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此博客
精选博文
日本人口现在每年减少近百万人
日本人口现在每年减少近百万人 https://x.com/elonmusk/status/1871726072913698940 去年,日本人口大幅下降。据官方数据,人口减少86.1万人,创下年度最大降幅纪录。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创下历史新低,出生人数仅为73万人,而死亡...
热门博文
-
点击“ 🔗 ” ↑ ↑ ↑ ↑ ↑ ↑ ↑ 健康生活,从此开始~ ( 固定 、 编辑 ) 页面目录 【 日志主页 】 【 排毒 】 【 健康动态 】 【 COVID-19 】 【 补充剂 】 【 自然疗法 】 【 A I 】 【 抗衰老 】 【 健康 】 写博 健康园...
-
褪黑激素和血清素在衰老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melatonin and serotonin in aging: Update - ScienceDirect 褪黑激素与衰老的关系:文献综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褪黑激素 血清素 褪黑激素和血清素在衰老中的作用:更...
-
补充剂 主页 (编辑) 相关链接 : 我可以在哪里找到更多的补充剂信息? 你能告诉我如何使用这些补充剂吗? 有没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或风险需要注意? 补充剂的选择 维生素对心脏有益吗 ? 10 种补充剂及其功效一览 甘氨酸与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合:抗衰老的科学基础 哪 5...
2009年2月21日星期六
2009年2月20日星期五
心血管疾病 患者年龄提前
心血管疾病 患者年龄提前郭倩婷 (2002-07-12)
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提前了,现在已有患者在40岁之前就得了心肌梗塞,令患者经常出现胸闷和呼吸不顺畅。
马光医药集团的林青中医师受访时披露上述现象。她说,胸闷是临床常见的官能病症状,主要表现为胸口闷,气短,需深呼吸才觉得舒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压力大,不少年轻人也会申诉胸闷,害怕自己患了心脏病。事实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年龄的确是提前了,也有40岁之前的人得了心肌梗塞。
但是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胸闷可见于多种疾病,最常见的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肌炎等。其他的疾病如肺炎、胸腹炎、胁间神经炎等也可能出现胸闷和胸痛。
林青中医师说,这些疾病只要得到明确的诊断,就可以对症治疗。
可是也有许多患者常感到胸闷的症状会时轻时重,检查的时候又没有发现异样,这种情况就称为“神经官能症”。
从中医学上来看,胸部是属于“胸痹”的范围,胸部位于人体的上焦。心、肺又属于阳位,不耐邪侵,如果有痰浊、淤血等阴邪阻滞,就会导致胸阳不得外展,而出现胸闷。
此外,胸胁也与气机循环有关,肝气升发于左,而肺气则肃降于右。一升一降,循环无度,结果情志不舒,精神紧张,这样可导致胸闷。
林医师说,心脏有推进血液流动的功能,肺则有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所以当心肺之气不足时,就会出现胸阳不得外展,血液也较难推动,结果是凝而为淤,造成胸闷。
胸闷未必是 心肺出毛病
你可知道,胃胀气、便秘或心情抑郁也会出现胸闷的症状,所以胸闷不一定就是心肺功能出了毛病。
与此同时,由于胸闷的症状容易随着患者情绪的变化而改变,所以,患者要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要有可以谈的来,可以倾诉心事的朋友或对象,不要压抑心中的忧郁和纳闷,有时只是‘忍’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长期压抑忧郁,就会影响生理的健康。
林青中医师说,就以便秘来说,经常便秘的人士,他们的大肠传导异常,也会影响肺气的肃降,肺气不降,气郁于胸,也会出现胸闷的症状。
所以,中医在治疗胸闷时,对于痰浊型的患者,主要是化痰理气;治疗瘀血型胸闷患者,药方就需要活血化痰;气滞型胸闷,患者的胸闷症状容易随情绪变化而改变,药方就需要能够开胸顺气。
林青中医师说,胸闷患者一般的保健方法是,如果发现自己有胸闷的症状,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去做检查如心电图、验血压、照胸部X光、超声波心电图、验血脂、排除冠心心梗——心肌梗塞等。
《联合早报》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心脏病的六个误区
心脏病的六个误区
(2001-12-18)
心脏病专挑中老年人下手?心脏病偏好男性?肥胖无关心脏病?一旦患上心脏病,健康从此拉警报?一般人对心脏病,有着6种误会,本文告诉你心脏病的真相。
心脏病在许多先进国,包括新加坡,名列头号杀手。
尽管医学发达,治疗心脏病的手术和药物也不断进步,但仍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心脏病。
除了生活紧张造成心脏负荷加重之外,心脏病发率的增加,与一般人对心脏病的认识,有着6种错误观念密切相关。
错误观念① 只有中老年人才得心脏病
虽然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一些典型症状,经常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但其根源是在儿童时期。
根据医学界对2至3岁的儿童研究证实,他们大动脉上“脂肪纹理”的多少与日后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比率是呈正比的。
另一项对死于战争和意外事故的年轻人尸体研究表明,他们当中有高达75%的人患有冠状动脉狭窄。
因此,帮助2岁以上的孩子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练,平衡膳食结构以及维持正常的体重,有助于降低他们将来患心脏病的危险。
错误观念② 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患心脏病
大多数人认为乳腺癌是女性的最大杀手。事实上,妇女患心脏病死亡的可能性比乳腺癌高6—10倍。
男人可能在幼年时期首次发病,如胸痛和心力衰竭,但绝经后的妇女更容易发生上述症状。所以,无论是男人或是女人都应该警惕心脏病的危害。
错误观念③ 一旦患上心脏病,就不可能逆转
许多人认为,一旦动脉粥样硬化就一定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其实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先进的现代医学,如冠脉搭桥虽无法根治冠心病,却有助于控制心脏病的发展。
最近10年的20项重大科研发现,平衡的低脂肪饮食、适当的体育活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等,能有效地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使冠心病好转。
错误观念④ 患心力衰竭,生活质量注定要下降
1954年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患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当时他的私人医生怀特博士建议他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减肥、戒烟,并坚持锻炼等。艾森豪威尔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并坚持不懈,不久居然恢复了全日制工作。
由此可见,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但有可能减轻疾病程度,病人的生活质量也完全有可能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健康。
错误观念⑤ 肥胖构成潜在危险
事实上,超过标准体重20%的人患心脏疾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高2倍。
肥胖可与其他能够引起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相互影响,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因此,肥胖不单纯是外表问题,它会对心血管健康构成潜在的危险。因此,肥胖者要想不得心脏病,必须从减肥做起。
错误观念⑥ 心前区疼痛,是早期症状
心前区疼痛是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忽视早期症状是很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赶紧送医院检查治疗,以防酿成大祸。
《联合晚报》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心脏病发一年后受高深教育者存活率较高
心脏病发一年后受高深教育者存活率较高
(29/8/2000)
(阿姆斯特丹美联电)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跟只受12年教育的人相比,受高深教育的人在心脏病发一年后活着的可能性较大。
虽然已知的情况是,受教育较高和职业较高尚的人患上心脏病、心脏病发和死于心脏病的机率较低,但专家不晓得那些因素是否在心脏病发后影响人们的存活。
前天提出的国际调查研究报告表明,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和较高尚职业者的表现好过地位和职业低下者。接受调查的九个国家,每一国在这方面的情形都一样。报告也查出,在一些国家,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要高过另一些国家。
该报告是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四日会议的开幕礼上发表。报告以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
报告说,在美国、澳洲和波兰,受高深教育的人并不占优势。但在意大利、瑞典和英国,这些人存活的可能性比较早离校的人大得多。公爵大学医药中心的科学家负责进行调查研究。
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情况就越好。读八年书就离校的人在心脏病发的一年内死亡的可能性,是受过16年教育者的五倍。
调查研究的领导人奥谢医生说,个中原因包括压力增加、不了解心脏病的过程,以及没有改变生活方式。
根据对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洲、纽西兰、瑞典、波兰和意大利的 1万1326人的调查,职业高低也会在心脏病发后影响个人的存活情况。经理表现最好,接着是工匠,再来是文员、劳工和家庭主妇。家庭主妇最可能在病发后的一年内死亡——可能性是经理的四倍。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心脏病新治疗法 能更快恢复血液供应
心脏病新治疗法 能更快恢复血液供应
何文欣 (2002-08-26)
本地的心脏内科医生发现治疗心脏病的新方法,以让心脏病发作时遭损坏的心肌能更快地恢复血液供应,提高病人的生存机会。
心脏病发作是因为心血管遭血块梗塞所造成的。一般上,医生会以血管成形术和支架为病人进行手术,以尽快恢复受影响心血管的血液循环。
不过,传统手术的缺点是导致血块裂成碎片,连同脂肪、胆固醇和纤维组织等流到血管末端,造成心脏中其他较细小的血管阻塞,对心脏造成更大的破坏。
国家心脏中心的医生采用了“远侧球囊保护”新技术,利用非常细小的球囊,将血管的末端暂时阻塞,阻挡流到血管末端的血块碎片、脂肪、胆固醇和纤维组织。医生抽出这些梗塞物后,病人的心肌就能恢复血液供应。
国家心脏中心从前年2月开始使用这项新技术,为90名心脏病发作的病人治疗,发现效果良好。心脏中心副总监辜天海副教授告诉本报,如果能广泛使用新技术,心脏病发作病人的生存率相信将能比目前的95%高。
远侧球囊保护技术原本是用来治疗进行了心脏绕道和血管成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这些并发症常常会在病人完成手术后的5至10年里出现,一般是因为血管中产生了血块、纤维组织、胆固醇,并且脱落以致流到血管末端造成阻塞,与心脏病发作时的情况相似。国家心脏中心医生的巧妙沿用,让心脏病发作的病人也能从新技术中受惠。
辜副教授接受本报的访问时说:“新技术能改进心脏病发病人的心脏功能,减少运送血液到心脏的细小血管受到更严重的损坏。大约5%的心脏病发病人在进行血管成形术时都会死去,我们希望在广泛使用这项技术后,能将死亡率减到最低点。”
远侧球囊保护技术在亚洲扮演领导角色
另一方面,辜副教授也指出,若使用在进行了心脏绕道和血管成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身上,新技术也能带来长远的益处,增强病人的心脏功能。
据辜副教授透露,国家心脏中心在心脏病发病人身上采用远侧球囊保护技术,在亚洲国家中扮演着领导性角色。不过他相信,随着美国一些较大型的抽样临床试验即将结束并且公布结果,越来越多亚洲国家的医院都将会采用这项技术。
每年400名病人求诊
每年平均会有400名心脏病发作的病人前往国家心脏中心求诊,单是去年,就有200名病人进行了血管成形术。至于心脏绕道手术,国家心脏中心则每年会进行800到900起。随着我国人口的老化,这个数目将会增加。
早报中英对照:
远侧球囊保护技术:distal protection technique
心脏病发:heart attack
血管成形术:angioplasty
支架:stent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心脏病在我国或成首号杀手
心脏病在我国或成首号杀手
(2004-03-25)
国大医院心脏专科顾问医生胡庆泰说,心脏病极可能在10年内超越癌症,成为新加坡第一号杀手。
他说,心脏病已是美国的首号杀手,新加坡人目前的生活方式,和西方先进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相近,加上人口老化,心脏病人必与日俱增。
因心血管疾病而丧命的,半数是猝然毙命的。越来越多人心脏病猝发毙命,又和年龄增长息息相关,因此,大家都应“好好保重”自己的心脏。
目前我国人口中年届65岁或年纪更大者的比率为7%,到了2030年,这个比率将增加到19%。
胡医生强调,心脏病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也对国家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共同预防心脏病,可说人人有责。
胡医生也是国立健保集团心脏病医疗主任。他促请国人多运动,每星期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他建议快步行走就很足够,不一定要跑步或做剧烈运动。
他说,年纪较大的则应在饮食上注意,避免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猪脑和蛋黄。
他指出:“蛋白所含胆固醇极少,不过蛋黄的胆固醇含量则很高,年长者每星期不应吃超过一个蛋黄,蛋白则无妨。”
他说,在小贩中心里应避免吃那些采用大量椰浆烹煮的食品,如咖喱、椰浆饭等,油炸食品也应避免,蔬菜则应多吃。
胡医生说,实际上人体内80%的胆固醇是自己制造的,只有20%由食物增添,有些人自己制造的“产量”较多,有些人较少,因人而异。
他说,我们已经有很好的药物,可以良好地控制体内胆固醇含量,胆固醇高者宜长期服用。
抑郁易患冠心病
根据澳洲的一项医学研究调查显示,精神抑郁症患者,患上冠心病的几率比常人高出5倍。那些常独来独往,没有在社交生活上得到朋友支持的人,情形也一样。
可见,终日抑郁寡欢的人和“独行侠”,很可能因长时间不开心而诱发心血管疾病,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情绪问题而等闲视之。
胡庆泰医生说,不少精神抑郁者又总喜欢借抽烟来设法排忧解闷,结果进一步造成恶性循环。
另一种不应忽视的心脏问题是心律不齐,它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有时还会晕厥过去。
人的心跳动通常是每分钟70到90次左右,如果“与众不同”,那就很可能意味着心脏已出现问题。
胡医生说,造成心律不齐的因素不一而足,常见的两大因素是:
心脏肌肉受到伤害:比如心脏血管梗塞之后,导致心脏肌肉坏死;
严重的肾病导致血液里的盐份浓度失常,使心脏连带受波及。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心脏停跳后能起死回生吗?
心脏停跳后能起死回生吗?
(2001-12-04)
● 游桂娥 报道
在每4名因心脏衰竭而被送入中央医院急救的病人当中,就有一人会暂时“起死回生”。
学习心肺复苏法,遇上心脏衰竭的病人,或许能救人一命。
心脏停止跳动后,医生还是可使用电亟或药物,让病人恢复心跳,但一般上只能恢复病人的心跳一阵子,能够真正救活的例子并不多。中央医院紧急部门专科医生法蒂玛说,在所有因为心脏衰竭而被送入紧急部门的病人当中,真正通过医生急救而能复活,出院的病人,只有大概2到3%。
针对本报昨日报道一名奎笼老板在心脏休克一个小时后,经过医生和护士的尽力抢救后,曾经恢复心跳,长达两个小时后又不治的新闻,中央医院紧急部门的专科医生法蒂玛在接受本报访问时透露,这种情况其实相当普遍。
她说,通常病人在外面发生心脏衰竭的情况被送入医院,紧急部门的医生都会尽力,通过药物或电亟,希望能挽回病人的生命。“但那些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被送进来的病人,要真正能够复活过来,又能出院的,真的少之又少,只有2到3%,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强调施急救法的重要性。”
暂时恢复心跳可能成植物人
法蒂玛说,“每4名因为心脏衰竭而被送入紧急部门急救的病人当中,在接受电亟,或是药物的急救后,通常会有1人会有心脏恢复跳动,不过,他们最多能维持几个小时或是几天的生命,并无法完全苏醒。就算有办法维持生命,病人大多数会因脑部缺氧而脑死,即使救活了也会成为植物人。”
法蒂玛医生说,通常一个人如果心脏衰竭(就是心跳完全停止、没有呼吸、没有反应),只要在4分钟内为他施心肺复苏法,能够救活他的机会非常大。“所以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够学习心肺复苏法,因为这些因心脏衰竭而死亡的人,通常都是在医院范围以外病发的,周围没有救护人员,如果身旁的人懂得为他施急救,那么他的生存机会就会提高。”
她透露,目前新加坡的情况与世界各大城市一样,只有2到3%的人在心脏衰竭后被送入医院能被救活。她说,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有心脏问题的病人或是突然间感觉自己胸部剧痛的人,都应马上拨995召救伤车入院,千万不要自己搭德士。
“这是因为救伤车内有电亟的仪器,还有懂得施急救法的救伤人员,若这些病人在途中突然心脏衰竭,也可及时得到急救,不至于白白丢命。”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新法医心病——体外反搏治疗法EECP
新法医心病——体外反搏治疗法EECP
● 林弘谕(2001-12-19)
本地医生首次引入“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疗法,该疗法也许适合不宜动手术的病人。
心脏病专家林国泰医生为病人刘光明进行“体外反搏”疗法。(摄影:李白娟)
动脉血管阻塞,不适合进行心脏绕道手术或血管成形术(angioplasty)的心绞痛病人,现在又有了新疗法救命。
这种称为“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简称EECP——体外反搏)的疗法,也适用于脑肾等缺血性病人身上。
伊丽沙白医药中心的心脏中心专科顾问医生林国泰,几个星期前从美国引进这类医疗器材,他是第一个给本地病人进行试验疗程的医生。
他受访时说:“其实早在1983年开始,这类由中国人研发的医疗器材在当地已经用开了,可是却没有发扬光大,反而由美国著名医院使用后加以广泛宣传,这两年流行开来,现在更多病人从中受惠。我是从美国刊物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我觉得这是治疗冠状心脏病的新疗法。”
对缺血心肌帮助大
在中国,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疗效显著。根据报告显示,一般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至97%,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过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的总有效率为65.4%至87.5%。多数病人经过体外反搏的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病情减轻,其他不适感觉也消失。
体外反搏是指在心脏舒张期对人体施加外压,将其中血液驱回主动脉,从而增加心肌的灌注压和供血,达到改善心脑肾等器官缺血的目的。
体外反搏对缺血心肌帮助很大。一方面,舒张压升高后,由于心肌血供约80%发生在舒张期,因此冠脉灌注压增加,心肌血液增多,使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收缩压下降减轻了心室的射血阻抗,心肌耗能耗氧减少,新陈代谢改善,从而更有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
体外反搏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主动脉舒张压力明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受到反搏所形成的脉动血流的剪切作用,血管内皮细胞长时间受高压力、高剪切力的作用,也可能启动了内皮细胞的自我调节与自我修复功能,从而有利于纠正内皮细胞功能失调。
不是人人合用
林医生说:“病人接受治疗时,只须躺在床上,胸部接上电极,通过荧幕观察病人的心跳规律。病人的臀部、大腿和小腿穿上特制软套,体外反搏器启动时,会大力按摩挤压脚部,让血液灌输到心脏部位。”
他补充说:“这套疗法不是人人合用。心脏绕道手术的疗效最彻底,那些因各种因素如年纪太大或健康太差而无法动手术的病人(或心脏疾病病情轻微者),我才建议他们使用这种疗法。
“除非试验证明体外反搏疗法和心脏绕道手术的疗效一样好,否则前者将是最后才考虑采用的疗法。”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许多糖尿病患 不了解微尿蛋白危险
许多糖尿病患 不了解微尿蛋白危险
(2005-06-22)
新加坡有半数的糖尿病病人出现微尿蛋白的情况,长远下来,他们将面对患上严重肾脏与心脏疾病的危险。然而,调查却显示,许多病人并不了解微尿蛋白的危险。
数据也显示,本地患有微尿蛋白症状的糖尿病病人比例高达48.5%,在亚洲高居第二,仅次于韩国。
新加坡糖尿病协会医疗董事李秀鸾医生说:“当肾脏功能正常时,并不会有蛋白渗漏到尿液中,因此当蛋白渗漏到尿液中,这就是心脏和肾脏疾病的早期症状。”
她透露,如果没有接受治疗,20%到40%产生微尿蛋白的糖尿病患者,将在5到10年内引发蛋白尿,并很有可能在7年内就患上末期肾病。有微尿蛋白的糖尿病患者,中风和患上心脏病的几率也比普通人高出两、三倍。
李秀鸾医生指出,高风险人群应每年都应该检验微尿蛋白至少一次,防止肾病恶化。高风险人群包括: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心脏病史和肾脏病史者,经常吸烟以及过度肥胖的人。
微蛋白尿检查十分简单,医生只需要收集病人的尿液样本,再用一个特别的测试片浸入尿液中,就可以立刻通过检测条上呈现的颜色,知道病人尿液是否含有过量蛋白。这项检查费时不到10分钟,花费也不超过20元,本地大多数诊所都做得到。
李医生指出,尽早发现自己是否出现了微尿蛋白,就可以尽早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强运动和多吃健康食物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新加坡糖尿病协会将在这个星期六下午2时,在新达城2楼宴会厅主办免费的英语公开讲座,教导公众有关微尿蛋白的知识,以及糖尿病和肾病之间的关系。
早报中英对照
微尿蛋白:microalbuminuria
蛋白尿:albuminuria or proteinuria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血压高心力弱控制血压预防心力衰竭
血压高心力弱控制血压预防心力衰竭
(8/6/2000)
● 黄涓(文)
随着世界人口的逐渐老化,心力衰竭的病例也有增加的趋势,而大多数心脏病学家认为,高血压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越高,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也越大。过去已有统计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脏衰竭的机率是10到15倍。
抗高血压药物延缓心力衰竭
最新一项研究发现,在心力衰竭病患中,91%是高血压病患,如果好好控制血压,则可使心力衰竭延缓几年至几十年。
美国医学界最近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显示,在新发生的心力衰竭病患中,有91%的病人在出现心力衰竭前已患有高血压病。而患上高血压病后,病人患上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心室肥厚和瓣膜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机率也会随着提高,这也大大增加了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
研究发现,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可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延缓几年至几十年。美国医生在一组研究中,采用抗高血压药物积极控制高血压的病人组,结果发现,发生心力衰竭的人数明显低于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另一组,不足后者的二分之一。研究也说明,心力衰竭完全有可能被延缓发生,甚至被控制。
高血压分等级
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血管内壁的压力,在过去,医学界根据血压高低,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最重度4种等级。后来,为了让病人对病情有更清楚的认知,医学界又将高血压从轻、中、重、最重改为第1、2、3、4级高血压。
前年,美国在第6届心脏血管国际联合委员会会议中提出最新的高血压治疗准则及控制高血压的新标准,将高血压的第3、4级合并为 1级,共浓缩为3级;分别是:第1级(舒张压90、收缩压140以上)、第2级(舒张压100、收缩压160以上)、第3级(舒张压110、收缩压 180以上)。
避免太咸的食物
大部分高血压病人都必须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但除了药物控制之外,病人也应以明智的态度选择饮食,积极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改善病情。
在饮食方面,应抑制食盐的摄取,避免吃盐分高或是太咸的食物,尤其是咸鱼、咸蛋、咸菜、皮蛋、火腿、腊肠、腊鸭等含盐量高的食品。
此外,要控制血压,也应限制脂肪与糖质的摄取,动物内脏如肝、肾、心、脑;海鲜中虾、螃蟹也应少吃。
同时,减少饮酒、咖啡及浓茶,保持标准体重,不宜过胖。适量运动,排出血液中的胆固醇,也有助于高血压的治疗。
何谓“心力衰歇”?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功能不全或减退的病理状态。由于心脏排血量降低,无法排出足够的血液来维持身体组织代谢的需要,从而产生一群症状和体征,在病理生理方面的诊断称为“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最明显的症状是心悸、气促及胸闷痛等。最常见的体征是心源性水肿、心率加快及肝脏肿大等。
目前,医学界认为,预防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可靠方法,除了早期诊断外,就是尽早治疗及持久性地控制高血压。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压力使人发胖 英国19年追踪调查
压力使人发胖 英国19年追踪调查
黄涓(2007-04-26)
现代科学不断有研究证明,肥胖者罹患高血压、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的危险几率较正常人都要多。现代医学也认为,肥胖病是一种社会性慢性疾病,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
过去一般认为,肥胖的病因包括遗传、饮食、运动、代谢、内分泌、摄入的热量过多等因素。
肥胖的可能性多了73%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太过大,容易使人发胖,而这种因为工作导致的长期压力,与心脏病和新陈代谢综合征都有关系。
这个刊登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的报告,是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这项研究共有6895名男性和3413名女性参与,研究人员对这些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9年的追踪调查,参与者在调查开始时,年龄介于35岁至55岁不等。
在19年的调查过程中,参与者会定期提交有关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结果发现,那些在3次问卷中表示工作压力大的人,比较起那些从未感觉工作有压力者,肥胖可能性多了73%。
另有61%有可能发展为腹部肥胖(central obesity),也即男性的腰围大过40英寸,女性的腰围大过35英寸。还有,那些在1次问卷中表示工作压力大的,罹患肥胖症和腹部肥胖的危险几率增加了17%。在两次问卷中表明工作压力大者,则有24%增加了罹患肥胖症和41%腹部肥胖的危险几率。
从饮食中寻求快感
英国研究人员认为,上述的追踪调查结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工作过程中高度的心理负荷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项调查,本地Camden医药中心心理精神专科医生黄坤福医生说,以他的临床经验,压力使人变胖有一定的道理。
黄坤福医生说,临床上发现一些压力大的病人往往不知不觉间通过食物来减压,他们从饮食过程中安抚焦虑,寻求快感,肚子越饱胀越有满足感,并因此暫时舒缓了压力。
也有些女性,压力大、心情焦躁的时候,就越爱吃糕餅甜食,也可以说是肥胖的原因。
黄医生说,工作压力大的人,也经常吃不定时,或是过了进餐的时间才吃东西,由于肚子太饿,难免吃多了点,这也可能是造成工作压力大的人,容易导致肥胖的原因。
黄坤福医生说,也有许多工作压力大的人,天天为工作忙忙碌碌,长时间的工作使他们无法从事其他活动或运动,由于长期没有消耗热量,日久之后,自然变得肥胖。
懂得纾缓压力能避开肥胖
过去,美国也有研究显示,精神压力会导致脂肪在腹部积聚,即便是身材并不肥胖的女性,若是承受过大的压力,腹部脂肪也会跟着囤积。虽然人们至今还无法确切地对此作出解释,但研究人员认为,压力大造成激素分泌异常是一大因素。
这项实验结果显示,若是心理压力过大,副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开始分泌“压力荷尔蒙”皮质醇(cortisol),皮质醇分泌增加会导致腹部脂肪囤积。
看来,为了避免肥胖,紧张忙碌的都市人应开始注意纾缓压力了!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研究显示吃橙色水果蔬菜有助减小腹
研究显示吃橙色水果蔬菜有助减小腹
(2007-11-15)
健康时报
近日,美国弗拉明翰营养研究项目主任米勒博士推荐了四种可减轻腹部肥胖的食疗方法。
吃橙色水果和蔬菜。它们除了含有纤维素,能延长饱胀感以外,其富含的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还能避免腹部脂肪堆积。胡萝卜、南瓜和桃子都能提供大量的β-胡萝卜素,而柑橘、樱桃、猕猴桃都是富含维生素C的佼佼者。
获得更多的硒。硒不仅可以抗癌,还能降低腹部肥胖的发生率。许多食品都含有硒,但很难知道是否达到推荐量55微克/天,因此,应养成服用补充剂或吃各种不同食物的习惯。
多吃鱼和蛋。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调查结果表明,多吃鱼和蛋等优质蛋白让你有饱感和增加能量,帮助减肥,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
吃合适的脂肪。西班牙的研究表明,多吃橄榄油、鱼类、亚麻籽油、核桃油和豆腐,更容易保持苗条的身材。而玉米油、烧烤食品中含有的Ω-6脂肪酸,会引起腹部脂肪的堆积。反式脂肪酸也会增加腹部脂肪,尽量不吃。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研究证明衰老速度75%取决于生活方式
研究证明衰老速度75%取决于生活方式
(2007-11-15)
大众医学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年龄:自然年龄和真实年龄。自然年龄是用同一个标准——时间来衡量,而真实年龄更能真实反映身体状况。研究证明,衰老的速度25%取决于基因,75%取决于生活方式。最近,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保健杂志《大众医学》披露了具体计划,专家针对从20岁到100岁的8个不同年龄阶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减龄”计划。
20岁:远离香烟,保持年轻和活力
在20岁人好奇的眼里,世界充满诱惑。
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迷恋上吞云吐雾的飘飘然,最终,却欲罢不能,透支青春……事实上,吸烟并不是时尚,健康才是永恒的时尚。吸烟是慢性“杀手”,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没有学会吸烟的你,一定不要去尝试;如果已经吸烟,一定要及时戒掉。
30岁:体育锻炼,抗衰老的有力武器
30岁,步入而立之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预防疾病,是对抗衰老进展的有力武器。
有人认为:要想享受运动带来的益处,就必须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去健身房进行剧烈运动。但30岁的年轻人大多工作繁忙,生活日程安排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这样的运动,于是只好“放弃”。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运动并不意味着满头大汗的锻炼,任何可以使你离开椅子站起来的“运动”,都可以消耗身体的热量,使你更年轻,身体更加有活力。
40岁:学会减压,让你越活越年轻
40岁是一生中的黄金年龄段,但也是人一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一些人很快表现出发胖、血脂升高、高血压、糖尿病等衰老迹象,以及心神不宁、恐惧担忧、精力不足、兴趣减退等心理症状,个别人甚至因长期工作生活压力超负荷而过早去世。因此,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烦扰,对于延缓衰老、保持良好的生活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0岁:精心养生,科学膳食胜过滋补药
50岁知天命。人到中年,正值事业有成之际,但生物钟的运转毕竟到了生命的“中点”,一切生理功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因此,防止衰老是这个年龄段的人追求的主要目标。古往今来,许多人都把防止衰老的希望寄托在滋补药上。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滋补药能代替合理的饮食营养而使人健康长寿。因此,人到或人过中年,要坚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60岁:发挥余热,延缓衰老的一剂“良药”
60岁,花甲之年。进入老年,衰老过程明显加速,又是退休年龄。角色转换适应性强的老年人,精神矍铄,能发挥余热,健康长寿。角色转换不适应的老年人,则暮气沉沉,很快衰老,疾病缠身,甚至过早辞世。发挥余热则是角色转换后,老年人维持心理平衡的具体措施之一,它不仅能弥补失落感,还因勤用脑可以防衰老,而且继续作贡献也可享受工作的乐趣。
70岁:恩恩爱爱,夕阳余晖下的“性福”生活
70岁,又称古稀老年人。这个时期的老年人除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外,有些老年人还对“性”有兴趣,并且也有一定的性能力。可是,和年轻人不同的是,一些思想障碍往往使老年人虽有性趣,但无“性福”。事实上,和谐的性活动,可以使双方均享受到性欢愉,进一步提高爱情生活、婚姻生活和性生活质量,从而使身心得到最大满足,延年益寿。
80岁:延缓衰老,远离疾病的“侵袭”
80岁,我国称之为耄耋之年。80岁以上牙齿缺失是常见病;妇女骨质疏松患病率可达到60%-80%;男性约有90%出现前列腺增生。这些疾病虽不致命,却严重降低晚年生活质量。对于这些疾病,要及早防治。以下6项自我保健措施也有益于80岁老年人:经常用脑、保持年轻心态、适时适量饮水、多喝酸奶、适当有氧运动、睡眠充足。
90岁:生活自理,从生活细微处“着手”
90岁,也称“九秩”(秩是十年)。90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长寿更重要。国外有一句调侃的话:“1岁孩子的成功是不尿床,90岁老年人的成功同样也是不尿床。”话好像说得过了一点,但是细想也有道理。90多岁老人家,生活能自理就是成功。
100岁:圆满谢幕,快快乐乐过一生
100岁,通常被称为人瑞,是一个长寿的年龄,也是许多追求“长寿”的中老年人的终极目标。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到100岁,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活到100岁的老年人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而那些心胸狭窄、脾气暴躁的人,通常活不到人的平均寿命,早就一个一个被“气”死了,或病逝于癌症、心脑血管病等疾病。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研究证实大蒜内含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
研究证实大蒜内含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
(2007-11-15)
当代健康报
“有大蒜的地方,就没有医生"
为什么说“有大蒜的地方,就没有医生”呢?大蒜在很多人眼里只不过是不起眼的调味品而已,它的作用怎么能和医生相比呢?其实这都是因为大蒜有抵制人体多种疾病的作用。若经常食用大蒜,人们就不容易生病,所以医生可以说是毫无用武之地了。
古印度人认为大蒜可以增进智力,保持体力。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将大蒜当作做菜时不可或缺的调料品。此外,还用来提高体温、治疗头痛、赤痢等。由于大蒜具有杀菌的效力,它还成了中国古代军队的军粮之一。在欧洲,早在罗马时代,大蒜已是将士们的日常必备食物,他们相信吃大蒜能使身体强壮,变得勇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政府把大蒜榨出汁来再加清水,涂在绷带上,用来敷裹伤患,因此而挽救了数十万名伤员。
以上种种都说明大蒜具有不可忽视的医疗和营养作用,那么一颗小小的蒜头里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在发挥作用呢?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蒜集100多种药用和保健成分于一身,其中含硫挥发物43种,硫化亚磺酸酯类(如大蒜素)13种、氨基酸9种、肽类8种、甙类12种、酶类11种。就是这些成分聚集在一起,给人类的健康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说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罗福斯的夫人艾莲娜女士已有80多岁,但她看上去还保持着40岁女性一样的风采。当有人向她请教健康保养秘诀时,这位漂亮的夫人当着所有人的面大声说道:“我的健康秘诀就是每天食用大蒜!”就是这句简单而自豪的话,让美国在很长时间内掀起了食用大蒜的热潮。
小知识:
大蒜的健康吃法
首先营养学家建议,大蒜最好不要加热吃,因为大蒜中的大蒜酶极其脆弱,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影响了大蒜辣素的生成。大蒜中含的硫化物有种特殊臭味,常让人难以接受。改善方法是先将大蒜切碎在室温放置10分钟,在这一过程中,大蒜辣素和硫化物等活性成分大量生成,同时抗癌成分也大大增加。此时,即使加热食用,效果也很不错。这样大蒜酶就会被“激活”启动,大蒜辣素和硫化物等活性成分与抗癌成分产生得更多,然后再加热食用。
其次,在翻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油。如果失去油的“保护”,捣碎后大蒜中的大蒜辣素和硫化物极易挥发到空气中,这样的大蒜食用起来,效果就会差很多。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捣碎的大蒜若熟吃则只有在油中炒过才能实现它的最大效用。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药物涂层支架”防止心血管变窄
药物涂层支架”防止心血管变窄
● 王慧容 (2002-01-29)
冠状心脏病的手术有了新突破。医学界最近研制出的新方法,将抗生素涂在置入病人心血管内的支架上,能防止血管变窄,有望取代心脏绕道手术或一般的血管成形术。
介入式心脏病专科技术演示会上,林延龄教授(右)参观最新的心脏治疗仪器。
接受心脏血管扩张术的病人,30%的人在半年内还是会面临血管变窄的问题。这些病人在做完血管扩张手术后,由于无法正常恢复,产生很多细胞,将血管阻塞,而导致他们须要再做多一次绕道手术或血管成形术。
如今,医学界发明了一种能够制止细胞分裂的新方法“药物涂层支架”,在用以扩充病人血管的支架涂上一种药物,而药物释放的抗生素能抑制不正常细胞的生长。这样一来,血管就不会被细胞阻塞,也不会变窄了。
国家心脏中心总监林延龄教授说,如果“药物涂层支架”能够通过长期临床实验的结果来证明其疗效,将能取代心脏绕道手术与血管成形术。每年,本地大约有3000多名心脏病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
他说,新的技术将令糖尿病患者受惠,因为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动了心脏绕道手术后,还是会遇到血管再度被阻塞的问题。此外,血管狭小的病人也是采用新疗法的理想对象。
倡导药物涂层支架术的比利时心脏专科医生苏瑞斯,昨日受邀到第11届新加坡介入式心脏病专科技术演示会进行演讲。他的临床实验显示,238名采用“药物涂层支架”疗法的病人在半年内,完全不会产生“血管再狭症”。
由于临床实验相当成功,他预计在今年4月就能获准在欧洲的医院进行此手术。
目前费用相当高昂
不过,苏瑞斯也指出置入“药物涂层支架”的费用相当高昂,大约是美金2100元(约合新币3780元),比置入普通支架贵美金1000多元(约合新币1800元)。
亚洲的医学界则还未到达临床实验的阶段。昨日,主办演示会的国家心脏中心通过连线方式现场示范“药物涂层支架”的疗法。他们是在获得了卫生部的许可后,为3到4名心脏病人进行手术,使新加坡成为全亚洲首个进行“药物涂层支架”手术的国家。
目前已经证实有疗效的药物称为“rapamycin”和“paclitaxel”。医学人员还会继续寻找其他有相同疗效的药物,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力。林延龄不否认一些中药也可能具有抗细胞生长的物体,因此具有开发的潜力。
“药物涂层支架”的疗法至少也要经过7年的实验和观察才能证明其效用。林延龄强调,很多新的心脏技术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验才能看出它是否真的有效。之前医学界研制出放射性仪器,对阻塞的血管进行放射治疗,但经历一段时间的实验后,才发现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
早报中英对照:
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
血管成形术:angioplasty
血管再狭症:Restenosis
介入式心脏病专科技术: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医学界:若不积极预防糖尿病将成亚洲人失明主因
医学界:若不积极预防糖尿病将成亚洲人失明主因
洪艺菁 (2005-11-19)
如果不积极预防和及早检查,医学界估计,糖尿病在亚洲将是导致人们失明的首要原因。
本地最大私人眼科机构新加坡眼科中心的许福泉医生透露,40岁以上的国人当中,有10%患有糖尿病,使新加坡成了世界患糖尿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当中有20%的病人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他昨天是在国际视网膜大会的记者会上接受访问。
他说:“大部分患者不会觉察视力受损,但视力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模糊。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会失明,而且这是永久的失明,手术往往无法扭转病情的。”
根据统计,本地有大约17%的失明病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造成的。
患者的视网膜因为缺氧,会生出新血管,新血管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导致血液聚积,丧失视力。
糖尿病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许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因此没有定期接受眼睛检查。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副院长李筱荣教授说:“如果一个人的近视短期内突然加深200度,这很可能是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征兆。”
他透露,在中国,许多专门眼科医生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都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乏认识,许多糖尿病病人更是没有定期检查眼睛。
许福泉指出,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检查一次视网膜。在新加坡,只有80%的糖尿病病人并没有定期检查眼睛,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因为病人自觉意识较强,因此可以达到近100%。
他透露,检查的过程很简单,也不会痛。病人只需将头部靠在验眼器上,由眼科摄像师拍下视网膜图象就可以了,综合诊所的费用约10元。
他指出,激光手术是唯一经证实的疗法,不过,激光手术并不能改善视力,只能防止病情恶化而导致失明。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英国研究发现儿童电视迷易患心脏病
英国研究发现儿童电视迷易患心脏病
(6/6/2000)
(伦敦讯)英国心脏病基金会警告,老泡在电视机前的年轻新一代,长大后大有可能要面对患上心脏病的危机,除非这些儿童“电视专家”多做运动及遵照较健康的饮食模式,否则会有愈来愈多人年纪轻轻便死于冠心病。
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儿童,未达建议的最低运动量,其中数青春期少女最不活跃。
基金会发言人表示:“年轻猝亡率近年持续下降;但随着儿童缺乏运动,数字势将再次上升,因此我们是时候要作出行动改善扭转这情况。”
目前,肥胖被公认为日趋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少年人大都花大量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并爱好快熟、营养差的“垃圾食物”,导致身体健康差劣。
为对抗患上心脏病的危机,当局建议五至18岁的青少年,每天至少做一个小时适度运动,如踏脚车,跑步,跳舞或其他竞技运动等。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英国研究人员:妇女服用避孕丸 可减低患卵巢癌风险
英国研究人员:妇女服用避孕丸 可减低患卵巢癌风险
(2008-01-26)
(伦敦美联电)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服用避孕丸能减低妇女患上卵巢癌的风险;即使停止服用后,患癌的风险仍比其他妇女低。
研究显示,女性服用避孕丸长达15年,患卵巢癌的风险将减半;在这同时,避孕丸也有助于长期降低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
避孕丸是迄今首个
可预防卵巢癌药物
负责领导此研究的牛津大学癌症研究与流行病学部门主任伯罗尔说,避孕丸是迄今首个被发现可预防卵巢癌的药物。
研究小组分析了全球逾10万名妇女的资料,一组患有卵巢癌,共有2万3257人,其中31%服用避孕药;另外一组是健康妇女,共有8万7303人,其中37%女性服用避孕药。
结果发现,每1000个未服用避孕药的妇女当中,约12人预计在75岁以前患上卵巢癌;而在有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中,这个比例就减少到每1000人中有8人会患上卵巢癌。
专家估计,使用避孕丸至今成功防止了20万起卵巢癌病例,保住了10万人的性命;若按照目前避孕丸的使用率推算,每年估计可避免3万起病例。这项研究结果昨天在英国权威医药期刊《柳叶刀》上发表。
然而,服用避孕丸也可能稍微提高女性患上乳癌和子宫颈癌的风险,但只要停止使用,就不再有这方面的危险。
《联合早报》
(编辑:黄秀茱)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英国研究人员:睡眠过多或过少 都会增加死亡危险
英国研究人员:睡眠过多或过少 都会增加死亡危险
(2007-12-02)
(华盛顿法新电)英国的最新研究发现,睡眠过多或是过少,都会显著地增加死亡危险。
伦敦大学学院医学院进行的调查发现,那些睡眠六、七或八小时的试验者,减少睡眠时间会使心血管病死亡的额外风险达到110%;但是调查还发现,那些睡七至八小时的人如果增加睡眠时间,也会有110%非心血管病死亡的额外风险。
这项调查涉及1万308名年龄35岁至55岁的试验者。
费列博士在声明里说:“我们发现,为了预防这些危险,每晚睡七至八小时对健康最好。”
她说,那些原来睡五至六小时或更少、后来报告延长了睡眠时间的试验者,死亡率较低。
费列还说,那些每天睡眠超过八小时的人死亡率较高,这表明应该考虑对睡眠有所限制。
《联合早报》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忧郁症和糖尿病有关联?
忧郁症和糖尿病有关联?
洪艺菁 (2006-10-03)
忧郁症与糖尿病似有关联,一些外国研究甚至发现,忧郁症让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达66﹪。而这两种疾病如何互相影响,将是新成立的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准备探讨的主要领域之一。
临床科学研究院院长朱蒂斯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该研究院将着重于进行有关新陈代谢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利用磁共振成像术来计算病人体内生产胰岛素的细胞有多少,更准确地掌握病人病情。这种新方法也可以让医生不必为病人开刀或验血的情况下,监督病人体内对药物的反应。
2004年数据显示,我国100人当中有8.2人患糖尿病。肥胖是被医学界认为导致人们患上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因此研究院也将针对肥胖问题进行基本科学与临床研究。
研究院将扮演桥梁角色
朱蒂斯教授透露,临床科学研究院将在明年2月正式运作,研究院将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国大医院之间,也就是分子细胞与生物研究院的原址。
她说:“临床科学研究院将扮演桥梁的角色,把基本科学研究、临床医疗工作、新疗法或药物的开发等领域结合在一起。各公共医院都已表示有意和我们合作进行临床研究。”
来自圣地亚哥的朱蒂斯教授和丈夫爱尔华教授都是著名临床科学家,他们被挖角到新加坡,全职进行有关临床科学的策划、培训与研究工作。他们一半的时间在新加坡,另一半时间则飞去世界各地,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洽谈同新加坡的合作。
朱蒂斯教授说:“新加坡是个非常受欢迎的研究合作伙伴,我几乎每天都接到一两个机构的询问。”
培养本地年轻科学家
她的另一项任务是和本地各研究机构联系,协助本地年轻科学家和学成归来的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奖学金得主安排适合的发挥空间。
分别63岁和58岁的爱尔华教授和朱蒂斯教授膝下无儿女。朱蒂斯教授说,他们把这些年轻科学家当作儿女来看待和照顾。
爱尔华教授说:“全球都面临临床科学家短缺的问题,新加坡非常努力并投入大笔资金培育一批属于自己的年轻科学家。但单是送他们到顶尖大学进修是不够的,还需要确保他们回来后有发挥的空间。我们这些外来资深科学家的角色,就是当导师,有一天他们有成就了,可以领导另一批年轻本地科学家,我们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爱尔华教授也是生物医药研究理事会执行副主席,负责转化研究事务。他认为,新加坡拥有优惠的条件发展为临床科研枢纽,但要使本地科研业务更为蓬勃,除了必须拥有足够的科研人员外,也必须培育一些愿意冒险的企业家,把新发明推出市场。
圣地亚哥是美国生物科技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朱蒂斯教授指出,要塑造科学文化和创意大环境需要时间和恒心,圣地亚哥也花了40年才有今天的成绩。她说:“新加坡虽是小国,却让人感觉充满了生气和机会。新加坡很努力,是否成功,就看它是否可以抛开束缚,勇于发挥想象。”
早报中英对照
新加坡临床科学研究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Clinical Sciences,简称SICS
磁共振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
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我的健康,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