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

视频: 关于世界 你知道个X

https://m.youtube.com/watch?v=Ly7BVAzCXRY

--


gongjinfa.426005@blogger.com,vawe810luqa@post.wordpress.com,share@friendfeed.com,2012@gongjinfa.multiply.com,ciageap334@tumblr.com,gongjinfa1.2102@twitpic.com,buzz@gmail.com,gongjinf@gmail.com,kungco@gmail.com,gongkevin@hotmail.com,

陆楼市调控半月 54城成交量下滑 北京降45%

陆楼市调控半月 54城成交量下滑 北京降45%


中国大陆2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楼市调控政策,近半月来,成交量已经出现下滑。(AFP/Mark RALSTON)


更新: 2016年10月19日 6:21 AM    标签: 大陆楼市调控 房地产泡沫

【大纪元2016年10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岳青综合报导)从9月30日开始,中国大陆20多个城市相继发布楼市调控政策,近半月来,成交量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二线城市,成交量连续两周低于4万套。专家认为,下调幅度达30%多。

54城的房产成交量下滑 "下调35%左右"

《北京晨报》18日报导,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中国主要的54个城市合计签约商品房住宅130,944套,而9月同期签约为137,483套,环比减少约7,000套。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由于网签的滞后效应,实际成交还未完全反应当下楼市的真实数据。如果剔除政策末班车的影响,市场在最近一周的下调幅度应在35%左右"。

北京新房网签同比降45%

新政刚刚落地,北京的成交量便出现了大幅下滑。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统计,2016年10月份上半月,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共网签1,579套,同比下降45%,环比下降42%。

二线城市连续两周低于4万套 较年前出现腰斩

中国经济网同日报导,在22个出台调控措施的城市中,部分二线城市的政策颇为严厉,其市场降温也最为明显。二线城市成交量已经连续两周低于4万套,是年后首况。

同时,上周3.36万套的成交量更是较年前出现了腰斩。"二线城市普遍升级的限购、限贷政策已经开始影响市场成交量。"有业内人士指出。

而三线城市受益于二线城市的溢出效应,出现了短期的成交上行,但因为统计城市数据少,所以整体看市场上涨幅度有限。

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的成交量较上月同期分别下调了42%和16%,而深圳与广州的签约上涨了50%以上。另外受政策末班车影响,杭州、青岛、昆明、南宁、石家庄、南昌等城市的签约也出现了上涨,而苏州、济南、长沙等城市出现了环比下调。

"22城实际跌幅达到30%—40%"

"网签数据不能反映当下受到调控的市场情况。从实际签约情况看,受到新政影响的22个城市,成交量出现了明显下调,实际跌幅达到了30%—40%左右。10月下旬开始,会逐渐反映到签约数据上。"张大伟指出。"如果年末央行额度吃紧,房价的下调很可能会蔓延到很多城市。"

除了成交量,调控政策的效应还传导到土地市场。相比调控前的8月和9月,成交的高价地数量也开始减少。

二手房量价齐跌

中国经济网18日报导,受多种调控影响,二手房方面出现的调整更大。此轮密集调控政策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二套房从购买资格和购买门槛上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二套房首付比例最高达八成。

据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近期当地有七成二手业主下调房源价格,其中下调幅度在1%—5%区间段的房源占比达43%,下调幅度在5%—10%区间段的房源达20%。截至10月10日,已经有多个项目报价出现跳水。

而受首付比例上调、预售证资格管制,10月份上半月北京新房、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均出现大幅下降,环比下降率均已经超过40%。截至10月15日,我爱我家二手房新增买卖房源挂牌量环比9月份增长了10%,但新增买卖客户量却环比上月下降了36.6%,且全市二手住宅共网签7,386套,环比下降41%。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次调控对于二手房市场打压主要来自于首付比例的调整。"随着这轮上涨周期的结束,二手房的成交量将会率先下滑,随后主动调低报价的业主也会逐步增多,二手房市场整体价格的回落已经在所难免。"有市场分析人士称。

"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每经智库专家黎友焕几年前就表示,自21世纪以来,房价持续攀升,房地产泡沫逐步显现。住建部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平均房价从2003年的2,381元/平方米上涨到2012年的5,791元/平方米,10年增长143%。目前中国房地产发展已经形成了泡沫怪圈,即房价上涨→吸引各类资金投入→推动房价继续上涨→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只要房价继续上涨,泡沫就越来越大。由于当前房地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绑架了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其它数十个相关行业,一旦房价下跌幅度较大,房企资金链断裂,将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危机发生。

中国首富王健林上月28日警告称,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出现"历史上最大的泡沫",而且发展趋势正在失控。中国房地产最大的问题是,上海等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但小城市大量房地产却出现空置。"我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限购或者限贷,但都没有效果。"外国银行的经济师们、当地经纪人和官方智库都已经加入这一警告行列。

去年让中共政府头疼的市场崩溃还历历在目,现在,中共领导人要面对房地产领域带来的同样问题。

有大陆业界人士认为,大陆的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泡沫大到中共已经不敢让其破灭的程度。著名经济分析师马光远认为,管理层紧锣密鼓出台限购限贷政策,目的是通过人为的市场降温,确保市场不要出现严重的问题,防止房地产继续过热后出现崩盘的危险。

责任编辑:孙芸



--


gongjinfa.426005@blogger.com,vawe810luqa@post.wordpress.com,share@friendfeed.com,2012@gongjinfa.multiply.com,ciageap334@tumblr.com,gongjinfa1.2102@twitpic.com,buzz@gmail.com,gongjinf@gmail.com,kungco@gmail.com,gongkevin@hotmail.com,

2016年10月17日星期一

盘点中国政府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MzQ2NDc3NA==&mid=2247483870&idx=1&sn=6853b6307cd6f3b1649b8e6cca2c0115&chksm=ec70fe77db077761963fede83a1b527122ba3798c935c8ad63805054d85cf94b25239214c5e5&mpshare=1&scene=22&srcid=1016njs9bxcelbI05LCp9Xpx#rd


作者:陈志武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钱花,而是没有对财政预算过程的实质监督,以至于政府钱多后更倾向于在形象工程、政府办公大楼上浪费,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又不创造就业的工业项目上投资,也当然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2007年,国家财政税收增加了31%,达到5.1万亿元,占GDP的21%,相当于3.7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12.3亿农民的纯收入。

也就是说,政府一年花的钱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一年可以花的钱。政府要这么多的老百姓才能供养,当然很庞大。这里,我们不妨从几个不同角度来把握其"大小"。

跟历史比,跟美国比,相对帝制时期的政府规模如何?

既然中国今日又逢盛世,我们不妨先以康乾盛世时期作为一个参照。

乾隆中期的1766年,朝廷财政税收为4937万两银子。在1760年前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当时的北京、广州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做过细致调查,据其历史档案,那时一个普通北京人的年收入大约为24两银子(每月2两左右)。

这样,4937万两银子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即只要205万个北京人的收入就够供养盛世时期的乾隆政府,那当然是小政府。我们或可说当时中国其他地方居民的收入比北京低,所以,以北京人收入作为标准,降低了为供养乾隆政府所需要的人数。

但是,那时的全国人均收入不一定比北京低多少,比如,1950年以前北京的人均收入属全国平均水平,最多是中等偏上,只有到实行了国有制计划经济之后,北京的相对人均收入才开始飙升,把全国其他地方甩在身后。

退一步讲,即使乾隆时期全国城镇平均收入只有北京人的一半,那么,朝廷岁入也只是410万人的年收入,跟今天的3.7亿个城镇居民、12.3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支持政府的开支,无法相提并论。

也许我们会说,今天任何国家的政府规模都不能跟过去的做直接比较,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对政府的依赖度低,而现代经济的交易复杂性特别高,所以,离不开政府在安全和产权与契约保障方面的支持。

没有政府保护产权、维护契约权益,就难以有现代经济。这当然有道理。按照这个思路推下去,美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因为美国的金融证券市场、知识产权市场以及其他现代产业在全球来说最发达,此外,它还扮演世界警察角色,所以它的政府职能应该不低于任何其他国家。在社会福利支持上,美国也不亚于西欧。

然而,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税收为2.4万亿美元,占GDP的18%,相当于8500万普通美国人一年的可支配收入。也就是说,为了支持美国政府的开支,需要8500万美国人的可支配收入,这当然远比中国政府的开支需要3.7亿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低。

中国有5.4亿城镇居民、8亿农民,加在一起,去年民间的可支配收入总共为10.7万亿元。也就是说,5.1万亿元的政府财政税收约等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额的一半。相比之下,美国民间的可支配收入总量为8.4万亿美元,2.4万亿美元的政府财政税收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四分之一。

由此可见,我们的政府规模相对远大于美国政府。

政府规模是如何变迁的?

过去30年里,中国的政府规模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大。如果说"小政府、大社会"一直是改革的理想,那么,1978-1995年间确是如此走向。改革之初的1978年,国家财政税收相当于3.3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8.5亿农民的纯收入。那时的政府也不小,这就是为什么要改革政府的原因之一,但那时的政府毕竟要负责城市人从摇篮到坟墓方方面面的生活开支,所以,政府当然大。

随着改革的进行,到1985年,财政税收相当于2.7亿城镇居民、5亿农民的纯收入(见图一、图二)。到1995年,财政税收相当于1.46亿城镇居民、3.9亿农民的纯收入。1.46亿城镇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才能支持政府的开支,政府还是很大,可那是近30年里"最小"的政府了。

1993—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从根本上逆转了头17年的方向。那次改革把税权下放,从中央到省、到地方、到县和乡,每级只要求下一级在每项税种中往上交多少比例的税收,剩下的权限就留给下级政府。

从表面看,税权下放而不是由中央统一掌权,是件好事,会给地方更多发展经济的激励。只不过,当时好心的改革设计者没想到或不愿意想到,在没有实质性权力制约的体系下,特别是在新加税种的权力不在立法机构而是在行政部门的国情下,把税权下放等于是为各级政府随意加税大开绿灯,国民没有正式途径对随意增加的税负表达意见。

经常有人说,在别国行得通的制度安排,一到中国就水土不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中国没有对征税权的根本性约束。所以,水土不服的根源在于有没有对权力的制约上。

1995年后财政税收逐年回升,到2004年,财政税收相当于2.8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9亿农民的纯收入。随后的三年更是加速征税,到2007年,政府的财政税收已经远远超改革开放初1978年时的规模,达到历史"最大"规模。

我们也可以把政府、城镇居民、农民看成中国的三大群体。那么,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中,哪个群体受益最多呢?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去掉通货膨胀率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这期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2%。图三给出三个群体的累计收入增长情况。
因此,只有政府的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次之,农民的收入增长最慢,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速。从1995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1.2倍。

财政税收之外

不过,上面的计算只反映了政府总收入的一部分,还有预算外的政府收入、资产增值和资产性收入并不在其内。也就是说,财政税收只是政府最"看得见"的收入部分。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这些年的高速发展,政府作为中国最大的资产所有者,其拥有的国有企业资产、公有土地以及矿产资源的增值比财政税收更大、增长速度更快。

到2006年,国有土地的总价值大约为50万亿元。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7年8月《求是》杂志上谈到,到2006年底,全国有11.9万家国有企业,平均每家资产为2.4亿元,所有国企资产加在一起值29万亿元。也就是说,2006年底,国有土地加国有企业的总价值为79万亿元。去年,中国GDP增长11.4%,假设土地和国有资产以同样于GDP的增速升值(资产升值速度一般高于GDP),这意味国有资产去年增值9万亿,比财政税收的5.1万亿多80%。

2007年,国有企业的总利润为1.6万亿元。因此,去年国家资产和土地所有者的"可支配收入"共有10.6万亿元。

把国家的资产性可支配收入和财政税收的5.1万亿加在一起,去年政府可以支配的总收入是15.7万亿元,这等于11.4亿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37.9亿农民的纯收入。

中美民间财富结构对比

当然中国家庭也持有财富,包括房地产、企业股权、金融证券、银行储蓄等等,只不过主要是城镇居民有这些,农民没有土地、也没有太多储蓄,他们的财富很少。据发改委估算,到2005年底,全国城镇居民的总资产价值为20.6万亿。如果过去两年均按略高于2005年GDP的速度增值,也即按每年15%增值,那么,到去年底,全国居民资产为27.6万亿元,不到价值为88万亿的国有资产与国有土地的三分之一。

中国民间资产加国有资产共115.6万亿元,相当于GDP的4.7倍。

相比之下,美国政府基本没有生产性资产,也只有少量的土地。

至2007年底,美国私人家庭资产的总值为73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4倍,比中国的总资产与GDP比值略高一些。其原因是美国资产的金融化程度全球最高,资产流动性越大,其资本价值就越高。但两国的总资产与GDP之比,大致相当。

可是,在两国,财富在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分享结构截然不同。在中国,多于76%的资产由政府拥有,民间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资产。而在美国,其资产基本都在民间个人和家庭手中。这两种不同的财富持有结构会带来什么差别呢?
其差别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法治发展上,等等。这里,让我们集中看看,这种结构对国家和民间在财富赛跑上有什么影响。

美国家庭资产的73万亿美元中,有近35万亿来自过去十年的资产增值,而从劳动等可支配收入中累计储蓄的才1.5万亿美元。所以,美国人的财富增长基本靠资产升值,而由劳动等所得的非资产性可支配收入(去年为8.4万亿美元)基本全部花掉,这既是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现在为-1%,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内需这么强盛。好在美国的资产基本都是私人所有,所以,美国人能够只靠资产升值来使自己的财富水平上升。

中国的115.6万亿元资产财富中,只有27.6万亿是民间私人的,剩下的88万亿属国家所有。如果2008年中国GDP和资产价值都上升10%,那么,老百姓从资产升值中得到2.76万亿元,而政府能得到8.8万亿元。政府从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资产财富升值中得到的份额,是民间的三倍。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资产升值难以带来消费的财富效应、资产升值带动不了太多的内需增长的原因。

国家的钱花到哪里了?

按照上面谈到的,去年政府财政税收5.1万亿,国有资产与土地升值至少9万亿,国有企业的总利润为1.6万亿元,政府总共有15.7万亿的收入可以花,这些钱花在哪里了?如果政府把钱花在民生上,那不是从相当程度上代替了老百姓花吗?在效果上,由老百姓自己花这些钱和由政府代替老百姓花,这两种安排会有大的区别吗?按照许多主张政府要推出各种名目税收的人的说法,通过税收和国有资产,政府能够实现"第二次再分配",以降低收入差距。但是,实际真的如此吗?

据财政部长谢旭人介绍,2007年政府在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福利上的开支,总共约600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开支的15%,为全年GDP的2.4%,分到13亿人身上,人均461元(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而在没有国有经济的美国,去年在同样三项上的开支约为15000亿美元,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为美国GDP的11.5%,分到3亿美国人身上,人均5000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

许多人说,中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所以没法跟美国以及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比。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美国去年的财政税收仅占GDP的18%,而中国5.1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20%。

所以,即使不算国企收入和国有资产增值,仅财政税收,中国政府的相对收入就高于美国,没有理由在民生上的开支比例低于美国。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钱花,而是没有对财政预算过程的实质监督,以至于政府钱多后更倾向于在形象工程、政府办公大楼上浪费,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又不创造就业的工业项目上投资,也当然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正因为中国太多的收入和资产财富掌握在政府手中,而不是将更多收入、更多资产由私人去消费、去投资,使跟民生贴近的服务业难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从哪里来?

既然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从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中走出来,而给每家老百姓寄支票直接退税,把钱退给纳税人自己去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一些税收、国企利润、国有资产增值退回给中国家庭呢?比如,也给他们寄去汇票。国民们也该直接分享一点国企的红利了。当然,最好是把许多国有企业资产民营化、把土地还给农民,因为这些本来就是国民自己的。

2016年10月8日星期六

叔本华 : 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叔本华 : 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2016-10-08 剩世危言

本文转载自网络.仅供参考

能够自得其乐,感觉到万物皆备于我,并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拥有就在我身——这是构成幸福的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亚里士多德说过的一句话值得反复回味:幸福属于那些容易感到满足的人。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人除了依靠自身以外,无法有确切把握地依靠别人;另一个原因则是社会给人所带来的困难和不便、烦恼和危险难以胜数、无法避免。


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首先,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拘谨、掣肘不可避免地伴随着社交聚会。


社交聚会的牺牲


上流社会参加社交聚会需要把自己变得平庸

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


社交聚会要求人们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逃避、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只会感觉到自己的自身。进一步而言,一个人在大自然的级别中所处的位置越高,那他就越孤独,这是根本的,同时也是必然的。


如果一个人身体的孤独和精神的孤独互相对应,那反倒对他大有好处。否则,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对此损失他并不会得到任何补偿。大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和智力方面定下了巨大差别,但社会对这些差别视而不见,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


更有甚者,社会地位和等级所造成的人为的差别取代了大自然定下的差别,前者通常和后者背道而驰。受到大自然薄待的人受益于社会生活的这种安排而获得了良好的位置,而为数不多得到了大自然青睐的人,位置却被贬低了。因此,后一种人总是逃避社交聚会。而每个社交聚会一旦变得人多势众,平庸就会把持统治的地位。社交聚会之所以会对才智卓越之士造成伤害,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平等的权利,而这又导致人们对任何事情都提出了同等的权利和要求,尽管他们的才具参差不一。接下来的结果就是:人们都要求别人承认他们对社会作出了同等的成绩和贡献。


所谓的上流社会承认一个人在其他方面的优势,却唯独不肯承认一个人在精神思想方面的优势;他们甚至抵制这方面的优势。社会约束我们对愚蠢、呆笨和反常表现出没完没了的耐性,但具有优越个性的人却必须请求别人对自己的原谅;或者,他必须把自己的优越之处掩藏起来,因为优越突出的精神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对他人的损害,尽管它完全无意这样做。因此,所谓"上流"的社交聚会,其劣处不仅在于它把那些我们不可能称道和喜爱的人提供给我们,同时,还不允许我们以自己的天性方式呈现本色;相反,它强迫我们为了迎合别人而扭曲、萎缩自己。


具有深度的交谈和充满思想的话语只能属于由思想丰富的人所组成的聚会。在泛泛和平庸的社交聚会中,人们对充满思想见识的谈话绝对深恶痛绝。


所以,在这种社交场合要取悦他人,就绝对有必要把自己变得平庸和狭窄。因此,我们为达到与他人相像、投契的目的就只能拒绝大部分的自我。当然,为此代价,我们获得了他人的好感。但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他就越会发现自己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这根本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人们通常都是无力还债的;他们把无聊、烦恼、不快和否定自我强加给我们,但对此却无法作出补偿。绝大部分的社交聚会都是这样的实质。放弃这种社交聚会以换回独处,那我们就是做成了一桩精明的生意。



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


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

另外,由于真正的、精神思想的优势不会见容于社交聚会,并且也着实难得一见,为了代替它,人们就采用了一种虚假的、世俗常规的、建立在相当随意的原则之上的东西作为某种优越的表现——它在高级的社交圈子里传统般地传递着,就像暗语一样地可以随时更改。这也就是人们名之为时尚或时髦的东西。但是,当这种优势一旦和人的真正优势互相碰撞,它就马上显示其弱点。并且,"当时髦进入时,常识也就引退了。"


大致说来,一个人只能与自己达致最完美的和谐,而不是与朋友或者配偶,因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和脾气方面的差异肯定会带来某些不相协调,哪怕这些不协调只是相当轻微。因此,完全、真正的内心平和和感觉宁静——这是在这尘世间仅次于健康的至高无上的恩物——也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觅到;而要长期保持这一心境,则只有深居简出才行。


这样,如果一个人自身既伟大又丰富,那么,这个人就能享受到在这一贫乏的世上所能寻觅得到的最快活的状况。确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友谊、爱情和荣誉紧紧地把人们联结在一起,但归根到底人只能老老实实地寄望于自己,顶多寄望于他们的孩子。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条件,一个人越不需要跟人们打交道,那么,他的处境也就越好。孤独的坏处就算不是一下子就被我们感觉得到,也可以让人一目了然;相比之下,社交生活的坏处却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所以,西塞罗说过,"一个完全依靠自己,一切称得上属于他的东西都存在于他的自身的人是不可能不幸福的。"


除此之外,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那么,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正是这一自身充足的感觉使具有内在丰富价值的人不愿为了与他人的交往而作出必需的、显而易见的牺牲;他们更不可能会主动寻求这些交往而否定自我。相比之下,由于欠缺自身内在,平庸的人喜好与人交往,喜欢迁就别人。这是因为他们忍受别人要比忍受他们自己来得更加容易。


此外,在这世上,真正具备价值的东西并不会受到人们的注意,受人注意的东西却往往缺乏价值。每一个有价值的、出类拔萃的人都宁愿引退归隐——这就是上述事实的证明和结果。据此,对于一个具备自身价值的人来说,如果他懂得尽量减少自己的需求以保存或者扩大自己的自由,尽量少与他的同类接触——因为这世上人是无法避免与其同类打交道的,那么,这个人也就具备了真正的人生智慧。


促使人们投身于社会交往的,是人们欠缺忍受孤独的能力——在孤独中人们无法忍受自己。他们内心的厌烦和空虚驱使他们热衷于与人交往和到外地旅行、观光。他们的精神思想欠缺一种弹力,无法自己活动起来;因此,他们就试图通过喝酒提升精神,不少人就是由此途径变成了酒鬼。


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人需要得到来自外在的、持续不断的刺激——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与其同一类的人的接触,他们才能获取最强烈的刺激。一旦缺少了这种刺激,他们的精神思想就会在重负之下沉沦,最终陷进一种悲惨的浑噩之中。我们也可以说:这类人都只各自拥有人性的理念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因此,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许多补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人的完整意识。


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之苦


平庸之辈是俄罗斯兽角乐器,需要凑在一起才能吹奏音乐

思想丰富之人是蹦独自演奏的一架钢琴,本身就是小型乐队

相比之下,一个完整、典型的人就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而不是人的统一体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这个人的自身也就是充足完备的。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平庸之辈比之于那些俄罗斯兽角乐器。每只兽角只能发出一个单音,把所需的兽角恰当地凑在一起才能吹奏音乐。大众的精神和气质单调、乏味,恰似那些只能发出单音的兽角乐器。确实,不少人似乎毕生只有某种一成不变的见解,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能力产生其他的念头和思想了。由此不但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些人是那样的无聊,同时也说明了他们何以如此热衷于与人交往,尤其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这就是人类的群居特性。


人们单调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忍受自己,"愚蠢的人饱受其愚蠢所带来的疲累之苦"。


人们只有在凑到一块、联合起来的时候,才能有所作为。这种情形与把俄罗斯兽角乐器集合起来才能演奏出音乐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一个有丰富思想头脑的人,却可以跟一个能单独演奏音乐的乐手相比;或者,我们可以把他比喻为一架钢琴。钢琴本身就是一个小型乐队。同样,这样一个人就是一个微型世界。其他人需要得到相互补充,但这种人的单个的头脑意识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统一体。就像钢琴一样,他并不是一个交响乐队中的一分子,他更适合独自一人演奏。如果他真的需要跟别人合作演奏,那他就只能作为得到别的乐器伴奏的主音,就像乐队中的钢琴一样。或者,他就像钢琴那样定下声乐的调子。


那些喜爱社会交往的人尽可以从我的这一比喻里面得出一条规律:交往人群所欠缺的质量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人群的数量得到弥补。有一个有思想头脑的同伴就足够了。但如果除了平庸之辈就再难寻觅他人,那么,把这些人凑足一定的数量倒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因为通过这些人的各自差异和相互补充——沿用兽角乐器的比喻——我们还是会有所收获的。但愿上天赐予我们耐心吧!


同样,由于人们内心的贫乏和空虚,当那些更加优秀的人们为了某些高贵的理想目标而组成一个团体时,最后几乎无一例外都遭遇这样的结果:在那庞大的人群当中——他们就像覆盖一切、无孔不钻的细菌,随时准备着抓住任何能够驱赶无聊的机会——总有那么一些人混进或者强行闯进这一团体。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个团体要么遭到了破坏,要么就被篡改了本来面目,与组成这一团体的初衷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人的群居生活可被视为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精神取暖,,这类似于人们在寒冷的天气拥挤在一起以身体取暖。不过,自身具有非凡的思想热力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在《附录和补遗》的第二卷最后一章里,读者会读到我写的一则表达这层意思的寓言。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热衷程度大致上与他的精神思想的价值成反比。这一句话,"他不喜好与人交往",就几乎等于说"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素质的人"了。


我们承受所有不幸


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孤独为一个精神禀赋优异的人带来双重的好处:第一,他可以与自己为伴;第二,他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第二点弥足珍贵,尤其我们还记得社会交往所意味着的束缚、烦扰甚至危险,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


热衷于与人交往其实是一种相当危险的倾向,因为我们与之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道德欠缺、智力呆滞或者反常。不喜交际其实就是不稀罕这些人。一个人如果自身具备足够的内涵,以致根本没有与别人交往的需要,那确实是一大幸事;因为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与人交往,我们平静的心境——它对我们的幸福的重要性仅次于健康——会随时因为与人交往而受到破坏。没有足够的独处生活,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平静的心境。


犬儒学派哲学家放弃所拥有的财产、物品,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享受心境平和所带来的喜悦。谁要是为了同样的目的而放弃与人交往,那他也就做出了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柏那登·德·圣比埃的话一语中的,并且说得很美妙:"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心灵平静。"因此,谁要是在早年就能适应独处,并且喜欢独处,那他就不啻获得了一个金矿。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这样做。正如人们从一开始就受到匮乏的驱赶而聚集在一起,一旦解决了匮乏,无聊同样会把人们驱赶到一块。如果没有受到匮乏和无聊的驱赶,人们或许就会孤身独处,虽然其中的原因只是每个人都自认为很重要,甚至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而独自生活恰好适合如此评价自己的人;因为生活在拥挤、繁杂的世人当中,就会变得步履艰难,左右掣肘,心目中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就会被大打折扣。在这种意义上说,独处甚至是一种自然的、适合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它使每一个人都像亚当那样重新享受原初的、与自己本性相符的幸福快乐。


但当然,亚当并没有父亲和母亲!所以,从另一种意义上说,独处对于人又是不自然的,起码,当人来到这一世界时,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孑然一身。他有父母、兄弟、姐妹,因此,他是群体当中的一员。据此,对独处的热爱并不是一种原初的倾向,而是在经历经验和考虑以后的产物;并且,对独处的喜爱随着我们精神能力的进展和与此同时岁数的增加而形成。所以,一般而言,一个人对社会交往的渴望程度与他的年龄大小成反比。


年幼的小孩独自呆上一会儿的时间就会惊恐和痛苦地哭喊。要一个男孩单独一人则是对他的严厉惩罚。

青年人很容易就会凑在一块,只有那些气质高贵的青年人才会有时候试图孤独一人,但如果单独呆上一天的时间,则仍然是困难的。

但成年人却可以轻而易举做到这一点,他们已经可以独处比较长的时间了;并且,年纪越大,他就越能够独处。

最后,到达古稀之年的老者,对生活中的快感娱乐要么不再需要,要么已经完全淡漠,同辈的人都已一一逝去,对于这种老者来说,独处正好适合他们的需要。


但就个人而言,孤独、离群的倾向总是与一个人的精神价值直接相关。这种倾向正如我已经说过的,并不纯粹自然和直接地出自我们的需要,它只是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对此经验进行思考以后的结果,它是我们对绝大多数人在道德和思想方面的悲惨、可怜的本质有所认识以后的产物。我们所能碰到的最糟糕的情形莫过于发现在人们的身上,道德上的缺陷和智力方面的不足共同联手作祟,那样,各种令人极度不快的情形都会发生。我们与大部分人进行交往时都感到不愉快,甚至无法容忍,原因就在这里。因此,虽然在这世界上不乏许许多多的糟糕东西,但最糟糕的莫过于聚会人群。甚至那个交际广泛的法国入伏尔泰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世上,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的人比比皆是。"


来源:网路


http://mp.weixin.qq.com/
s?__biz=MzAwMjYyOTcyMQ==&mid=2651063248&idx=2&sn=f6814102001989da0bd92066fef00e56&chksm=81372ae6b640a3f0728c5674a23f5517262e6b5c0c2f570c5126dbef9b485af77221e31256fd&mpshare=1&scene=2&srcid=1008DqyTj0j8CIXi0VfoOkGX&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2016年10月7日星期五

保鲜盒放冰箱竟成强致癌物

保鲜盒放冰箱竟成强致癌物!

文/李熙

2016-10-07 02:52 PM

用玻璃保鲜盒盛装各种饭菜更安全,而用塑胶保鲜盒装油腻的饭菜,油脂极易溶解出塑化剂的毒素。(商家提供) 

【新唐人2016年10月07日讯】保鲜盒、宝特瓶、保鲜膜塑胶制品,是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物品,它们所提供的便利性,让人很难拒绝不使用。只是塑胶制品的种类非常多,同一种类物品,如保鲜盒或保鲜膜的塑胶材质就有好几种,大部分的塑胶制品是不能加热,也不能放进冰箱,因为其所含的有毒物质会释放出来污染食物,再进入到人体,这种有毒物质是一种强致癌物,会增高使用者罹癌风险。

【今日休斯顿】10月6日完整版

OPEC达成初步协议削减石油产量

宋楚瑜APEC行 学者:牵动两岸关系

PET、HDPE、PVC、PE、PP、PS、PC,光看这些化学名词,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它的材质有哪些,哪些可以装热食?哪些可以放冰箱?哪些可以微波加热?

为了让民众很容易就能辨识塑胶材质,美国塑胶行业相关机构制定了一套塑胶制品回收标识,在每个容器或包装上打上一个三角形的符号,里面有编号,从1号到7号,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胶容器。


三角形的符号,里面数字决定瓶子怎么用。(大纪元资料室)

塑胶瓶底部三角形数字决定瓶子怎么用,当塑胶制品的底部是〝5号〞,或〝雪花〞,或〝零下20℃〞,才可以放进冰箱储存。

〝1号〞: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材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也就是我们说的〝宝特瓶〞。

适用温度:耐热度60℃~85℃,70℃以上就会变形,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

毒性:加热会溶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1号塑胶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对睾丸具有毒性。

〝2号〞:清洁用品、洗发精、沐浴产品、白色药瓶、食用油、农药等。 

材质:高密度聚乙烯(HDPE),容器多半不透明。

适用温度:90℃~110℃

毒性:这些容器通常不好清洗,容易残留原有的清洁用品,变成细菌的温床,因此不适合用来做储物容器储存其他物品。

〝3号〞:多用以制造水管、雨衣、书包、建材、塑胶膜、塑胶盒等。


雨衣(中央社)

材质:聚氯乙烯(PVC),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

适用温度:耐热60℃~80℃,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目前很少用于食品包装。

毒性:PVC遇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一旦有毒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

〝4号〞:保鲜膜、塑胶膜、塑胶袋等。

材质:低密度聚乙烯(LDPE),

适用温度:耐热性约70℃~90℃。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

毒性:PE高温时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诱发乳腺癌等疾病。因此,保鲜膜不可以放入微波炉一起加热。

〝5号〞:微波炉餐盒、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


用玻璃保鲜盒盛装各种饭菜更安全。(商家提供)

材质:聚丙烯(PP)

适用温度:耐热温度约100℃~130℃。PP的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入微波炉的塑胶盒。低温可到-20℃,置冰箱冷藏也没问题。不过,放入微波炉时,最好把盖子取下,因为有些盒盖是以4号PE制造,不能抵受高温。

〝6号〞:碗装泡面盒、速食盒等。

材质:聚苯乙烯(PS)

适用温度:耐热温度约70℃~90℃,PS不能放入微波炉加热,同时,避免用速食盒打包滚烫的,以及酸硷性明显的食物。不能放进微波炉。

毒性:装酸、硷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

〝7号〞:水壶、水杯、奶瓶。

材质: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

适用温度:耐热温度约50℃,

毒性:PC在高温情况下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因为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也要避免在阳光下直晒。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晓玉)

大陆中产阶层的三大错觉

大陆中产阶层的三大错觉

大陆中产阶层人士有三个错觉­——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资产就可以高枕无忧;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说话就有影响力;认为勤奋就会成功。(AFP/Getty Images)

 

【字号】     

更新: 2016年10月07日 1:04 AM    标签: 中产阶层 大陆 经济 自由 错觉 关系

【大纪元2016年10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综合报导)人民币贬值、房价泡沫,催生了大陆中产阶层的财富焦虑。有分析表示,中产阶层整体上一直对自己的生活存在三大错觉经济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它还有社会地位和是否公平竞争等。

一般来说,中产阶层是指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拥有资产、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士。

10月5日的一篇题为《中产阶级的三大错觉》的分析文章中说,大陆的中产阶层经常会出现错觉­——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资产就可以高枕无忧;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说话就有影响力;认为勤奋就会成功。

有资产≠高枕无忧

“大陆中产阶层财富焦虑”这种说法频见报端。文章表示,在大陆难以找到让人高枕无忧的资产。比如房产,大陆房价涨势惊人,一套房子甚至相当于十多年的薪水。

人民币贬值预期令中产阶层担心财富缩水;房价泡沫又令他们困惑是否应该投资楼市。

股市更令散户心惊,被形容为“除了上市公司业绩,其它什么都能影响的股市”。大陆上市公司中国企股比例很大,20多年退市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垃圾股充斥股市;1.4亿股民源源不断的投钱,同时承担着股市震荡的后果。

大陆已经有很多高净值人士选择了海外置业,投资美国、加拿大、澳洲、英国等国家的房产,或者投资海外股市和固定收益产品,亦或利用5万美金的结售汇限额将一部分人民币存款兑换成美元。

有想法≠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分析文章还说,大陆中产阶层也没有话语权,甚至受到攻击,只能不得不保持低调。

2013年台湾一篇题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价值观与影响》的研究论文分析,大陆中产阶层与西方中产阶层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自由表达态度的权利。

虽然大陆的中产阶层也能出国留学、也能与西方商人有所交流,但是在大陆无法实践西方的自由思想。西方的中产阶层可以要求他们认为不足或他们需要的权利;大陆的中产阶层无法毫无顾虑的去发表言论,他们不敢轻易表态。

尤其是涉及民主自由等话题,中产阶层在中共的高压统治下,不敢触碰敏感话题。文章中提到,特别是在1989年学生运动被中共镇压之后,大陆民众被噤声的程度更为严重。

文章引述的一份对北京居民的调查显示,大陆中产阶层从态度上是倾向支持民主的,但没有言论自由,而且在政治压力之下去争取属于自己的自由并不容易。

但是,美联社2012年10月曾发表文章表示,北京(中共)担心中产阶层造反,显现出中国社会内部不满的声音可能已经开始发酵。

中共不让人们对抗政府,通过媒体垄断、信息封锁限制人们获得资源的自由,但是大陆民众已经能够通过高科技从网络获得资讯,也不再只听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开始有自己的想法。

美国《财富》杂志今年5月份发文表示,大陆的中产阶层越来越意识到,中共想依靠经济表象来维持独裁统治是行不通的。

勤奋≠成功

大陆学者2011年曾做过一项研究,大陆的中产阶层以职业来区分,私营企业主占3%,中共党政领导干部、经理人员和中高专业技术人员约占31%,工商个体户占19%,普通白领职员和低层专业技术人员约占47%。

也就是说,大陆很多中产阶层受雇于政府,或者受雇于政府控制的企业,或者是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公司。

今年8月份的一项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0%认为“有关系”最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只有18%选择“有能力”、“有创新精神”、“敢开拓”等其它因素。

有网民留言表示,即使有能力的人也要“双管齐下”,“靠能力只是一种理想”。

“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被形容为大陆的“超级名片”。令很多西方人士疑惑的是,在大陆没有“关系”就难办事,而“拉关系走后门”办事竟然不算作受贿;只要有关系,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而这在西方社会恰恰是令人不齿的行为。

回顾历史,“拉关系、走后门”是中共从早期开始的一贯“特色”。《九评共产党》中提到,这种行为曾是中共早期能够不断得到共产国际资金的主要手段之一。

《开放杂志》也曾报导,大陆曾经出现过一次“拉关系走后门”大潮——文化大革命中知青为了返城,送礼拉关系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高静

2016年10月3日星期一

为什么皇帝卧房不超过10平方米

为什么皇帝卧房不超过10平方米?

2016年10月03日 4:04  PDF版 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皇帝卧房不超过10平方米?(网络图片)

当今很多人都追求住房宽大豪华,我不经意间看到一篇文章:皇帝卧室都小于10平方米,感到很有道理,对于古人的智慧非常钦佩。

古代的风水理论有这样一句话:“屋大人少,是凶屋。”这是为什么呢?买大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围绕着这个问题,产生出多少悲欢离合的事情!但为什么房子太大反而不好呢?

皇帝卧室为何小于10平方米?古代有这样一句话:“屋大人少切莫住。”买大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为什么古人觉得房子太大反而不好呢?

受空调理论启发其实我们细想一想,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10平方米房子里,安上一台一匹的空调机,开动它,半个小时后房间就凉快下来了,空调也可以停止制冷一段时间。因为空间小,能量很快就饱和了。也就是说,空间越小,需要能量就越少。可是当你把这台一匹的空调,放在一个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面,它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因为房子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多,所以尽管这台空调不停止地制冷,房子温度依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大匹数的空调、才能满足大房子的需要。回过头来看,我们人也是一个能量体,会发光发热。如果用人来代替这台一匹空调机的话,越大的房子,当然就会消耗人体越多能量。因此房屋大小必须和入住的人数成正比。也就是房子越大,入住的人应该越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气要旺。房子越大越吸人气风水中常说,房子会吸引人气。

这句话一点不假。人体的散发出来能量,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气。当一个人用了那么多能量去填充一个大房子的空间时,它对于身体损害是可想而知的。身体能量消耗多了,自然体质变弱了。工作起来无精打采,差错也就在所难免,判断力下降,倒霉事也就接踵而来。那么一个房子多大面积才算好呢?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卧房在15平方米左右,最多的不要超过20平方米为好。住在超过20平方米以上的房间里,会生不出孩子。也许这不是绝对真理,但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其实这也就是人体能量消耗太多,身体素质下降,影响生育。土地不肥沃,当然也就种不出庄稼来了。


(网络图片)

帝皇卧房不到10平米,另外我们可以到北京的故宫去看一看皇帝的寝宫是怎样的。当我们走进故宫的养心斋和雍正皇帝的书房和书房后面卧室时,我们会吃惊地发现,皇帝住的地方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10多平方米而已。那张“龙床”也不比百姓的大,而且在睡觉时候,床前还要放下两道帘子,那么空间就变得更加狭小,大概是不到10个平方米。保存体能才是根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它的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房子总共有9000间(现存宫殿建筑980座共8707间)。但是为什么皇帝住的地方要这样的狭小呢?其实皇帝的血肉之躯并不比平常人好多少,为了保存体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他也只能住在狭小的空间里。我还到过苏州十大园林、广东的四大名园去考察。同样发现这些非富则贵的大人们住的卧室,都是很狭小,也就是在10多平方米左右。相反地,当今的暴发户,他们的卧房装修得很气派,面积也很大,有超过了50多平方米的。结果身体不是患了这个病就是得了那个病,整天食补药,结果还是把身体搞垮了,生意也一落千丈。

注: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的,这也符合因果的原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一生的受用注定是那么多总和的(除非你做了大功德或者太缺德的事情),如果你过于享福,就会把福报提前用尽,导致短命或者多病多灾,白菜豆腐保平安就是这么个理!逢年过节,我们一定不要铺张浪费、以免乐极生悲,得不偿失呀,我们要想人生越来越顺利,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福报,在受用方面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避免损耗福报,这样才会越来越顺!

责任编辑: 梅媛

柠檬籽别丢!5个步骤让你种出累累果实!

柠檬籽别丢!5个步骤让你种出累累果实!

2016年10月03日 1:12  PDF版 分享到微信


超爱柠檬

柑橘类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经常食用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下面这名网友就准备在自己家中种植柠檬,让它变成美观的盆栽,也能结果榨汁食用。

他分享了从种子开始种植和从树苗开始种植的两种方法,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第一种方法繁琐一些。


想让家中有一棵柠檬树,就试试看吧。

如果你也想让家中有一棵柠檬树,就试试看吧。

从树苗开始种植柠檬树:

1、购买生长2~3年的树苗

2、准备一个比树苗根部大一些的花盆,确保底部有排水孔。一般来说花盆深12~16英寸,直径为16~20英寸就可以。

3、在花盆底部放一些石子,再放入营养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将树苗种进去,确保每天光照7~10个小时,每天浇水照顾。柠檬树大约7~9个月结果,但果实变色成熟,就可以摘取了。

从种子开始种植柠檬树:

准备一个有机柠檬、营养土、深6英寸直径6英寸的花盆、深12英寸直径24英寸的花盆、植物灯。

种植方法如下:


将种子从柠檬中取出,清理干净,立刻种入花盆中。

1、使用喷壶在营养土上洒水,保持土壤湿润。将营养土放进小一点的那个花盆中。

2、将种子从柠檬中取出,清理干净,立刻种入花盆中,大约在土壤中部。再洒一些水。

3、使用透明塑胶膜盖住花盆口,边缘用橡皮筋密封,再用铅笔在上面戳一些小洞。


2周后幼苗会长出来。

4、将花盆放在阳光充足又温暖的地方。2周后幼苗会长出来,将塑胶膜去掉,并开始使用植物灯。

5、定时洒水,再加入一些有机肥料,保持充足光照。如果发现幼苗有虫害或者生病,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将发黄干枯的叶子去掉。


当幼苗长大后可以转移到大一点的花盆中。(以上皆为网络图片)

6、当幼苗长大后可以转移到大一点的花盆中。

如果你不想种柠檬,而是想种柑橘,那最好从树苗开始种植,这样成活率比较高。只要保持充足的光照和水分,柑橘树也能很快成长。柑橘类植物可以绿化家居,长出的果实不仅美观,还可以食用,喜欢园艺的人一定要尝试一下,不要再随便将柠檬种子扔掉了。

责任编辑: 芷微

2016年10月2日星期日

最简单的说话之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学会!

最简单的说话之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学会!

2016-08-19 07:46 PM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适可而止。(Brendon Thorne/Getty Images) 

引导语:原本是好意提醒却被人误以为挖苦;本来想活跃气氛,一开口却让气氛更冷了……你常常经历这种尴尬事情的原因就在于你不懂得说话之道。掌握下面35条说话之道,让你说话更得体!

一、赞美时,你该说……

1、赞美行为而非个人

举例来说,如果对方是厨师,千万不要说:〝你真是了不起的厨师。〞他心里知道有更多厨师比他还优秀。但如果你告诉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时间会到他的餐厅吃饭,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维。

2、透过第三者表达赞美

如果对方是经由他人间接听到你的称赞,比你直接告诉本人更多了一份惊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评对方,千万不要透过第三者告诉当事人,避免加油添醋。

3、客套话也要说得恰到好处

客气话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适可而止。有人替你做了一点点小事,你只要说〝谢谢。〞、〝对不起,这件事麻烦你了。〞至于〝才疏学浅,请阁下多多指教。〞这种缺乏感情的客套话,就可以免了。

4、面对别人的称赞,说声〝谢谢〞就好

一般人被称赞时,多半会回答〝还好!〞或是以笑容带过。与其这样,不如坦率接受并直接跟对方说谢谢。有时候对方称赞我们的服饰或某样东西,如果你说:〝这只是便宜货!〞反而会让对方尴尬。

5、有欣赏竞争对手的雅量

当你的对手或讨厌的人被称赞时,不要急着说:〝可是……〞,就算你不认同对方,表面上还是要说:〝是啊,他很努力。〞显示自己的雅量。

二、批评时,绝不要……

6、批评也要看关系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对方也未必会领情,甚至误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对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础,否则不要随意提出批评。女人稍微时髦一点,即可让男人爱的无法自拔!

7、批评也可以很悦耳

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说法是:〝关于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许你可以听听看。〞

8、时间点很重要

千万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几乎多数人都会有〝星期一忧郁〞的症状。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坏对方周末休假的心情。

9、注意场合

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批评自己的朋友或同事,这些话私底下关起门来说就好。

10、同时提出建议

提出批评之外,还应该提供正面的改进建议,才可以让你的批评更有说服力。

三、回话时,要小心……

11、避免不该说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对吧,应该是……〞这种话显得你故意在找碴。另外,我们也常说:〝听说……〞,感觉就像是你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有失得体。

12、别回答〝果然没错!〞

这是很糟的说法,当对方听到这种响应时,心中难免会想:〝你是不是明知故问啊?〞所以只要附和说:〝是的!〞

13、改掉一无是处的口头禅

每个人说话都有习惯的口头禅,但会容易让人产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吗?〞、〝你清楚吗?〞、〝基本上……〞、〝老实说……〞。

14、去除不必要的〝杂音〞

有些人每一句话最后习惯加上〝啊〞等语助词,像是〝就是说啊〞、〝当然啦〞,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就会显得不够庄重稳重。

15、别问对方〝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

你在一场活动遇到某个人,他自我介绍时说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千万别问:〝你公司是做什么的?〞这项活动也许正是他们公司举办的,你要是不知道就尴尬了。也不要说:〝听说你们做得很好!〞因为对方可能这季业绩掉了3成。你应该说:〝你在公司担任什么职务?〞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别问,因为有可能他没工作。

16、别问不熟的人〝为什么〞

如果彼此交情不够,问对方〝为什么?〞有时会有责问、探人隐私的意味。例如,〝你为什么那样做?〞、〝你为什么做这个决定?〞这些问题都要避免。

四、做面子,给别人……

17、别以为每个人都认识你

碰到曾经见过面,但认识不深的人时,绝不要说:〝你还记得我吗?〞万一对方想不起来,就尴尬了。最好的方法还是先自我介绍:〝你好,我是某某人,真高兴又见面了。〞

18、拒绝也可以不失礼

用餐时,若主人推荐你吃某样你不想吃的东西,可以说:〝对不起,我没办法吃这道菜,不过我会多吃一点。〞让对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欢并感谢他们准备的食物。如果吃饱了,可以说:〝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饱了,真想再多吃一点。〞

19、不要表现出自己比对方厉害

在社交场合交谈时,如果有人说他刚刚去了纽约1星期,就不要说上次你去了1个月,这样会破坏对方谈话的兴致。还不如顺着对方的话,分享你对纽约的感觉和喜爱。

20、不要纠正别人的错误

不要过于鸡婆地纠正别人的发音、文法或事实,不仅会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同时也显得你很爱表现。

21、不懂不要装懂

如果你对谈话的主题不了解,就坦白地说:〝这问题我不清楚。〞别人也不会继续为难你。如果不懂还要装懂,更容易说错话。

五、看脸色,别冲动……

22、掌握1秒钟原则

听完别人的谈话时,在回答之前,先停顿1秒钟,代表你刚刚有在仔细聆听,若是随即回话,会让人感觉你好像早就等着随时打断对方。

23、听到没有说出口的

当你在倾听某人说话时,听到的只是对方知道、并且愿意告诉你的。除了倾听,我们还必须〝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如何?从事什么工作?如何分配时间与金钱?

24、时间点对了,什么都对

当你有事要找同事或主管讨论时,应该根据自己问题的重要与否,选择对的时机。假若是为个人琐事,就不要在他正埋头思考时打扰。如果不知道对方何时有空,不妨先写信给他。

六、去尴尬,有方法……

25、微笑拒绝回答私人问题

如果被人问到不想回答的私人问题或让你不舒服的问题,可以微笑地跟对方说:〝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既不会给对方难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线。

26、拐弯抹角回绝

许多社交场合,喝酒总是无法避免。不要直接说:〝我不喝酒。〞扫大家的兴。不如幽默地说:〝我比较擅长为大家倒酒。〞

27、先报上自己大名

忘记对方的名字,就当作是正式场合,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名字或拿出名片,对方也会顺势报上自己的大名和名片,免除了叫不出对方姓名的窘境。

28、不当八卦传声筒

当一群人聊起某人的八卦或传言时,不要随便应声附和,因为只要说出口的话,必定会传到当事人耳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表明自己的立场,只要说:〝你说的部份我不太清楚。〞

29、下达〝送客令〞

如果你觉得时间差不多该结束谈话或送客,但对方似乎完全没有要起身离开的意思,可以说:〝不好意思,我得打通电话,时间可能有点久……〞,或是:〝今天真的很谢谢你来……〞。你也可以不经意地看看自己的手表,让对方知道该走了。

30、让对方觉得他很重要

如果向前辈请求帮忙,可以说:〝因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找你商量……〞让对方感到自己备受尊敬。

七、评部属,要恰当……

31、直接描述现状

和部属意见不同时,不要直接批评,而要说明不同点在哪。

32、寻求解决

如果部属绩效不佳,应该要询问他可以如何解决,不要采取威胁态度。

33、主动表达帮忙

如果一时之间无法解决部属的问题,不要说〝这种事先不要来烦我〞,而是告诉他〝我知道有谁可以帮忙〞。

34、说话语气要平等

主管切忌说〝我有十几年的经验,听我的就对了。〞比较好的说法是:〝这方法我用过,而且很有效,你要不要试试看?〞

35、弹性接纳部属意见

即使你心有定见,也不要对部属说:〝这些建议都考虑过了,不必再多说。〞还是应该给部属机会,对他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已有了腹案,不过仍想听听你的看法。〞

编后语:打动人心的最佳方法,是谈他最珍爱的东西。无之为用,为用须先机变;无以为赢,善于变通才能赢。善于变通之人,只需一个好思路,就能开辟一条出路。

──转自《每天学点说话技巧》

责任编辑:李明心

获取 Outlook for Android

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