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之一的人患有的恐惧症是可治疗的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各地的恐惧障碍患病率都差不多,即每10人当中,就有一人患有此病。这个结果推翻了此前的观点,即主要是生活在自然恐惧对象如熊、虎、豹等猛兽早已消失的地方的人才容易得恐惧障碍,使该病的病因更加令人费解。但即便病因不明,恐惧症专家还是试图想办法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感,因为这种感觉会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患者就介绍她的感受说: "遇到某些情况,我的身体反应就很激烈,心慌意乱、虚汗大发什么的,我母亲也没想到,这会和恐惧有关。"
这位患者小的时候就有症状表现了。当她跟母亲坐电梯的时候,就表现出典型的恐慌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令她感觉恐慌的情况越来越多,使她的日常生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今年34岁的这位患者现在既不能坐地铁,也不能到人多的地方,更不要说坐飞机了。德国明斯特大学的恐惧症专家菲根鲍姆(Wolfgang Fiegenbaum)教授表示,这个患者的病情发展是很典型的。他说: "晚期患者确实有连家门都不敢出的,不去看朋友,工作也丢了,其后果当然是精神抑郁,只好想办法对付自己的恐惧感和抑郁症,精神药很受欢迎,但更受欢迎的是--酒精。"
对健康有益的恐惧感和恐惧障碍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许出于这个原因,很多患者都是很晚才去求医,但此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所谓的普遍性恐惧障碍阶段了,也就是同时害怕很多东西,最后是什么都怕。其原因各种各样。菲根鲍姆教授说: "很大一群人是因为过去的创伤性经历,比如说飞机坠毁、爆炸事件等等留下的隐患。有些人引发症状的诱因很明确,比如说一坐地铁就不行了。但还有一些人,你再聪明、再怎么诊断,也找不到什么诱因。然而最关键的是,即便这些'疑难患者'我们也有办法治疗,而且成功率和前者一样。"
菲根鲍姆教授所在的明斯特大学下属的克里斯多夫-道尼尔基金会(Christoph-Dornier-Stiftung)就专门治疗恐惧症患者。他们的经验表明,患者完全可以掌握主动,通过各种放松练习,脱离持续的警备状态,减轻身体的发病症状。
然而最终每个患者都必须正视自己的恐惧感才有可能根治。在此,心理学家应用所谓的对峙疗法,也就是有意让患者面对最让他感到恐慌的情景,使身体对这种情景的戒备反应渐渐迟钝,久而久之,恐惧症状就会消失。菲根鲍姆教授说: "有些长期研究表明,相对较快进入恐惧状态,对患者来说更好受些,比一点儿一点儿来好受。就像下冷水游泳一样,一头栽下去,大抖一次,比一寸一寸地下水,每寸都得抖一下要好受多了。"
具体治疗办法,举例来说,就是对害怕蜘蛛的患者,在他们手上放一个大蜘蛛;对恐高症患者,带他们上本地最高的塔。据菲根鲍姆教授告知,成功率在80%。
然而,有意置身最让自己恐慌的情景,单是这个想象就已经使许多患者恐惧万分。因此,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患者还是情愿选择难度最小的方式:躲在家里,避免对峙。然而其代价却是:寂寞孤独、与世隔绝。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你的留言、评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