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2012年3月6日星期二

台湾医疗界“大体老师”给我们的启示

http://im.banyuetan.org/default/101217/HTImages/Text/image/MyCatch8.jpg
台湾医疗界“大体老师”给我们的启示
2010-12-20 8:00:02     来源:半月谈网

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首创死亡体验课程

庄严肃穆的灵堂,低回哀婉的佛乐,伴随着数十位家属和医学生的诵经声,八位大体老师的遗体被缓缓送上灵车,在众人感念、追思的目光中,踏上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是每年两次的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的大体模拟手术教学的最后一项 “送灵仪式”。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捐赠遗体者的尊称。医学院校的学生们,在基础医学的学习过程中,人体解剖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些遗体捐献者用他们的躯体,让 学生掌握和丰富人体基本知识。他们安静地躺着,虽然不说话,但他们的无私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医学院校学子,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救死扶伤的内涵。 因此,他们也被尊称为“无语良师”。

据人民日报报道,大体模拟手术是慈济大学医学院在全球首创的一个教学活动:遗体捐赠者在过世8小时内急速冷冻到零下30摄氏度保存,在教学使用时再 复温到4摄氏度,让医学生在最接近真实的人体上进行模拟手术训练。这些遗体是医学生第一个手术的“患者”,也是医学生的老师,因此被尊称为大体老师。

自1994年慈济推动遗体捐赠以来,台湾已有两万多人签署了同意书,其中已往生者330人,捐赠者年龄最长94岁、最幼14岁,在向来保守的华人社会开创了遗体捐赠的奇迹。

大体模拟手术在慈济大学的定位是一个人文课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操作课。在课程开始之前,要进行一个庄重的遗体启用仪式;在课程结束时,医学生要为 大体老师缝合破损皮肤,穿上往生衣入殓,并为老师进行隆重的送灵、火化、入龛仪式。整个仪式大体老师的家属都会参加,和医学生们在一起用餐、聊天,并合影 留念。大体老师的生平会贴在手术室的入口处,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了解老师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大体老师、家属和学生站在了同一个出发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而努力,大体老师和家属因为爱这个世界所以捐出遗体,医学生为了解除病痛而努力学习。

李鹤振是一位留美归来的工程师,他在得知自己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后,告诉医学生们:你们将来会成为医师,我要把我的身体交给你们。你们可以在我身上划错几十刀、几百刀,将来千万不能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

还有的大体老师留下心愿:“一般人生病到医院挨的那刀,为的是保住自己性命;而我身上所挨的每一刀,也许可以救活好多条人命!”看到这些,医学生们 都湿了眼眶:面对他们的大舍大爱,我们何德何能受到这么好的教育!这样的大爱,也深深地感动了医学生们,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感恩,学习尊 敬,学习怎样去爱!

据“中央社”报道,台湾仁德医护专科学校最近首创死亡体验课程,学生实际模拟写遗嘱、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历程,对于生、死有了不同解读。

仁德医专生命关怀事业科助理教授邱达能指出,死亡体验课程会先安排生死导论的“行前教育”,然后让学生写遗嘱、穿寿衣、拍遗照,接着躺卧进棺材,透过指导老师的引领,向肉体和自己的一生告别,体验像尸体一般,接受殡葬人员为自己进行入殓、封棺、掩埋等程序。

参与死亡体验课的护理科林姓学生表示,躺下棺木那一刻,想到很多事情还没做完,感觉很遗憾;当体验完毕“重生”之后,告诉自己要更珍惜每分每秒。

对病人负责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在“医生红黑榜”大行其道的今天,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医德该如何找回?台湾医疗界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即时通会员如是说】

“大体老师”的无私奉献是对生命意义的升华,也是对医者医德的一种指引。进行这个“死亡体验”的过程,那些对于医德无视的医者也就能够看着生命的意义还有自己的职责了。也就能体验“大体老师”的用心良苦了。——杨文

在此,我再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久违的感动。这些大体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推进学生们医术的成长。当我有一天,迫不得已需要接受治疗,那么我会更信 任这些经历过生死,知晓生命价值的医生来为我诊治。而我们国内的医生普遍缺乏这样一种人文关怀,视生命如草芥,一想到那些在排队缴费过程中死去的可怜患 者,我就感觉到无限悲伤。我想,国内这些医生都缺少了这一课对生命的尊重。如果在国内,亦有如此觉悟,我去后,把遗体捐出,又有什么不可?我会觉得非常值 得。

“大体老师”们用自己的身体表现了对世界无限的爱,他们都是令人尊敬的最可爱的人。看到大体老师们的心愿时,我已感动的无法止住掉下的泪,他们崇高 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除此以外,慈济大学医学院的做法也值得国内的医学院学习,为何他们能够创造华人遗体捐赠的奇迹?这恐怕不是他们发一个倡议书 就能解决的问题吧!正是他们把模拟手术当成了一项人文课程来进行,对人体老师进行力所能及的人文关怀,才得来了现在的成就。只有你去尊重了别人的身体,别 人才会愿意捐赠出来。国内的学校在大呼缺少教学遗体的时候,去看一下人家的做法,他们难道不愧疚么?——李特

大体老师,已经去世的“无语良者”,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性质,我对已逝的人还是存一点畏惧心理的。虽然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当年封建迷信找风水宝 地的社会了,但是人的死亡毕竟是一件人生中的大事,而谁又不想安然入土呢?他们的情操是宝贵的,在他们死后,仍然想贡献自己的身体来给青年学子们提供学习 知识的机会,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真的,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做法,也是人类一项伟大的事业,虽然这些贡献都是人们的自愿选择。——于瑶瑶

这个事情再好,我都接受不了,也接受不了我的任何一个亲人去做。所以,我没有资格来评判这个事情。唯一的希望是科技进步以后,这些都能用其它的方式来代替,至于人,无论是灵魂还是躯体,在死后都安息吧。——马超

我想大体老师的确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这样崇高的境界怕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希望医学院的学生也能从中受到感化,为人类健康而努力奋斗。——胡倩

像马超刚才的评论一样,他接受不了,于是也不允许他的亲人做这件事。但我想说,这是一件最崇高的事业,我们的躯体在死后其实是不属于我们的,就像你 生下的孩子也不属于你一样。我们可以安放灵魂,但躯体应该属于这个世界。台湾慈济大学医学院的仪式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对这些未来医生的一种灵魂的警 示。为什么这个社会会有那么多不救助死、不扶伤、麻木不仁的医生?就是因为他们只把医生看作一种职业,把病床上的病人当做工具,没有与病人达到灵魂上的沟 通。通过这样的灵魂仪式,医生开始变成“牧师”,开始学会告慰人的灵魂。——义君

对于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大体老师”的这种感召和帮助不仅仅是医疗技术上的,更是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上的,善莫大焉。不管我们能不能接受,自己做不做得到,都应该对先行者保留尊崇与敬意,因为他们代表着人性光辉的方向。——西铭

在跟世界接轨前,我们应该跟台湾医疗界接轨。——笔笔的笔

大体老师的精神应该传播开来,中国传统思想会对死无全尸有所排斥,但从现代的医学上看,死后捐赠器官对其他病人、对医学研究方面贡献甚大。生不带来 死不带走,人的魂都不在了,肉身齐不齐全都无所谓了,而且把自己的器官捐赠出去,帮助再生的人,用佛家的话就是种福田,功德无量,虽然自己死了但是自己身 上的东西留在世上,延续自己的慈善的精神。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在我死后捐赠器官。——高欣婷

对死者的尊重和对死亡的再认识能让人性的光辉如朝阳普照大地,唤醒生者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和思考。这是在无尽的恐惧中断断续续看过《入殓师》这个电 影后的感受,而台湾医疗界“大体老师”给人的启示和电影中的做法也许有共通的意义。普通人况且如此珍爱生命、爱人济世,救死扶伤的医生更该当如此。——李 展蓝

“人死如灯灭”这是唯物主义的说法。但是,就算人死以后剩下的只有一坨没有知觉的有机物,我们也照样应该尊敬。因为那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人死, 尊严还在。我们的人性太复杂太敏感,有太多的缝隙需要填充抹平。“大体老师”的称谓,让我们对无私的捐献者抱有一份敬意,这是分内的事。——王俊岭

难道是我思想太开放了么?反正我感觉如果我死了以后我愿意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如果自己的某些器官可以帮助其他人更好的生活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同时也是自己的另一种重生。台湾把这样的遗体捐献者称为“大体老师”,感觉挺形象的,死后还可以为人师表,是对这个人最大的礼遇吧!——张欢

这些大体老师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为了国家的医疗事业在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力,在事实上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然而,技术进步不等于就能够为民造 福,原子弹的技术够高超的了,最初却是用于杀伤性的武器,到后来才逐步用于民用,造福人类。也就是说,技术的作用还是在于使用的人,就如我们现在的医疗技 术水平已经是越来越高超了,但是我们治病却是越来越贵了,以至于有这样一种真假难分的现象,医疗技术的进步竟然已经成为了医疗从业人员敛财的工具,如果已 经逝去的大体医生们知道他们的贡献会造成如此结局,他们是否会从地下跳出来呢?——陈晓龙



没有评论:

精选博文

Amour Divin - Michel Pépé

热门博文

长者精神健康系列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