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热门博文

2010年9月4日星期六

学者: “仇富”是港现存深层次矛盾 香港传媒近期不断提出,社会正弥漫着一股“仇富”(或称“反商”)情绪,是低下层市民敌视富豪?还是富商们挑起事端呢?学者认为,这也是香港现存的深层次矛盾之一。

学者: "仇富"是港现存深层次矛盾

(2010-09-04)

早报导读
● 易锐民 报道香港特派员
  香港传媒近期不断提出,社会正弥漫着一股"仇富"(或称"反商")情绪,是低下层市民敌视富豪?还是富商们挑起事端呢?学者认为,这也是香港现存的深层次矛盾之一。
田北俊:
港府吝啬成性造成
  自由党前主席田北俊出人意表地在港报撰文指出,香港近期之所以出现"反商情绪",贫富悬殊又加剧,全因港府孤寒(吝啬)成性造成的。
  他形容,港府好像一名坐拥万亿(港元)身家的亿万富豪,但性格则一毛不拔,导致弱势社群被忽略的情况严重,令人匪夷所思。
  他忆述,在1998年至2008年担任自由党主席期间,一直相信港府,导致自由党倾向保守,跟"民生派政党"(即主张改善民生的政党)对着干,使自由党在直选时流失不少票数。
  "直至看到(港府)储备几乎年年创新高,才揭破政府一直靠吓,误导我和市民。"
  他又称,香港商界一直尽本份做生意、缴税、创造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港府应该用这些税收扶贫,但它却只顾累积储备,结果使市民怨气无处宣泄,形成"反商情绪",使商界被"屈食死猫"(冤枉)。

Link: http://www.zaobao.com/zg/zg100904_006.shtml (via shareaholic)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布莱尔:伊斯兰极端主义是最大威胁 据报道,布莱尔说,伊斯兰极端主义者认为,他们以伊斯兰名义所干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理的,包括使用生化武器或核武器。

布莱尔:伊斯兰极端主义是最大威胁

(2010-09-04 10.45am)

早报导读
  (综合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伊斯兰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
  布莱尔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作出了上述表示。几天前,卸任首相三年的布莱尔刚出版了回忆录《旅程》。
  据报道,布莱尔说,伊斯兰极端主义者认为,他们以伊斯兰名义所干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理的,包括使用生化武器或核武器。
  但布莱尔否认他在执政时的所作所为助长了伊斯兰极端主义。
  在布莱尔执政期间,英军跟随美国为首的联军参与了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
  在谈到如何看车臣、克什米尔、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人都抗拒外国军队占领的问题时,布莱尔表示,西方国家采取的政策旨在对抗伊斯兰极端主义,因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有"倒行逆施、邪恶和落后"的本质。
  布莱尔在接受专访时说,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美国部队离开巴格达,而是颠覆伊拉克人民选出的的政府"。
  目前担任中东问题"四方"成员国特使的布莱尔表示,伊朗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最大的支持国,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切措施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布莱尔说,必须向伊朗明确表明他们不能拥有核武器,也要阻止他们这样做。
  但布莱尔称,他并非呼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但仅仅表达不赞同伊朗拥有核武器是不够的。
  伊朗否认该国发展核武器,坚称目前的核计划完全是民用目的。

Link: http://realtime.zaobao.com/2010/09/100904_10.shtml (via shareaholic)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发生里氏5.6级地震 (综合讯)新华社引述香港天文台消息指,4日1时13分测得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发生里氏5.6级地震。

(综合讯)新华社引述香港天文台消息指,4日1时13分测得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发生里氏5.6级地震。
Link: http://realtime.zaobao.com/2010/09/100904_11.shtml (via shareaholic)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双方同意每两周会面一次 以巴期望一年内达成和平协议 (华盛顿综合电)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领袖在周四举行的直接和平谈判中,同意接下来每两周会面一次,以期在一年内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持续了长达60年的以巴冲突。

(华盛顿综合电)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领袖在周四举行的直接和平谈判中,同意接下来每两周会面一次,以期在一年内达成和平协议,结束持续了长达60年的以巴冲突。
Link: http://www.zaobao.com/gj/gj100904_003.shtml (via shareaholic)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巴菲特月底访华办慈善聚会 怕捐身家 中国富豪拒股神邀约 香港明报报道,微软创办人盖茨和「股神」巴菲特本月底将在中国举行慈善聚会。内地传媒披露,约50名富豪获邀赴会,但部分中国富豪疑因担心被当场要求作出捐一半身家的承诺,婉拒邀约。

巴菲特月底访华办慈善聚会 怕捐身家 中国富豪拒股神邀约

(香港)   (2010-09-04)

早报导读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微软创办人盖茨和「股神」巴菲特本月底将在中国举行慈善聚会。内地传媒披露,约50名富豪获邀赴会,但部分中国富豪疑因担心被当场要求作出捐一半身家的承诺,婉拒邀约。
  内地《经济观察网》引述筹办聚会的盖茨中国基金会人士报道,盖茨(Bill Gates)和巴菲特(Warren Buffet)邀请约50名中国富豪,在北京一间豪华酒店举行「闭门私人聚会」。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叶雷称,「有一小部分人最后拒绝了参加聚会」。他透 露,最近10天内,受到邀请的人反应不一,「但绝大多数人都打来电话,确认是否会在现场被要求作出捐赠承诺」,「他们最担心的恐怕是在现场感到难堪」。
  狂收电话查询 股神或澄清
  叶雷强调,盖茨和巴菲特组织这次慈善聚会,本意并没有打算要中国富豪捐钱,更不会像在美国那样,动员富豪作出「财富捐赠承诺」。为了打 消中国富豪的疑虑,盖茨和巴菲特据报日内可能发亲笔信,说明有关聚会只是希望「结交朋友、沟通思想、寻找伙伴」,不会给中国富豪带来捐赠财富的压力。
  盖茨和巴菲特今年6月发起「捐赠誓言」(Giving Pledge)活动,呼吁亿万富豪把最少五成身家捐给慈善事业。他们亲自游说《福布斯》排行榜上400大美国富豪,截至上月初,有40名美国巨富承诺捐出 至少半数财产。盖茨基金中国有关人士表示,「捐赠誓言」只是一份承诺,具体操作只涉及聚集承诺者「分享经验和相互学习」,不牵涉具体捐赠方案或资金募集, 因此,盖茨和巴菲特不会在中国劝捐或为盖茨基金筹款。
  盖茨基金会据报3个月前开始筹备中国慈善聚会,受邀者绝大部分是在富豪榜中位居前列、对慈善事业热心的富豪,也有部分是没有出现在财富 榜中的「隐身富人」。基金会表明,获邀富豪的名单将保密,但SOHO中国总裁张欣透过微博表示,她已收到邀请,并透露盖茨和巴菲特到北京交流慈善事业的时 间为9月29 日。
  SOHO总裁爆料�9月29日来京
  张欣说�「收到盖茨和巴菲特发来的邀请,他们9月29号来北京,与中国的朋友交流慈善事业。我在媒体上看到他们来中国要说服中国人慈善捐款,美国的慈善事业做得很成熟,而盖茨做的是更上一层楼,我们才刚起步,要学习的很多。」
  《经济观察网》分析指出,张欣受邀显示,有慈善意愿和举动的富豪,可能是盖茨和巴菲特重点目标。张欣2004年成立SOHO一族中国基 金会,改善贫困地区教育。2004年底捐出全部个人股份成立基金的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也极可能受邀。与巴菲特有过直接交往的富豪亦是赴宴热门,包括比亚 迪老总王传福、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两名中标者――步步高电子掌门人段永平和投资家赵丹阳。巴菲特也可能挑选《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中国富豪,如内地首富娃哈 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及苏宁集团总裁兼董事长张近东等。还有人猜测,中国慈善名人如余彭年、李春平等届时将响应股神的「捐赠誓言」。

Link: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09/hongkong100904h.shtml (via shareaholic)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布莱尔:伊斯兰极端主义是最大威胁

布莱尔:伊斯兰极端主义是最大威胁

(2010-09-04 10.45am)

早报导读
  (综合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伊斯兰极端主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
  布莱尔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作出了上述表示。几天前,卸任首相三年的布莱尔刚出版了回忆录《旅程》。
  据报道,布莱尔说,伊斯兰极端主义者认为,他们以伊斯兰名义所干的任何事情都是有理的,包括使用生化武器或核武器。
  但布莱尔否认他在执政时的所作所为助长了伊斯兰极端主义。
  在布莱尔执政期间,英军跟随美国为首的联军参与了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
  在谈到如何看车臣、克什米尔、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人都抗拒外国军队占领的问题时,布莱尔表示,西方国家采取的政策旨在对抗伊斯兰极端主义,因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有"倒行逆施、邪恶和落后"的本质。
  布莱尔在接受专访时说,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让美国部队离开巴格达,而是颠覆伊拉克人民选出的的政府"。
  目前担任中东问题"四方"成员国特使的布莱尔表示,伊朗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最大的支持国,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切措施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布莱尔说,必须向伊朗明确表明他们不能拥有核武器,也要阻止他们这样做。
  但布莱尔称,他并非呼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但仅仅表达不赞同伊朗拥有核武器是不够的。
  伊朗否认该国发展核武器,坚称目前的核计划完全是民用目的。

Link: http://realtime.zaobao.com/2010/09/100904_10.shtml (via shareaholic)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病态、低俗和令人厌恶”的小说《觉醒》 - America.gov

"病态、低俗和令人厌恶"的小说《觉醒》

凯特•萧邦(Kate Chopin)(Lhademmor)

凯特•萧邦(Kate Chopin)(Lhademmor)

美国没有图书报刊出版发行审查制度,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和出版自由。但这不是说没有任何约束。有的出版社和报社老板个人的观点或喜恶会影响选登 稿件作品的题材,另一些出版商则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或道德观念或为保持读者和市场而自行约束。也就是先有自由,后有自律。但是,这种人为的偏见和传统观念 的约束有时也会扼杀优秀的作家和杰出的作品。十九世纪末期以描写南方克里奥尔文化出名的美文作家凯特•萧邦(Kate Chopin)和她的小说《觉醒》就是一个例子。
凯特•萧邦1850年出生于圣路易市一个富裕商人家庭,父亲祖籍爱尔兰,母亲则兼有爱尔兰和法兰西血统,外祖母和她极为亲密。她在天主教圣心学校读书,受到严格的传统礼仪教育。从小就生活在双语环境,文学天赋加上广泛的阅读为她中年开始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萧邦与她的丈夫奥斯卡于圣路易圣心学校相识,1870年婚后随夫迁居新奥尔良。她很自然地融入当地法兰西和西班牙后裔的文化习俗,这成为她以后文学 作品的主要背景和源泉。1880年代萧邦在丈夫和母亲相继去世后,回到出生地圣路易,年满40才开始她的写作生涯。到《觉醒》出版之前,她已经发表了一本 小说(《故障》,The Fault),并且在《时尚》、《哈珀》等杂志发表了上百部短篇作品,内容多为路易斯安那的克里奥尔文化风情,成为颇获好评的美文作家。
萧邦于1899年出版了小说《觉醒》(The Awakening)。女主角艾德纳(Edna)在新奥尔良近海的岛屿度假期间,结识了浮华青年罗伯特。一个多年传统育成的贤妻良母,不但学会了在大海里 游泳,而且激发了深深潜伏着的热爱生活、向往自由的热情。此后她不得不在追求自由和爱情与因循守旧的家庭和社会之间苦苦挣扎,最后以投身大海了结那无法解 脱的束缚。
《觉醒》对艾德纳两次婚外恋情最为"色情"的描述,是在小说的第28章结尾:"这是她有生以来第一个自然天性迸发的吻。这是一个点燃欲望的火炬。" (It was the first kiss of her life to which her nature had really responded. It was a flaming torch that kindled desire.)
《觉醒》被主流评论界认为 "不健康"、"病态"、"低俗"和"令人厌恶",芝加哥《时代先锋报》甚至说作者不该踏入"泛滥的色情小说"领域。出版社拒绝继续出版她的作品(除开《青 年指南》杂志1902年发过她的一个短篇之外),个别地方(例如伊利诺伊州的艾文斯顿,很多文章说还有她的家乡圣路易市,但是这一点无法确认)的公共图书 馆对这本书不予收藏。尽管极少数人依然赞赏萧邦的写作艺术,她的女性书友沙龙也对 《觉醒》 推崇备至,但是该书给她的文学生涯划上了句号。要到半个多世纪之后,经由该书的法文译本和挪威传记作家塞育斯泰德的推介,凯特•萧邦和她的《觉醒》才重新 回到人们的视野。
凯特•萧邦是一位小说家,她所关注的只是向人们展示她所理解的人生真谛,表现她所生活的时代特别是女性的生活。她既没有参加当年争取妇女选举权的运 动,也没有投身到其他诸如教育改革等社会改造活动当中去。但是,如果从历史的意义上来说,在美国,她是最早揭示妇女生活中鲜为人知一面的作家之一。她以严 肃的笔法描述激情,不讳言妇女的性取向和潜在的追求,引导人们接近真实和真理,因而在今天她是公认的美国女权主义先驱之一。
萧邦的这本书今天在中国也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大学文学系在介绍欧美文学时差不多都会提到,也有一些学生选择分析《觉醒》里的主人公究竟是否真正觉醒 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大概是因为需求所致,今年4月《代写论文网》居然出现了一篇题为"探析凯特•肖邦《觉醒》的结局"的枪手代笔"论文"。如果有读者真 的想要围绕凯特•萧邦和她的《觉醒》做文章,苦于参考资料例如当年的报刊评论等难以寻找的话,可以发电子邮件给笔者,本人愿尽绵薄之力。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弗大中美学生留学感观(之三):我的学友在中国学习的经历 - America.gov

弗大中美学生留学感观(之三):我的学友在中国学习的经历

我在美国的中文学友跟一些高中和大学同学通过不同的渠道到中国去学习中文,经历在中国的生活。他们有的人去中国教英语,有的升入中文学习项目,有的直接在中国大学入学。
梅洁和我在哈尔滨松华岸边

梅洁和我在哈尔滨松华岸边

我的弗吉尼亚大学同学和朋友范梅洁(Margaret Varland)在中国待了一年,包括一个在昆明度过的学期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语言项目的一个学期。在哈尔滨她有机会跟一个中国学生同宿舍,因此能够多了解如何在中国当学生,以及这跟在美国学习有什么不同。
梅洁注意到在中国改变专业的困难: "我的中国朋友,一名昆明理工大学的学生,遇到很多障碍,因为他想改变他的专业。在美国,这种情况是很普通的。"
这一点是因为在中国学生必须事先选好专业,而且"读本科的中国年轻人已有明确目标, "梅洁解释道。
其实在中国这种情况跟在前苏联的情况有一点像:当年在苏联申请大学之前你已经要把你的专业选好,而且只能申请一所大学。毕竟中国的教育制度受到了苏联的影响。
葛马修在天大

葛马修在天大

我的高中同学和朋友葛马修(Matthew Glazer)――一位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材料科学的学生――今年春天直接上天津大学,刚刚在中国一个月旅游之后回到了美国。跟他在中国学习比起来,他 发现他在美国经过的训练更强调协力合作,运用新媒体,对他发展分析能力更有帮助。
葛马修说明:"美国教授一直都观察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且看我们可用资源的增加对这个过程有什么影响。我们学怎么用互联网数据库,选择材料软件。"
不过,这些教育差别没有阻止我的朋友享受跟中国朋友的交流――梅洁发现:"尽管两个国家教育制度不同,但美国和中国本科生都有一样的爱好,一样的理想,一样的担忧,能很快得变成最好的朋友。"她还说:"我很感谢我的中国朋友的开放性,幽默感,热心,和他们的耐性。"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男女交往的最高境界-理性男人和聪慧女人才能拥有维持 其实男女之间的友谊是人的一种高尚的感情, 是介乎於爱情和友情之间的一种情感。

 

男女交往的最高境界-理性男人和聪慧女人才能拥有维持

知心

            

其实男女之间的友谊是人的一种高尚的感情,
       是介乎於爱情和友情之间的一种情感。

这种感情她本身不是爱人,不是情人,但又超出一般朋友,
这种感情是不言爱,更不言性。

但会令你心动,却又不会动情;
让你温暖,但不会有激情,纯净中有甜美,平淡中有绵长。

有一句话比喻是最贴切的,
那就是: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

[/url]



    这种感情在于心的了解,精神的交融,
两人的心贴的很近,身体却离的"很远",
这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柏拉图",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做出。
只有理智人才能得到。
两个人在一起时,有着精神上的默契,有着心灵的统一,
他们可以谈爱情,谈婚姻,谈未来,
可以无所顾及地谈人生所有的问题,
心有灵犀,心意相通,相知相惜。
互相扶持,互相敬重。
感觉像情人,却无情人间的那种腻味;
感觉像兄妹,却没有兄妹间的那份庄重,
随意但庄重,亲密但理性,相知而无私,
那种感觉是美妙的,那种味道是让人难喻的。

[/url]



   拥有这种感情的两个人,不会当自己是异性,
他们可以紧紧的握手,也可能会结结实实的拥抱,但那与性无关,
  是友爱是欣赏,是思无邪,而绝不是欲望,不是占有。
他们会一起欣赏尼采,会一起探讨拜伦,但绝不是互送一朵小花。
他们可以一起去郊游,可以一起去喝酒,
了车站,说声拜拜,各走各的路,不用相约,不用相守,
不用腻腻歪歪假装分不了手,轻轻松松带着尊严走自己回家的路。


[/url]



   当然那份异性的吸引也不否认,
偶尔也会有那么几份刹那令人情不自禁,
悄悄流露几许爱慕之意,也确难免,
他感觉到了,她也感觉到了,
那是握手的瞬间的轻微的感觉,
那是拥抱朦胧的冲动,
但是当他们抬头再看看澄澈的天空,
对望一下彼此无私的眼眸,
他们就会知道:有些东西比爱情更持久,更值得追求。


[/url]



  拥有这种感情,也会有痛苦,有无奈,

同时也有快乐,也有让你说不清的无尽享受。
为这种感情毕竟存在男女异性之间,
不是爱情,却又接近爱情,更可以超越爱情,
这种感情变数很大,最难把握,
所依持的就是彼此间的矜持和尊重,
死守的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因为这种感情,至情至性的人才会有,
大智大慧的人才会有,冰雪聪明的人才会有。
     因为他们必须明白:
爱情很奢侈,就像玻璃瓶一样美丽而易碎,
要拥有这份感情,就必须远离爱和性。
因而心照不宣,心知肚明。
一层薄薄的纸使这种关系理会具魅力和生命力。


[/url]



有距离才有美感;
有距离才能欣赏;
有距离才能永远。
只有理性的男人;只有聪慧的女人
才配拥有这份情意,也才能维持这份情意,
红男绿女,庸俗男女不会,也不配拥有这种感情。

我相信这种属于男女私情之外的至真至纯,
难寻难觅的,
需要刻意疏离又需精心呵护的感情是存在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情,
自然坦诚而潇洒,也是最高最美境界的淡然。

[/B]








[/url]

[/url]
http://www.photo.ccoo.cn/bbs/2007621/200762115514413.swf">
http://www.9941.cn/moban/hcsc/49.swf">h://www.9941.cn/moban/hcsc/49.swf"> http://www.9941.cn/moban/hcsc/49.swf"> 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http://www.dabaoku.com/flash/flash/66.swf">
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http://sucai.heima.com/sucai/news/flash/34.swf">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QQ电脑管家-Windows XP SP3系统Dll hijacking漏洞修复工具

 

QQ电脑管家-Windows XP SP3系统Dll hijacking漏洞修复工具

宋升明

QQ电脑管家-Windows XP SP3系统Dll hijacking漏洞修复工具
    最近微软暴露了一个新的安全漏洞,黑客可利用windows系统加载DLL顺序的特性进行攻击,目前针对此漏洞的攻击呈上升趋势,建议立即修复。

修复工具下载地址:

http://dl_dir2.qq.com/invc/qqdoctor2/other/DllHijackFixToolWrap.exe
说明:
运行DllHijackFixToolWrap.exe后会生成两个新文件DllHijackFixTool.exe和WindowsXP-KB2264107-x86-CHS.exe,这是正常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2010年9月2日星期四

中国大陆人赴美生子调查 投资回报率比抢银行还高

Link: http://www.aboluowang.com/news/data/2010/0902/article_107343.html (via shareaholic)
中国大陆人赴美生子调查 投资回报率比抢银行还高
 生个孩子到美国
  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通过,修正案第一款即规定:"凡在美国出生或归化美国的人,均为合众国和他们所居住州的公民。"
  140余年后,因为这条修正案的鼓励,一些年轻夫妇从中国内地出发,选择把腹中的生命诞在地球彼端的土地上。
  他们希望用人力改变"天意",让这个拥有美国护照的孩子,从来到世间那一刻起,便有机会享有美国的优质教育、福利与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一个为之服务的赴美生子产业链也逐渐发展起来。在不乏"灰色"与投机的色彩下,中国父母和商家们各自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但让人深思的是,在移民热的背景下,"赴美生子"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国公民对其所属国家公共服务与社会环境的评价,当现实让他们无可奈何时,他们选择了"用脚投票"。
  制造"美国人"
  在一些赴美生子的家庭眼中,这是一项"回报率比抢银行还高"的投资行动。他们希望尽自己所能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让他们的孩子在出生时便站在最优的"起跑线"上。

  "我是济南人,也是美国人",两岁半的聪聪已经学会了这样介绍自己。聪聪的母亲王静曾是一位妇产科医生,2007年末利用一张商务签证去了美国。这项耗时三个月、花费近20万的"投资",回报给她的是一个拥有美国护照的儿子。
  "当然,对于济南人和美国人究竟有什么不一样,聪聪还不知道。"王静说。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由代办 赴美生子业务的服务商们归纳的:成为美国人,能享受180多个邦交国入境免签证、享受美国13年义务教育、进入美国大学学费节省上百万人民币、享有各项社 会福利措施、住低价高品质的老人公寓,甚至在其他国家政局动荡时,即使航空封锁亦享有优先搭机离开的权利??总之,"投资回报率简直比抢银行还高"。
  1868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规定,任何在美国出生的婴儿,不论其父母的种族以及是否拥有合 法身份,都自动成为美国公民。受此"落地公民权"吸引,有业内人士统计,最近两年,每年约有四五百位中国大陆妈妈持旅行或商务签证赴美,在洛杉矶、旧金山 等地的月子中心生下她们的美国孩子,婴儿满月后再带回国内抚养,完成她们的"生产之旅"。 条条理由选美国
  "咔嚓"一声,2B铅笔的笔芯断了,可答题卡还没有涂满;作文在写最后一段,可是题目总是想修改,手忙 脚乱中,教室铃声骤然响起――这是时常惊醒上海姑娘李琳的噩梦,那是高考的"苦难岁月"长久留下的"遗产"。如今已经30岁的李琳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做财 务工作,尽管已经离开校园多年,却仍然摆脱不掉那些阴影:"我是被国内的教育制度折腾得死去活来了。"
  三个星期前,她不经意间看到报纸上有到美国生子的服务信息,立刻决定要成为一名实践者。她详细列好了自己的计划:为不让公司知道,她准备以别的理由获得公司开具的在职证明,以申请签证;怀孕后,再托医院关系向公司获得至少三个月的病假许可,前往美国生产。
  当然,这其中的可变因素仍然很多。 她担心家里的活动资金可能不够,"中介说的两万美金应该不够,得再存几个月钱准备三万美金才行";她只去过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担心签证被拒;她还在 苦苦寻觅性价比较高的月子中心,"毕竟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生孩子"。
  不过,这些困难在"以留学生身份就读国内高校、以美国人身份进入美国知名大学"的诱惑下,似乎不值一提,"想到孩子可别走咱的老路,能让他轻松一点是一点,我就觉得这折腾得值。"
  一切为了"孩子",尤其是,当这个还未出世的"孩子"将会成为家里老二的时候。
  同样住在上海的陈馨本来从未想过"一胎制"有什么不妥。她受着"计划生育"的教育长大:小学课本上就 讲,我国地大物博,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总是世界倒数;春节晚会,她也会看着"超生游击队"发笑。然而,当她知道第二个孩子已经孕育时,事情却不一样了。"如 果没有一胎制的政策,我会希望有两个孩子,我很期盼两个孩子在家打闹嬉戏,长大后也能有个相互扶持。"她说。
  陈馨试想过很多可能性。怀孕时得避开居委会的耳目,是担惊受怕地在家待产,还是躲回乡下老家去?生了之 后要罚款,根据《上海市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若干规定》,将按夫妻双方实际年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征收。"反正要罚款,不如拿了这笔钱去国外生",有海外留学背 景的老公很快做了决定,"既然国内不能要这个小孩,我们就把他(她)生到美国去。"
  更好的教育、"合理合法"的二胎,是众多赴美生子妈妈们的首要考虑,而其他理由则不一而足。聪聪的妈妈 王静,曾在国内一家大型医院妇产科工作。因为床位紧张,只有临近生产状态的孕妇才会被送到待产室,"反正脱光了,有时候给你盖床被单,有时这都没有。很多 家属就在外面等着,就这么从人堆里推过去了,让我感觉挺没尊严的。"王静至今仍有心理阴影。
  还有的准妈妈只是"灵机一动",比如公司恰好派去美国商务出差;或是赴美求学、培训交流。更有出人意料的理由――"可以逃离婆婆老人家的魔掌"。有妈妈在网上留言说,"免得老公在家"里外不是人",免得为婆婆一知半解的月子知识而吵架,让坐月子就像在作战一样"。
   精英妈妈群
  2007年末,怀孕七个多月的王静终于站在温暖的加州阳光下。从签证到飞行、再到入关,整个过程是严格 按照中介的嘱咐进行的:确定怀孕后立刻预约面谈,避免签证官看出迹象;最晚临产两个月前动身赴美(如果肚子太大还得提前);入关时穿深色上衣,手臂上最好 再披一件外套遮挡:在真正踏上美国国土前,"生孩子"还是准妈妈们必须千方百计隐瞒的秘密。
  一旦跨过这个难关,便有月子中心派来的专车在机场迎候,妈妈入住后甚至可能有个小小的欢迎会:"生孩子"又立刻变得天经地义、正大光明。
  月子中心在美国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均有分布,以洛杉矶地区最为集中。它最早专供移居美国的当地台湾人坐月子,后来才渐渐接待从台湾本土、从大陆来美国生孩子的妈妈们,提供食宿、交通、联系医院、代办证件等全套服务。
  王静入住的,便是由一位四川人开办的、第一批成立的月子中心。每天早八点起床、晚十点睡觉,每周一三五产检,二四去附近语言学校上课。一周还有三次外出购物的美妙时光,日子舒适得"就像回到住在宿舍的大学时代一样"。
  不过,她们的居住条件远非大学宿舍可比。王静所住的、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小套雅房,与另一位准妈妈共用客厅、阳台与厨房,每月租金是两万元人民币。如果是坐月子,还要加收一万八千元。
  在国内,王静做的是外贸生意。未婚的她向签证官出示的资产包括,一套60平方的房子、一辆十二万的福特汽车、二十多万存款以及相同金额的年收入证明。
  在那些去美国的内地妈妈中,王静的经济状况似乎只能算这个群体的"下限"。一些妈妈去奢侈品打折店,一 次便刷掉六七万人民币;买的婴儿奶粉、衣服、家具,不得不租用集装箱运回国内;还有的妈妈,生完孩子出了医院,直接让司机拉到拉斯韦加斯,在赌场里一天就 可以输掉几十万人民币,"有很多人真的非常有钱,很难想象"。
  一家洛杉矶月子中心的老板Andy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这些财力充实的妈妈们,大部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其他省会城市,她们大多出生于1975至1985年间,"三成左右有出国或留学经历,二成英文流利"。
  "大多是企业老板、外企主管、政商名流、医生、律师、会计师、教授等等。"在国内最早从事赴美生子中介服务的赵玲玲表示,能够有意愿、有条件且能成行的父母,在广大的人口基数中,"还是少数富裕父母中的少数人"。
   不靠谱的月子中心
  尽管"收益"可能颇丰,但"生产之旅"绝非坦途。从签证时的小心忐忑、长达15个小时的飞行,到入关时的惴惴不安,再到月子中心的选择与居住,包括在医院生产的过程,对孕妇来说,时刻都可能遇到危机。
  在洛杉矶,月子中心的服务质量直接取决于老板。有的老板会在超市买五六种新鲜水果混搭,但有的则只会拣 减价处理的劣质苹果;有的老板允诺远途购物,说到做到,但有的总是忘记在约定的时间将准妈妈们接回来。"最严重的一次,一家月子中心让两个准妈妈在大冬天 里等了两个小时,回来之后妈妈气得不行,第二天竟然全部提前生产了。"
  王静讲诉她朋友的遭遇。
  除了近30家月子中心,洛杉矶地区还有大量"民宿"提供待产及坐月子服务。在这类收费较低的地方,孕妇一般与老板合住在一幢别墅里,有可能需要自己做饭,或是与其他普通房客混居,居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然而,无论是月子中心,还是民宿,其实没有一家得到政府商业注册,因为美国文化中没有"月子"一说。只被华人认可的月子中心,只以家庭式或私人经营的模式默默存在着。一旦发生纠纷,人生地不熟的孕妇们常常处于弱势一方。
  "这里没有合同上规定的24小时专业人员护理宝宝,他们不管有几个孩子都只会请一个内地过来打工的农村 老太太来看孩子。饭菜慢慢由四个变三个、两个,品种天天老三样,食物永远是不新鲜的带着变质的味道,没有合同上承诺的点心和果汁。水果篮里或干脆啥也没 有,或有时会放几个酸得让人腮痛的长得歪瓜劣枣的 99美分店买来的桃或柚子??"一篇发布在网上的《逃离狼窝月子中心》里记载,当老板在41摄氏度高温的天气下仍然不愿意打开空调时,三位内地孕妇最终联 合斗争搬进了其他月子中心,而代价却是各自交纳"违约金",住的时间越长,交纳的违约金越多。
  收益很远 麻烦很近
  经过一系列轰轰烈烈、煞费苦心的改写"天意"行动后,主角终于降生到这个星球上。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何为他乡何为故乡,这些让他(她)父母们挠头的问题,对这个新生命而言,暂时全无意义。
   穿越大洋的"生子链"
  赴美生子催生了一条搭扣在地球两端的"产业"链条,行走其上的人们,无论是期待新生命的家庭还是如火如荼的"淘金客",都难掩身上的灰色和对未来的惴惴心绪

  8月22日,在北京朝阳区一栋公寓房里,一个推介赴美生子的小型宣讲会正在进行着。"听讲"的是20余位从北京各处赶来的年轻夫妇。
  主讲人张继仁是最早从事赴美生子业务的服务商之一。此次,受国内中介机构邀请,分别到上海和北京为有意向的夫妇提供咨询。
  "中国大陆用一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台湾六七年的路。"面对那些年轻的夫妇,
  邀请张继仁前来的某中介机构北京代表左冰感慨道。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如今,赴美生子已经有了一条完整的服务链条,并且,"这个行业已竞争得越来越激烈"。
  台湾"先行者"
  早在二三十年前,一些台湾居民因躲避兵役等原因移民美国,聚居于洛杉矶一带。之后,为台湾妈妈服务的月子民宿应运而生。当民宿老板有单独的住所、不再与孕妇混居时,月子中心也开始正式出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亲戚家生,九十年代在民宿里生,十年前才在月子中心里生。"张继仁总结在美华人的生育历程。
  七年前,张继仁陪同妻子在洛杉矶生子,当时洛杉矶的月子中心不超过七家,且大多由移民公司代办,费用高 昂。准妈妈们聚居在别墅里,饮食搭配、外出行程、保姆聘用等由老板随兴而定,品质良莠不齐。即便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准妈妈们到此生产,从而迎来第一 拨华人赴美生子高潮。
  消费群增长刺激了月子中心的完善,在张继仁等 台湾"先行者"们的打拼下,月子中心开始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外出行程和餐饮标准有规可循,婴儿房开始采用从台湾海运去的医用看护床,接送车辆也从普通家轿改为豪华小巴。
  然而,这一切还与大陆的准妈妈们无关。七年前,张继仁在洛杉矶所有月子中心见到的大陆妈妈,"全部找一找,不到10个"。
  张所不了解的是,那一年正是港澳自由行放开,一些大陆准妈妈们踏上了赴港生子之路。
   "吃螃蟹"的大陆客
  2004年,原本从事演艺事业的四川女孩王璐受美国亲戚指点,开始洛杉矶的"生产之旅"。寻找月子中心,她用的是土办法――带着行李挨家挨户去考察挑选。最后,她住进了洛杉矶一家最早由大陆人开设的月子中心,老板娘Wendy同为四川人。
  此前媒体报道较多的台湾夫妇赵玲玲及丈夫周先生,则是在王璐之后赴美生子,也住在这家月子中心。
  之后,王璐与赵玲玲回到内地,成为大陆第一批赴美生子的服务商。与台湾服务商一样,每介绍一位客人,她们可以从月子中心得到约500美金的酬劳。
  缓慢提升的业务量,在2006年迎来曙光。那年4月,美国驻华使馆宣布,中国公民可以以旅游目的申请赴美签证。
  "开放签证其实是整个赴美生子链条中最关键的一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美籍华人子说。当时她已有10 年的签证办理经验。一天,一位咨询签证事宜的大陆准妈妈找到子。"(她)想办旅游签证,又说想多呆一阵子,然后又说能不能帮忙安排车。"这位准妈妈的吞吞 吐吐让子最后才明白,"原来是要去月子中心啊"。
  嗅到这一商机,凭借着在洛杉矶居住的便利,子从2007年起成为全职中介。"当他们把孩子生到美国,他 们真的很感激你,觉得很值。"不过,通过各种私人渠道得知"赴美生子"的富裕国人,起初仍充满疑惑。子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们不是拐卖人口的吧?不 会一到美国就绑架,你们再要赎金吧?"

   趁"需与虚"而入

  2007年,洛杉矶地区的月子中心已发展到35家左右,基本都由台湾人经营。对台湾孕妇的收费稳定在一 万美金左右(一个月待产一个月坐月子)。其中,生产费用尤为优惠。洛杉矶部分私立医院及华人医生收取的费用顺产仅为约4000美金、剖腹产约8000美 金。被剥去暴利泡沫的台湾赴美生子产业,在2007 年底金融危机前出现了第二次高潮。
  由于台湾妈妈来源充裕,即便当时有个别来自内地的准妈妈希望入住,一些月子中心也不愿意接待。
  内地妈妈要吃土豆,台湾老板却买回了一袋花生(台湾人习惯将花生叫做土豆),这样的文化差异还是小事, 不关水龙头、开着窗户吹空调、护工未能及时应答便大发脾气、将公共取用的水果拿到房间却又任其腐烂等不良习惯,常使月子中心的其他人侧目。内地部分准妈妈 的"不良习惯"还包括:相互打听收入与职业、成群结伙地孤立某一位妈妈等。
  然而,金融危机爆发后,台湾准妈妈赴美数量锐减,月子中心不再拒绝大陆客源。失去稳定客源的月子中心也开始打起了价格战。危机中,月子中心倒闭一半,余下的削减规模,苦苦支撑。
  那时,大陆妈妈数量持续增长,占到月子中心全部客源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国内,随着陆续回来的妈妈们开设博客、或是为亲朋好友咨询代办,"中介"群体持续壮大。加上赴港生子政策收缩、国内媒体开始报道等因素,2009年,中国大陆赴美生子终于迎来井喷之势。
   在"灰色"中行进
  三年前,为激发中介积极性,有月子中心广发邀请帖,主动将每介绍一位客户的酬劳由500美金提高至 800美金,很快又涨到1000美金。同时,一些月子中心的老板开始培养"顾问"(指不按人头、而是同时收取多家月子中心固定服务费用的中介),自行拓展 行销渠道。到2009年,大陆地区从事赴美生子的中介机构与个人增至上百个。主要分为三类:由美国月子中心老板直接注资的公司;同时为多家月子中心服务的 专业中介公司;个人。
  众多中介,品质不一。一些中介公司,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进行"只有靠他们才可能通过海关"等虚假宣传,以骗取高额的服务费用。
  "有终端服务、有客源、有市场、有行销,"总部在洛杉矶的美国生子综合服务商美宝之家的姜山表示,"赴美生子"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与生态,"当然也有尔虞我诈"。
  激烈竞争中,洛杉矶的月子中心也经历过互相拆台的乱象。老板娘守在别家月子中心门口,直接挖人;员工、客户及同业者报警,以"虐待儿童、贩卖人口、房屋改建、环境不整、民宅经商、噪声过大"等为由,引来警察搜查。
  2004年,一家月子中心因为没有及时将一位患有肝病的台湾妈妈送去治疗,导致其肝衰竭死亡,最终关门收场。2010年4月,某民宿里居住的一位妈妈,因提前生产亲人无法赶到,不堪自己做饭等生活压力,产后抑郁而自杀身亡。
  此外,长时间的飞行危险、外出购物的交通安全、生育意外的健康危机等,对于一位在异国他乡生产的中国妈妈来说,都是必须考虑的风险因素。
  在美国,因华人生育风俗而诞生的月子中心并不被承认,没有服务规范、没有行业公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不少从业者也坦承它"带有机会主义的色彩",是一项"灰色经济"。
  这灰色,直接导致中介与月子中心因费用而起争执,也造成中介与客户、客户与月子中心之间如果发生纠纷,找不到完备的仲裁与解决之道。
  这灰色同样导致中介面对媒体时的矛盾心理。他们希望宣传,以进一步扩大客源;然而,这宣传又必须是低调 安静的。赴美生子回来的妈妈们,则希望销声匿迹,不被注视,以免孩子的未来利益受损。如中介赵玲玲所言:"一旦没有了这个属地主义,一旦关上这个后门,赴 美生子产业也就一夜蒸发了。"
  然而,赋予"落地国民权"的美国宪法修改非一日之功,赴美生子产业还将继续发展。目前,洛杉矶地区的月子中心数量已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水平,最大的月子中心甚至拥有史上最多的58间客房。
  早年曾在华为工作的四川人Andy,在经过三年观察后,正式接管了一家台湾人经营的月子中心。他打算自己兼做中介:"我的计划是和客户成为长期的朋友,她们以后移民的可能性很大,购房、保险这类的业务我将来都可以做。"
  张继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今年年末,洛杉矶地区还将有两家酒店式月子中心开张。它们将拥有合法经营场地,采用更加严格与规范的管理制度,配备带除菌设备的婴儿房,甚至可能像台湾月子中心一样配置"Hello Kitty"等主题房间。
  但服务商们不乏忧虑,除了前面提到的法律问题,还有部分内地准妈妈们的行为。比如,有部分内地顾客提供 虚假材料,申请美国政府专为残疾、"低保"和难民人群提供的福利,希望不花一分钱生孩子;还有个别妈妈,甚至谎称自己是当地基督教某支派的教友,利用该教 派在家生产的习惯,由教会出钱请产婆上门接生。
  "既然已经利用了人家的落地生政策,差不多就行了。别生完孩子还要从人家口袋里拿钱。我们应该学会适可而止。"子说道,她担忧这些行为会引起美国社会的关注,"台湾的赴美生子已经平平稳稳走了20年,我们不要自己把这条路断了。"
   朴光星:赴美生子至少持续十年
  "如果是一般民众,他们赴美生子就无可厚非。侨民集团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利的一面远远大于其负面影响。"

  朴光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在2000至2007年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进 修及担任研究员期间,对韩国准妈妈"赴美生子潮"便有所关注。在接受《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认为无论对于中国家庭还是韩国家庭,"赴美生子"都有其出现的必然性,其共同动机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而 在某种程度上,这更反映了一国公民对其所属国家公共服务与社会环境的评价。
  中国新闻周刊:曾经,香港是一些内地准妈妈们追求的理想生产地,现在,一些内地家庭用美国取而代之,你怎样看这种变迁?
  朴光星:精英阶层的财富积累速度在加快,而且最近5年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在升值,这些都为赴美生子准备 了有利条件。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大陆这两年开放赴美旅游。与此同时,香港从2007年之后逐渐收紧政策,比如大幅增收内地孕妇在港生产的费用。据我看 的资料显示,到美国生一个孩子的全部费用与到香港只相差几万元人民币,对富裕家庭来说这种差别几可忽略。因此,赴美生子现象继赴港生子之后,今后将会越来 越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其实,赴美生子并不只是中国有,很多国家如印度、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2000年后的那几年,我在 韩国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因为不少韩国家庭去美国生孩子,曾在当地媒体上引发过大讨论。特别是因为牵涉到一些权力精英,非常受韩国民众的反感。现在这种现象 在韩国仍有持续,只是经过媒体的几轮批评之后,不再有人张扬此事罢了。
  中国新闻周刊:有观点认为赴美生子现象体现出"中国梦"的破灭,是对所处社会未来前景的一种担忧,你怎样看这种说法?
  朴光星:因为社会财富的两级分化,赴美生子只是局限于少部分人群的一个现象,远远不是整个社会的普遍现 象。因此我非常反对"中国梦破灭"这样一个刺眼的说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还处于量的扩张的初级阶段,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也还没有形成,我们哪里 有什么"中国梦"的概念?赴美生子这一现象只能说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这种现象会存续多久?
  朴光星:恐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下去。在这之前,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提高在教育、安全、环境和财产保护等方面的全球竞争力。
  与中国相比,韩国如今在这几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各种社会矛盾也曾经相当激 烈。但经历过这些阵痛,进入21世纪后他们的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已经趋于相对稳定。这两年出现的新情况是精英回流,哈佛、斯坦福等大学毕业生选择回到 祖国。如今赴美生子的现象在韩国已经开始收敛,更多只是少部分精英阶层的选择,而且也只是一个多元化的准备而已,未必真的会去美国生活。
  但在中国,在一段时间内,要满足这些精英人群的需求还比较困难。少则十年,多则不好说,要看这个国家的社会成熟度发展到哪一步。
  中国新闻周刊:参照韩国的经验,赴美生子人群可能对这个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朴光星:我认为应该分几种情况来看。第一种,如果是权力精英赴美生子,理应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按照国 外的一些经验,如果发生权力精英成批将孩子送往国外的现象,难免引起社会上人心动摇。如果领导阶层都不相信自己国家未来的发展,又怎能让老百姓保持信心? 比如韩国反对党领导人李会昌,就曾经因为儿媳到夏威夷生孩子,受到韩国舆论的广泛批评。
  第二种是公众人物,比如一些影视明星在国内大把挣钱,在国外大把花钱,他们赴美生子同样也会引起公众反感。在这背后隐藏着社会财富的转移。
  但如果既不是权力精英,也不是公众人物,而是第三种即一般民众,他们赴美生子就无可厚非。侨民集团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利的一面远远大于其负面影响,比如华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就非常大。从长远来看,我们未尝不可以认为"赴美生子"对国家的发展有利。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www”即将淡出 互联网正在迎来后网页时代 “孩子依旧在,但他长大了” ――美刊“万维网已死论”惹大范围争议   几天来,全球的IT研发者可能都在关注一个话题:万维网(Web)是否已经过时?9月号的美国《连线》杂志封面以大笔黑字书写着“万维网已死”。这篇由该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与特约编辑麦克・沃尔夫撰写的文章称,万维网已死去,但互联网是永生的,万维网在其诞生20年后处于日渐衰落之中,新一代媒体巨人正在舍弃万维网,向着更有希望且更有利可图的天地一路畅行。   万维网,这个网络世界上无可争议的重要组

"www"即将淡出 互联网正在迎来后网页时代

(2010-09-01)

"孩子依旧在,但他长大了" ――美刊"万维网已死论"惹大范围争议
  几天来,全球的IT研发者可能都在关注一个话题:万维网(Web)是否已经过时?9月号的美国《连线》杂志封面以大笔黑字书写着"万维 网已死"。这篇由该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与特约编辑麦克・沃尔夫撰写的文章称,万维网已死去,但互联网是永生的,万维网在其诞生20年后处于日渐衰落之 中,新一代媒体巨人正在舍弃万维网,向着更有希望且更有利可图的天地一路畅行。
  万维网,这个网络世界上无可争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何被认为已日薄西山?
万维网已逝,互联网长存
  题目的意思是:我们还用网络,但不用网页。
  在人们要进入网页输入网址时,敲录的WWW是World Wide Web的缩写,可以简称为Web,它的中文译名传神地结合了音与意――"万维网"。
  万维网常被当成互联网(Internet)的同义词,不过其实万维网是靠着互联网运行的一项服务。它就像一个资料空间,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即HTP协议)传给使用者,而人们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简言之,这就是打开一个网页。我们用浏览器作为桥梁和窗口,来获取WWW名下的资料信息;我们轻松地从一个网页链接到其他网页上,从不用关心这些网页分散在何处的主机中。
  而互联网,是无数计算机的连接者,是万维网网页资源共享的集合。它靠着基本的通信协议IP,以及帮助IP实现的可靠传输协议TCP(即TCP/IP协议)两相配合。
  这是它们概念上的差异。而在发展历程上,互联网是由美国冷战时期军用的阿帕网演变而来,随后规模延伸得迅猛而不可抗拒。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已经不容易看到一台没有连接上互联网的计算机。
  而万维网,很多人以为它也是美国的技术产物。但实际上,它出现于1989年的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也就是现在拥有大型强 子对撞机的国际机构。其旗下的天才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只为了将CERN的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就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万维网服务器和客户机。尽管那 一刻它简陋到只能搜寻CERN研究人员的电话号码,但这一形式立即引起轰动及推广。
  随后,万维网的发明者宣布该技术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使我们现在不用点开一个网页就得付上一笔银子。
  美国最著名的信息专家、《数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庞帝认为:因万维网的出现,1989年成为互联网历史上划时代的分水岭。
  的确,尽管架构在互联网上,但是万维网的巨大资料和浏览方式推动了互联网的蔓延,万维网也借互联网成为其上增长最快的应用――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万维网曾实现在1994年到1995年的一年跨度间,用户由不到400万激增至1000万。
  而《连线》杂志却给出了万维网大势将去的理由。
"后网络时代"到来
  这实际是一场网页与应用程序的逐鹿之战。
  "我们曾经热爱那开放、无拘无束的Web模式,但现在我们无情地抛弃了它,享受了眼前简单、流畅、时髦的服务。"克里斯・安德森在文章的一开篇指出。
  什么是简单的服务呢?安德森给出了一个典型西方年轻白领数字化生活的例子:睡醒后用床边的iPad检查电子邮件;吃早餐时继续用它登陆 Facebook(脸谱社交网站)、发表Twitter(推特微博)、查看《纽约时报》;去公司的路上用智能手机收听播客;上班时用阅读器查看RSS订阅 读物;回到家在Xbox Live(微软为其游戏主机Xbox所提供的网络服务)上玩游戏;或者用Netflix(世界最大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的流媒体服务看电影。
  以上这些都是应用程序。这位年轻人一整天都泡在网上,但却不在浏览网页,他运用了互联网而没用万维网度过了一天。
  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上网"这个举动究竟是指"上互联网"还是"上万维网"不甚介意。但安德森认为个中区别不可小觑。在过去的几 年里,数字世界最大的一个转变就在于:从开放式的万维网到半封闭的平台的转移。半封闭平台仍然架靠网络作为传输渠道,但不依赖网页浏览器来显示内容。
  这一区别的转折点被认为是以iPhone为代表的移动计算模式出现。在iPhone的平台下,是"搜索引擎无法横行,网页文档无法统 治"的领域。当其能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生活时,消费者已经出于"令人更舒适"而不是"令人更时髦"的原因来选择这个新平台,而除了"更习惯"外没有其他优势 的旧方式就要退后了。至于开发商,也更容易从这类新平台中获取利润。
  这个趋势会持续扩大。据摩根斯坦利预测,在5年内,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网络的用户数量将超过用个人计算机访问的人数。而这种移动数据传输大多由专用软件驱动。届时用户对速度的追求会战胜一切,为获得最佳体验感,而割爱那些泛用的浏览器。
  当然,安德森也指出,这并不是说人们已准备彻底放弃万维网,它的标志物――网页仍将存在,就像明信片和电报也并未从这世界消失。但是交互式媒体的核心,甚至是所有媒体的重心,已在悄然转移。
  约10年前,网页浏览器崛起,成为计算领域的中心;但现在人们已意识到:以网页为中心的网络,绝非数字革命的终极形态。
万维网萧条了吗?
  《连线》杂志抛出一枚重磅弹,意在发起一场激辩。
  反方,是Web 2.0峰会的两位创始人之一约翰・巴特利,他不同意万维网"开放、可搜索的共同平台"已经死了,它只是"正在成熟"。
  巴特利认为,万维网是各种想法的集合,它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并置于一个开放、公平、透明的平台上。而想要放弃这一切的想法简直太短浅了。当听到《连线》在没有考虑这些的情况下就宣布"万维网已死",甚至让巴特利吓了一跳。
  巴特利不无讽刺地指出,一些公司宣称需要区分万维网,以便提供人们"要求"的服务,就好像他们知道在今后10年这些服务会变成什么样一 样。试想一下,如果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让这种思维做主导统治的话,现在的世界恐怕再没有谷歌、脸谱(Facebook),也没有推特(Twitter)和 必应(Bing)了。
  而人们怎能就此收拾行装、预备为万维网预想中的死亡而践行?"网络是在这世界上被创造出的糅合了最多善与美的方式,而预示其死亡让我觉得有这种看法不仅不成熟,且欠远见。"巴特利说。
  辩论的正方,却是Web 2.0峰会的另一位创始人,蒂姆・奥莱利,他大部分同意《连线》主编安德森的说法。在其眼中,万维网只是互联网进化过程的"青春期",人们现正目睹着网络在它的生命周期中进入了一个更加"封闭"的时代。
  这位有着"Web 2.0之父"美誉的人表示,在2004年"Web 2.0"这一名称问世之时,自己已明确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操作系统,而"数据才是一切的中心"――像谷歌、亚马逊等许多网站,已经悄悄地建立起巨大的数据后 端来进行驱动,人们从浏览器内看到的成功网站只是前端。
  以应用为主的移动计算模式,更直接地呼应"后端数据"的重要性。因为对于一个应用来说,使用的人越多,它就会越好用。这个应用从用户那 里收集到越来越丰富的数据,从而变得更加智能。正如谷歌首席科学家彼得・诺维格曾经就谷歌语音识别所说的:"我们并没拥有比别人好的算法,有的只是更多的 数据。"
  而今,互联网系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这让蒂姆・奥莱利认识到,万维网作为文化现象,即使还能和以前一样强盛,但作为一种商业现象的万维网,可能已达到它的极限了。
  不过,奥莱利同时表示:"如果你同意在一个孩子成人后,说这个孩子可以算做死了,那么我就同意说万维网死了。"这一点上,奥莱利和约翰・巴特利一样,认为万维网只是在变化,变得更加成熟了,"孩子依旧在,但他长大了"。
(文章转载自新华网)

《联合早报网》
(编辑:冯玉君)


Link: http://it.zaobao.com/pages9/commerce100901.shtml (via shareaholic)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研究:信任他人的人是聪明人


研究显示,信任他人是聪明的表现。(STAN HONDA/AFP/Getty Images)
研究:信任他人的人是聪明人
    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你具备信任他人的人格特质,不代表你是个傻子或是盲目乐观;相反地,这可能意味着你是聪明人。《每 日科学》(Science Daily) 报导,据刊登在《社会心理及人格科学》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的实验,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观看一群企管所学生录下的求职影片,其中一半全然诚实;另一半至少说了三则以上的谎言以博得青睐。
受试者在观看影片前先接受问卷调查,题目包括:大多数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大多数人本性善良,以测量对他人信任程度的多寡。之后,受试者再评估影片中的求职者是否真诚。
所有影片求职者都可获得20美元,但若被判断为诚实者,可再获得20美元。
研究结果显示,信任他人者,较能正确辨别出谁在说谎;换句话说,对他人有越高的信任度,就越容易分辨出真假。
此外,对他人表现出较高的信任时,也越能聘雇到诚实的求职者,且避开说谎者;与一般的刻板印象相反,不信任他人者反而容易雇用到说谎者,更不易察觉谎言。
研究共同作者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 (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 的卡特 (Nancy Carter) 及韦伯 (Mark Weber) 表示,虽然一般人认为疑心重者擅长拆穿谎言或较不易受骗,但研究结果恰巧相反。
"信任他人者较容易辨别谎言。""他们不是盲目乐观,其识人的精准度,让他们特别擅长招聘、结交知心好友及找到信赖的商场伙伴。"
(http://www.dajiyuan.com)
美东时间: 2010-08-31 03:56:54 AM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齐先予:五千万砸得媒体生不如死的人

Link: http://cn.epochtimes.com/gb/10/8/31/n3011261.htm (via shareaholic)
2010年4月15日,北京,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出席新华都商学院院长聘请仪式。自称"打工皇帝"、"我的成功可复制"等高调宣讲,唐骏已成为大陆年轻人崇拜的楷模。(新纪元资料室)
齐先予:五千万砸得媒体生不如死的人
作者�齐先予

一般人说假话时大多胆怯而且猥劣,而在中国大陆却是另外一番风景。第一个站出来力挺原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学历造假、"大陆仅有的三个 拥有博士学位的房地产老板之一"的禹晋永,因媒体曝光其"学历造假"、"非法伪造土地使用证"等丑闻,8月3日开始反击。他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要 控诉那些散布谎言的媒体和个人。"我有这个能力,现在也不过十几家媒体(攻击我),就算是一百五十家我也要打。当五千万元(索赔)落到你的头上,你 就知道什么是生不如死。""如果说我们要在某一件事情上说实话,那不叫诚信,那叫傻瓜。什么叫诚信,我的理解是,心中的那份坚持就是诚信"。不过在发布会 的前天晚上,为禹做控诉代理的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宣布撤出,因为他们发现禹对他们说的与事实不符。
男性凤姐:总想引起社会关注
官 方这样介绍他: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北京大学博士后、凯爱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总裁,"资本地产理论"的创造者和 成功实践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著名高校的兼职教授,前国美置业总经理、前中国首富黄光裕背后的地产男人等。
然而在禹 晋永的眼里,这些雷人的头衔显然还不够。据《广州日报》报导,这位日理万机的大老板除睡眠外,每隔十几、二十分钟就在新浪博客上发帖。不过其辛勤耕耘的收 成并不好,鲜有人关注他。7月1日上午,他发帖宣称要从"粉丝"中随机抽取两人赠送新上市的iPhone4手机,引来上千人围观,但是谁也没得到 iPhone。
7月6日,被十五家媒体推到风头浪尖的唐骏学历门事件,首次迎来禹晋永的高调力挺�"真假学历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功了,走自 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一番人肉搜索后人们发现,唐骏拿的是美国加州私立大学Pacific Western University的计算机博士文凭,不过这个被美国总审计局(GAO)2004年调查的"文凭工厂",其买卖文凭的价格是:学士学位2,295美元; 硕士2,395美元;博士2,595美元。而禹晋永就读的是西太平洋大学在中国举办的工商管理博士班,班里除了老总还有和尚。据说是在北大上课,一周三 天,周末全天上课,共上三年,而那三年里,禹晋永正忙于空手套白狼呐。
7月15日曝光高手王小山在微博中指出,四川汶川地震后,禹晋永承诺捐五十万修复江油太平镇龙门小学,两年多过去了,其捐助资金渺无音讯。关于其"北京大学博士后"身份,7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查证,在北大人事部博士后办公室的档案里绝无此人。


利用各种黑白手段从各级政府官员手中拿到土地批文的禹晋永,其十年发家历史正是大陆房地产"兴旺史"的缩影。(网路撷图)
 
成功的骗子 因骗人而成功据 网友"很傻的妮子"、王小山、吴法天和《每日经济新闻》等十多家媒体披露,被誉为"北京房地产十大功勋企业家"的禹晋永"只是个大骗子",其骗人心得是 "(中国)房地产本身并不具有产业特征,开发商只能算是集合商。因为土地是租来的,向国家付土地出让金;房子是建筑公司做的;设计是由设计公司来做的。将 别人的东西集合起来,仅此而已。"
深谙这套空头手法、能利用各种黑白手段从各级政府官员手中拿到土地批文的禹晋永,其十年发家历史正是大陆房地产"兴旺史"的缩影,从他的故事中,人们不难一窥中国房地产业是如何建立在谎言土壤之上的。
禹 晋永出生于1963年的四川,自称在武汉军区当了四年警卫员,1982年起在绵阳公安局当了八年警察,但公安局的名册里却没有他的名字。1990年转到绵 阳市粮食局工作,禹自称1999年起担任台湾凯胜的董事长助理、总裁,但1996年起台湾凯胜就陷入困境,大量裁员,最后停业了。随后禹开始闯荡北 京,2000年他攥着姐姐给的四千元钱,抵京当夜,"就睡在职工宿舍的大门口,那天晚上北京下大雪,这一刻我永远都记得。"
从无到有的奇妙股权转让
不 久,禹晋永应聘台湾凯胜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创纪电子有限公司任销售主管。2001年底,在禹的建议下,凯胜成立了北京凯爱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一千万元人 民币,法人代表为创纪总经理彭丽新,股份则由彭丽新和财务主管王颖两人各出七百万元和三百万元,禹出任CEO。接下来一个月内,经两次股权转让后,北京凯 爱的股权结构变为:禹晋永占51%、王颖30%,彭丽新19%,法人代表也变为禹晋永,变更原因只是"因为帐目和公章都是禹晋永把持着"。
后来禹晋永成立了很多凯爱打头的公司,但六年里这些公司的纳税额、对外投资额、销售收入均为零,唯一查证到的凯爱置业曾投资一百万元购买丰台区六里桥的一套房产用做办公室。
虚假犯法的土地使用证
禹 的第一桶金来自《水浒》的水泊梁山。2003年8月20日,禹和哥哥禹晋川获得了山东省梁山县经济开发区颁发的三份国有土地使用证,前两份皆为"梁国用 (2003)字005号",国土部证书编号分别为NO.010546338和NO.010546324,第三份为"梁国用(2004)字第007号",却 没有证书编号。这些官方土地使用证赋予了禹家兄弟拥有梁山1,500亩工业用地的使用权。
懂点地产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三张证书是假的。因为不可能两份证书使用同一号码,也不可能国土证书没有九位数字的证书编号。另外,禹盖的只有小小梁山经济开发区的公章,没有加盖县政府土地专用章和梁山县国土资源局章,是无效的几张纸。
按 照中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的,应处以三至十年的有期徒刑。然而禹晋永凭藉这三张纸,建立了庞大的地产王国。2003年10月17 日止,凯爱置业原本五十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被增资为1.2444亿元,原来梁山那一千五百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被核算成无形资产,算在了禹晋永的名 下,事实上至今那些土地还被村委会拥有。
空投大师的"伟业"
有了这上亿资产,禹晋永开始了类似的、更大手笔的"资本"运作。2004年利用凯爱中国网,禹在美国创建凯爱世界网路有限公司(KI World Network
Corp)。一位参与创建者称,凯爱中国网多为剽窃,且拖欠工资,曾被员工告上法庭。然而这样一位空投高手,成功的运营了网路公司收购若干中国房地产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奇迹。
2004 年12月,禹携手目前因经济犯罪而被判刑的黄光裕,一手缔造了国美置业有限公司,以中国房地产业"黑马"的身份,打造了大陆第一个"资本地产"知名品牌。 随后他自称在香港以十亿元港币的注册资本金,成立了中国世代投资控股集团,然而其真实注册资本只有一万港币,大股东是史维学。凭藉中国世代,禹晋永在短短 几个月内投资近五十亿人民币巨资,收购上万亩土地,再次演绎了资本地产的"神话"。
"成功者"有道德豁免权吗?
7 月23日,吴丹红以公民身份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称"禹晋永事件已不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他已经涉嫌犯罪。"不过目前尚未获公安部门立案。不知何时开始, 大陆官方和民间都赋予了大陆"达官显贵"和"成功人士"以特别的道德豁免权,普通人的小偷小摸是犯罪,但一旦拥有了"高人一等"的成功标志,他就不受一般 普世道德价值观的约束了,干什么都可以"我行我素"或"你行我素"(唐骏等大陆知名企业家参与拍摄的一部电影名称),而不受法律和道德的惩罚。
如今到大陆谈生意,真不知对面坐着的那位是不是唐骏、禹晋永之流的"成功者",因为他们的成功轨迹"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我戴三块表你信么?

我戴三块表你信么超级搞笑
http://kgz61a.blu.livefilestore.com/y1pOme8f7f7bWfxhxREqDadwuSpdmDj_AsNjrF4ZeK7zLHo_0SjETjCmdoFBNFLkrIb4KQeoRQB90do_FsomYXS0MLcEwo7wR5A/GMK1%24LRVR2SX%60X9OOL~9GN7.gif?psid=1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中国人的美国梦(图) | 看中国

Link: http://www.kanzhongguo.com/node/365513 (via shareaholic)

中国人的美国梦(图)

2010-08-29 09:51:50   作者:李源   发表评论

2010/08/29/20100829094947251.jpg
美国国会山的天空

19世纪70年代,在广州市郊的大金钟水库经常有很多人在里面苦练游泳。不了解情况者看到这一情景,也许误 认为这是运动员在进行专业训练。真实的情况是这些人在做偷渡训练。当时,很多中国人无法忍受"文革"那个年代政治运动的疯狂,纷纷选择从陆路闯关或从海路 游泳逃往香港,而游泳训练正是他们当时实现梦想的重要手段。
现在,美国已取代香港,成为中国偷渡者的梦想之地。近日媒体报导,美国联邦"府会中国委员会"举行的偷渡及人口交易听证会透露,最近美国的中国偷渡客暴增10倍。很多中国家庭花费约7万美元的昂贵代价,把自己未成年的子女偷渡到美国。
这些年多次出现偷渡客死亡事故。从1993年的"金色冒险号"事件,到2009年10月份加勒比海域中国偷渡客翻船事故,再到今年7月份,美国西部亚历桑那州发现40多名偷渡人员的尸体,对偷渡者来说,死亡一直是偷渡过程中甩不掉的恶梦。
然而,尽管如此,这些灾难都浇灭不了他们彻底走出国门的渴望。现在,不仅是中国的底层民众,中国的精英阶 层,也显露出移出国门的强烈动机。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移民获批的EB-5类签证移民人数不断增加,2009年比上年度增加了2倍左右,达到 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移民大国。
据媒体报导,在21世纪的头十年里,中国移民潮的主力已从底层劳工转为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移民呈现出向高端化、大数量的发展趋势,以至于有人惊呼,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2009年,仅北美加拿大一地,移民从中国转移出去的财富就至少在人民币23亿元以上,中国大陆移民人数几 乎占了加国投资移民全球目标人数的一半。在去年投巨资开拍的宣传片《建国大业》中,观众们对20多位演员的国籍一阵惊呼:原来这些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人的演 员早已加入了外国国籍。
为什么在据称中国经济连续数年保持高增长,甚至有说法在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的情况下,这些人仍然一个个争相斥巨资移民或偷渡出国?这只能从中国大陆的社会现实中寻找答案。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选择走出国门,无非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如果不是因为对国内的生存环境失去信心,有谁愿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搬到一个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相异、举目无亲的陌生国度?
对移民国外的大陆各界和知识和财富精英来说,国外优质的教育、清洁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以及安全感无疑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为这些东西在中国大陆,已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
单从今年来说,中国大陆的生态环境、财富安全和社会治安等方面不断暴露令人难以想像的恶果。从去年秋季持续 到今年五月份的西南地区特大干旱,到5月份以后席卷南方、多次出现的超历史记录的暴雨和洪水,北方出现的持续高温,致上千人死亡(实际可能上万人)的舟曲 泥石流,不明死亡人数的南京大爆炸,诡异的吉林松花江水污染等等事件,这些高频度出现的天灾人祸让中国大陆充满一种不安全感。
今年以来,在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校园杀童案、杀警案、炸弹爆炸案,毒奶案和假疫苗案,缝产妇肛门案,也让整个社会的紧张气氛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今年飞涨的物价和房价,以及各地不断出现的贪腐的中共官僚队伍调动警察、武警等武装力量,疯狂的直接抢劫民众土地、房产等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分裂,使整个中国大陆就像一个火药筒,呈现出一种令人绝望的王朝末日景象。
在这种种社会乱象之下,中国的知识和财富精英选择逃离中国,为家人寻找一处更安全的栖身之地,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中共的权贵阶层不顾及后果的疯狂瓜分资源,独占了国民财富和底层民众向上发展的资源和机会之后,如果那些能力更强的知识及财富精英们都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那么,底层民众的处境必然更加恶劣。
北京一位网民的留言形象的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心态。他说,2007年后中国飞涨的房价,早已将普通老百姓拒之 门外。全家人要拿出几辈子赚的钱付房屋首付,还要背上后半辈子的债务!如果光是债务还好,父母病了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我们失业了怎么办?――因此, "我决定好好赚钱,移民到国外,我决定让我的孩子逃离这个变态的社会。"
尽管带水的中国GDP又向前移动了一个位置,但正像北京大学夏业良教授所说,中国的经济总量背后,是中共对资源、能源的过度使用,甚至还预支了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可以利用的能源和资源,对水、空气、土壤等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总之,在许多国人眼中,灾难深重的中国已成为不宜居住的伤心之地。但是心中依然燃烧着梦想的中国人,从来不会放弃对未来的希望。那么除了这些成功实现美国梦的中国人之外,那些绝大多数无法走出国门的人们,将如何面对眼前沉重的现实?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2010年8月29日星期日

百万老人因独生子女政策养老难 鄂现老人自杀屋 | 中国数字时代

百万老人因独生子女政策养老难 鄂现老人自杀屋


百万老人因独生子女政策养老难
鄂现老人自杀屋

2010-08-27 22:52:41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http://news.163.com/10/0827/22/6F4KUUME00014AEF.html
核心提示:多年来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以及现代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的激增,传统的家庭赡养早已不堪重负。学者称,在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不过23.5张,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有调查机构称,湖北京山地区甚至出现自杀屋、自杀洞。
环球网8月27日报道 一位92岁的老人瘫坐在月坛街道敬老院宽大走廊的一张轮椅上。他嚷嚷着想站起来,旁边的护工随即用力把他架起,只让他的脚粘粘地,之后又松手让老人摊坐下去。
老先生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加之重度老年痴呆,终日需要护工照料。"如果不送到这里,我们一家人根本没法对付。"85岁的老伴王老太太无奈地看着这一幕。
在老先生身边,还有20多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大多已不能说话或行动。一些老人插着鼻饲管,低垂着头颅,目光呆滞。
这所专业护理院要照料50位失能老人,但仍无法满足护理院所在社区的需求。这个敬老院常年都有50名老人排队等待入住。
不论是乡镇集体所办的养老院,还是市属的福利院,北京的公办养老机构一律满员。即使是收费高昂、定位于中高端群体的北京太阳城银龄公寓,至8月25日也只剩下最后两间空房,"过了这周末来,怕是就没有了"。
3816家养老服务机构、61823张床位,依然无法满足京城226.6万老人的养老需求。北京一所普通街道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一位老人一般要等两年左右,才轮得上一张空床,"只有等走了一个,才能进来新的。"
不独北京,在中国各大城市,一床难求。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67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2.5%。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1899万人,失能老人已达940万人,部分失能老人约为1894万人。
社会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一个失能老人拖累一家人。"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评论。多年来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以及现代化背景下空巢家庭的激增,传统的家庭赡养早已不堪重负。在不少社会学者看来,大幅增加养老设施和服务投入已是当务之急。
养老缺口: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
虽然全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目前尚不满3000万人,但在杨团看来,养老服务的提供,可以比作正反两个金字塔: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口结构是正金字塔,失能老人只是最顶端的部分;向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则应该是一个倒金字塔,最顶端的那部分老人需要提供最多的关怀照料。
然而,理论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巨大的落差。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060个,床位266.2万张。从国际经验来看,市场经济发达国 家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在50―70张之间。在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不过23.5张。保守估计,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数量 在300万以上。专业的护理人员更是奇缺。全国所有机构的护理人员仅有20余万人,而拿到护理证的只有两万多人。
按中国的传统,对老人的照料义务,更多是由家庭承担,但家庭的抚养能力却几乎达到极限,不得不借助于社会机构和服务,这越发加剧了社会养老服务的短缺。
家庭形态的变化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推手。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至今已有30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长已步入晚年,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家庭负担极为沉重。
同时,当前城市化大潮下,人口流动、家庭小型化也大大冲击了家庭旧有的代际抚育功能。民政部及中国老龄委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 49.7%。而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中年以上的妇女在家的留守几乎成为常态。空巢家庭的增加以及家庭人数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其对老人的 抚养能力。
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突出。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和中年以上的妇女在家的留守几乎成为常态。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在山西、陕西、甘肃农村的调查,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超过一半得自己照顾自己,或由配偶照顾。
即使家庭成员尽到照护义务,赡养质量也常不如人意。来自社科院的一份《融入社区健康服务的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护服务研究》显示,传统家庭照护标准低,专业性 差。在农村的农忙季节,家人对老人的照顾容易被疏忽或中断,身边无子女的老人更易被忽略,甚至一些子女在身边的老人还遭遇弃养。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曾透露,农村老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农村自杀人数比例占我国自杀人数的90%。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曾在一个公开会议上透露:"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倍到五倍。在湖北京山地区,甚至出现了自杀屋、自杀洞。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患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
拮据的社会化:七成依赖家人
家庭照顾的缺位,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的支持和介入变得必要而紧迫。而赡养成本的提高,又令家庭不堪重负。
上述《融入社区健康服务的中国农村老年人照护服务研究》显示,高龄老人不仅需要问安式照料,即经常性探望,还需要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方面的服务。对于老人 的照顾者来说,长年照护失能老人也容易产生身心的压力和慢性疲惫,他们则需要一种替换性的服务,或是日托服务。根据国际经验,失能老人中还有相当部分需要 入住机构,入住机构率普遍在3%-5%。而相较于中国老人的养老金水平,这些服务无疑都显得昂贵。
按照护理标准,机构收住完全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与护理员的配备是2:1,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与护理员的配备是4:1。据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 任杨团根据有关调研粗略计算,人员工资加上护理院住所的设施设备、材料、老人餐饭等等,每月仅成本在1200元以上。在一线大城市,收费则更加高昂。前述 月坛街道敬老院严格坚持非盈利准则运营,老人每月的平均收费也在2600元左右。这已经超出了绝大部分老人的支付能力。
在广大农村地区,没有社会养老金的老人更高达90%。正是由于当前养老保险制度的缺漏,据北京大学和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6年对全国上万名高龄老人跟踪调查,69.9%的老人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子女及孙子女。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学者孙炳耀表示,养老服务的需求,正是随着平均寿命的增长才出现,但"我们对养老制度的设计,还在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方面,而对照顾服务这一块没有考虑。"
鉴于养老机构的紧缺现状和收费偏高,加之居家赡养的传统思维,不少老人仍执着于居家养老。但针对居家养老的入门服务,也不便宜。
政府能否成为养老最后一道防线?
不过,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时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并不认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人们常说的"未富先老"。"中国人均 GDP跨过3000美元大关,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了。"在王振耀看来,国家的富裕,应该反哺这部分老年国民,增加社会福利投入。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也表示,在市场、第三部门都无法提供服务的情况下,政府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要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不少学者认为,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对社会福利政策定位不明,既无法以"福利国家"的姿态提供民众无力支付的社会服务,又缺乏刺激社会化供应的政策手段。
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对养老服务缺口缺乏科学的测算。孙炳耀担心,尽管在老龄化的压力及社会各界的推动之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终"挤"入十二五,但由于相关测算的缺失,也只能是一份原则性的规划。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大纪元 - 伊春空难仅2分钟逃生机会 专家教您常识

Link: http://www.epochtimes.com/gb/10/8/28/n3008583.htm (via shareaholic)
8月24日晚间21时35分,黑龙江伊春一架航班号为VD8387的E190型支线客机客机失事,共造成42人遇难54人受伤。图为失事飞机的残赅(GETTY IMAGES)
伊春空难仅2分钟逃生机会 专家教您常识




【大纪元8月28日讯】"如果96人都具有非常完备的逃生常识,我可以肯定地说,幸存名单里会有更多乘客的名字。"某资深飞行员痛心地说。广州日报27日报导,伊春空难发生后,乘客的逃生常识让航空专家们表示忧心,从坠落到爆炸起火,往往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够乘客逃生,此时,任何一个错误的动作都足以致命。
不懂使用氧气面罩
广 州日报近日调查,十个乘客中有六个不听飞机上的安全演示。林小姐经常乘坐飞机出差,"每架飞机上的都一样,没必要每次都听吧?"实际上,乘客每次乘坐的飞 机机型都不同。比如有的是空客系列的飞机,有的是波音系列的飞机,有的是小型支线客机,不同机型,连紧急逃生出口的设置都不一样,所以,每次乘坐飞机时, 首先要弄清楚乘坐的到底是何种机型,然后再认真听乘务员讲解。一定要弄清楚紧急逃生出口的位置。
在这十个人里,对于问题"怎样才能让氧气面罩供氧",只有3个人知道要用力向下拉面罩,其余7个人都认为只要戴上了就能立即供氧。因此,前段时间才会出现乘客投诉氧气面罩中没有氧气"憋坏人"的情况。
空难逃生 错一小步都足以致命
这位资深飞行员解读空难中的逃生细节:
伊春空难幸存者说:"一名坐在第十排的乘客拿起手机拚命砸玻璃窗,但根本砸不开"。飞行员解读:这是乘客的本能反应,但显然是在浪费逃生时间,因为飞机的窗户是透明的树脂合成的,即便是用枪射击也很难击碎,用手机、高跟鞋肯定没用。
幸 存者:"在飞机的右前方机舱壁上,有一个巨大的窟窿,估计就是在跑道上来回弹撞时形成的。根本来不及多想什么,直接就从那个窟窿跳了出去……"。飞行员: 飞机机身较高,离地至少几米,直接从机舱断裂处往下跳,容易致残,最好能藉助救生滑梯往下跳。每架飞机根据其大小都配备了救生滑梯,一般在登机门附近,遇 到紧急情况时,受过专业训练的机组人员会打开救生滑梯。
幸存者:"急于逃生的乘客全部涌向紧急出口,紧急出口一下子堵死了。"飞行员:按照 目前信息分析,伊春空难的空乘人员多数可能已先于乘客遇难,否则会组织乘客有序离开飞机,会有更多的人逃出飞机。飞机坠落之后,逃生舱门可能会发生变形卡 死,出现不好开的情况,机组一般配备有工具,用于打开逃生舱门,组织乘客有序离开飞机。如果乘客都一股脑涌向紧急出口,势必会堵死逃生通道,贻误逃生时 间。
幸存者:"有旅客逃生时还不忘拎起箱子往外跑,被别的乘客一把推到后面。"飞行员:拎着箱子逃生显然是不理智的行为,影响速度,浪费时间。
幸存者:"在飞机剧烈的弹跳起伏中,乘客头上的行李箱全部被震开,各种箱包重重地砸在乘客的身上……"飞行员:乘客的大件行李最好托运,随身携带的行李不要过重,否则发生意外的时候,行李架上的行李坠落也易伤人。
这位飞行员还介绍,目前,乘飞机出行仍然最安全,出事概率低。全球累计空难丧生的人数还不及全球3个月内死于车祸的人数。
空难三种形式 乘客注意事项
若飞机高空解体:在空中永远要系紧安全带
如果遇到高空解体的状况,不论坐在飞机的哪一个部位,生还希望都很渺茫,如2009年6月的法航A330空中解体,机上228人全部遇难。即便生还的机率渺茫,也要在空中系好安全带。不然的话,飞机尚未坠地,在空中翻滚的过程中,乘客就已经在机舱中被来回撞击丧命了。
起飞失事:数数座位离紧急出口差几排
起飞后失事有可能是因为飞机出现故障或遭遇恶劣天气。如果出现故障却没有爆炸起火,机上乘客有可能全部获救;如果遭遇恶劣天气特别是从空中下降到地面的气流,飞机就会坠毁。比如2010年1月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波音737迎着狂风暴雨起飞,不久就坠落地中海,无人生还。
无论哪种原因,乘客在起飞前应观察紧急出口在哪里,尽量数一下从你这排座位到出口那排座位之间有多少座位,这样即使看不见,你也能知道什么时候赶到了紧急出口位置。
降落坠毁:保持冷静赶快逃离残骸
一般飞机在降落时头稍低,这时机头最容易遭到撞击,机尾则完好无损,这种状况下,坐在机尾的座位是最安全的。比如此前的利比亚空难,机身完全粉碎,只有机尾基本保持完整。一些专家认为那名幸存的男童应该是坐在机尾部份。
只要所坐位置没有发生撞击和爆炸,乘客在保持头脑冷静的情况下,尽快远离残骸,生还机率最大。
飞机坠地 逃离起火爆炸
飞机坠地后,幸存者必须迅速离开飞机,躲开后两个"杀手"接踵而至的致命袭击。在飞机坠毁后,如果伴有起火冒烟,乘客一般只有不到两分钟的逃离时间。
逃离飞机以后,如果飞机坠毁在陆地上,乘客应该逃到距离飞机残骸200米以外的上风头区域,但不要逃得太远,方便救援人员寻找。如果飞机坠毁在海面,乘客应该尽快游离飞机残骸,因为残骸可能爆炸,也可能沉入水底。 (http://www.dajiyuan.com)
美东时间: 2010-08-27 20:07:25 PM 【万年历】
本文网址: http://www.epochtimes.com/gb/10/8/28/n3008583.htm






邮件正文

博客 http://zgys.spaces.live.com/


我的健康,我做主!

美丽家乡

美丽家乡
美丽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