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星期日

智瑜伽

智瑜伽(Jnana Yoga)

2009-05-28 16:13:581077我的伽人

传统上,这门学问称为吠檀多(Vedanta),智能瑜伽(Jnana Yoga)只是突显这门学问的特性,是一个方便的称呼而已。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从无明中解脱出来,达到神圣知识,以期待与梵合一。

流派介绍

流派宗旨

提倡培养知识理念,从无明中解脱出来,达到神圣知识,以期待与梵合一。

流派理念

智瑜伽认为,知识有低等和高等之别。寻常人所说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生命和物质的外在表现。这种低等知识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获得。然而智瑜伽所寻求的的知识,则要求瑜伽者转眼内向,透过一切外在事物的本质,去体验和理解创造万物之神-梵。

目的

通过朗读古老的、被认为是天启的经典,理解书中那些真正的奥义,获得神圣的真谛。瑜伽师凭借瑜伽实践提升生命之气,打开头顶的梵穴轮,让梵进入身体获得无上智慧。

什么是智瑜伽(Jnana Yoga)?

传统上,这门学问称为吠檀多(Vedanta),智能瑜伽(Jnana Yoga)只是突显这门学问的特性,是一个方便的称呼而已。

Vedanta 原意是 Veda(吠陀经)之最后部分,也就是奥义书里所载的学问。要了解奥义书,须先看看吠陀经是甚么。

吠陀经是印度最早期的宗教与思想根本。由于语言与文化的隔阂,外国一直对吠陀经都没有太多的认识。加上宗教的门槛所囿,在过往佛经翻译时也不会多提,一说更指以吠字来取音译,意有所贬。直至近世,外国与曰本不少学者对梵文有兴趣,把原典翻译,我们才容易了解。

Veda本来不是书面文字,而是宇宙间的声波,自存于宇宙之间。上古的仙人(Rishi)于甚深定境中,直接得到启示,把这些声音记忆起来,代代口传,不见文字,从而把这些宇宙间的智能,流传下来。吠陀经传至广博仙人(Vyasa),按性质不同把吠陀经分成四部:Rig Veda(对自然界诸神以至于一神的歌颂),Sama Veda(宗教声律的学问),Yajur Veda(生命健康的学问),Athava Veda(种种方术)。每部吠陀经,又分成四部分:

1.Samhita:对诸神的祷文诗歌

2.Brahmana:种种的宗教仪轨

上述两者合起来就成为仪轨部(Karma-Kanda) (祭祀诸神以达成物质界的心愿,类似入世法)

3.Arayanka:又称森林书,乃与修行者探讨祭祀与哲理的部分

4.Upanishad: 奥义书,不再讨论祭祀仪轨,而直接探讨绝对真理

上述两者合成为智能部(Jnanakanda) (离弃祭祀对世间所求,反而探讨绝对真理,类似出世法)

仪轨的精神与功用

每部吠陀经都包含入世法与出世法,入世在前,出世在后,这种编排不无意思。入世法中,包括了种种向诸神祈求物质与达成欲望的仪轨,就哲理而言,此包含几个观念:

1.Satya:真实的意思,指有一个绝对真理存于宇宙,一切神明(自然力量)与此绝对者并无分别。

2.Rita:是守道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物质与灵性的成就,必须一不离真,二不违道。

3.祭献的精神在于牺牲,整个世界本来就是一场大祭献。

4.祭献者、牺牲者、祭献过程,全属一绝对者的显现。

5.绝对者与显现的现象界并非二元对立,唯一也。

透过广义的牺牲(业力瑜伽),调整自我生命取向,净化内心,才可进入出世法部份:奥义书(Upanishad)。

什么是奥义书

外在的仪式必须与内在的牺牲精神配合,才能达到净化的效果。如果进行仪轨时而心存私欲,不但不能除去我执,更把我执加厚,那就距离直接的开悟、大梵的智能曰远已。

当行者在仪轨中得到净化,他就可以坐近上师(奥义书Upanishad 原义解为坐近),从上师口中接受自性的知识,这有关自性的知识,就是奥义书。古代这知识与修法只是由开悟了的上师口传给近道的门生,其它未成熟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领受。

传统来讲,奥义书从四部吠陀经中抽取出来,共有108本,而重要的,存粹讨论自性的,有11本。而所有奥义书最重要的教义,可以用以下四句金句(Mahavyaka)总结出来:

1. 从Rig Veda 而来的金句:Pragnanam Brahma ,解作意识就是大梵

2. 从Yajur Veda而来的金句:Aham Brahmasmi,解作我就是梵wM)

3. 从Sama Veda而来的金句:Tat-tvam-asi,解作你就是梵

4. 从Atharva Veda而来的金句:Ayamatma Brahma,解作此内在的自性就是大梵

自性开悟

奥义书的精神,早已超越了一切的名相,一切的相对,一切的法规。传出这些金句的圣者,本于个人开悟的经验,直接劝告我们:你不用受生死轮回之苦,因为你根本无生无灭;你不用受苦,因为你的本性是极乐。那么苦从何来?从迷执而来。例如黑暗中见一毒蛇,我心生畏惧。走近点看,原来实相是一条绳子。有蛇吗,根本没有。

Know Thy Self and be Free!

吠檀多是在吠陀经之最后部份,它是吠陀经的总结。学生必须先净化自己,才能实际得益。

学生的四大条件是:

Viveka (分辨智)

Vairagya (离欲心)

Shad-Sampat

六圣德是指:

Sama (平静心)

Dama (以理性克制感官)

Uparati (自愿舍弃感官享乐)

Titiksha (忍耐 )

Sraddha (信心)

Samadhana (心住于梵或自性中)

Mumukshutva (求解脱心)

智能瑜伽的修行次第

自性是抽象的,经典所说的是难明的。要了解到底经书的意义,自性的意思,必须向真正开悟的上师求教。燃亮的蜡烛,才可把其它蜡烛燃起,开悟的上师,才能引导学生迈向自性开悟之道。不竟开悟是经验,而非单纯理性思辨。

以下是智能瑜伽的三个次第:

1. Sravanam 聆听开示:从上师口中接受经典的正确意义。这个听字要好好思量,我们通常都是听而不闻。学生没有调整好自己,听只是物理过程;学生若是一个好的容器,听是一个神交的过程。

2. Mananam 反复思维:学生运用理性,反复思维上师口传的内容,直至理性上已完全通达那甚深义理。

3. Nididhyasana 常住于那真理中:心无杂念,止定于一,以此理念为冥想目标,整个生命融入此理念之中。由思想变成超思想,由有限而达此无限。

吾非此身

吠檀多经义中有两种描述真理的方法,一是用肯定句来直接说明,一是用否定句来间接说明。

行者用理性思维反求于己,我是谁? 未知我是谁,先要知我不是甚么。第一种思路就是吾非此三身:

1. 肉身(Sthula Sarira):

- 此肉身乃五大元素组成,经历有、生、长、老、变、死六种形态。肉身的毁灭在于五大元素的分解。

- 此肉身只是轮回(Samsara)的产品,而轮回是由七个因素所形成:

Ajnana(无明) --> Ahamkara(我执) --> Raga-devasha(爱与恶) --> Karma (业)--> Deha (身)?

2. 灵身(Suksuma Sarira):`

- 灵身由十九个成份组成:五鋈现泄?五个行为器官+五种生命能+内心(Manas)+理智(Buddhi)+心识(Chitta)+我执(Ahamkara)

- 灵身的毁灭才是在不再投生的解脱。

3. 种子身(Karana Saira):源自无明(Avidya)

这个由三身组成的自我(Jiva)经历种种相对经验,没有尽头。

五层身的剖析

在吠檀多另一剖析方法,是把整个全人分为五个层次:

1. Annamaya Kosha (食物层)

也就是:肉身

特征: Priya(见物而爱恋)、Moda(得物而喜悦)、Paramoda(享受物欲后之喜乐)

2. Pranamaya Kosha (生命能层) ---> Kriya Shakti (作业力)

特征:饥渴、冷暖

3. Manomaya Kosha (内心层)

以上两层构成 灵身------> Iccha Shakti (意志力)

特征:思想,怀疑、愤怒、情欲、兴奋、沮丧、受惑

4. Vijnanmaya Kosha (理智层) ---------> Jnana Shakti(理智力)

特征:分辨、判断、决定

5. Anandamaya Kosha (喜乐层):也就是 种子身熟睡或良心赐予的喜乐

特征: 熟睡时的快乐感

错把以上五层身体任何一层为真我,就是痛苦的根源。此五层本为自性的幻化,自性不受五层身之染着。

智能瑜伽的研经用书

当行者能真正从五身中脱离开来,那自性自然显露。凡是对象化的真理,必为虚空。真理本就是真我,而那真理就是绝对真实(SAT),绝对知识(CHID),绝对极乐(ANADA)。自性也就是大梵。

要能以智能瑜伽成道,谈何容易。学生的素质一定要培训好,才容易有成。然每一种修行自有每一种修行的障碍,修业力瑜伽者易执着于功德;修爱心瑜伽者易迷于有形象之偶像;修哈达瑜伽、军荼利尼瑜伽者,则易执着于肉身或气感;修智能瑜伽者,则易为经书知识所囿。行者当紧慎反省自己修行dong机,凡精神内转者,对。凡精神外驰者,差矣。,现按Swami Chinmayananda为学生所列的研经书目按序列出,有缘者当可获益。

没有评论:

精选博文

呼吸的力量:如何通过正确呼吸改善健康

  呼吸的力量:如何通过正确呼吸改善健康 1 帖子原文 Chris Boettcher  克里斯·博彻 @chrisboettcher9 https://x.com/chrisboettcher9/status/1783446881420374245 You take about...

热门博文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