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8日星期日

汽车内温度高于40摄氏度 孩童留在车内可能丧命


汽车内温度高于40摄氏度 孩童留在车内可能丧命

(2009-02-08)
(悉尼讯)澳洲一项研究显示,汽车内部温度如过高,在车子停放后的八分钟内,将足以产生致命的后果。

  医药专家指出,把孩童长时间留在内部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的车子内,可能令他们丢命。

  据《澳洲人报》报道,昆士兰州皇家汽车俱乐部展开的测试结果显示,汽车在停放后,内部温度会在第一分钟内,从摄氏19度上升到30度,然后在七分钟后上升到40度的高温。

  该俱乐部的汽车技术经理斯波尔丁说:“在这种情况下,曝晒在高温的孩童将无法有效让体温下降……医药专家警告,如果体内温度持续维持在摄氏41.5度,这可能造成永久伤害或死亡。”

http://www.zaobao.com/gj/gj090208_507.s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2009年2月6日星期五

番茄葡萄籽 是抗氧化好食物


番茄葡萄籽 是抗氧化好食物

(2009-02-05)
● 林弘谕

  延缓老化从日常饮食着手。饮食均衡,高纤、低脂、低盐,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人将更健康。番茄、葡萄籽都是抗氧化好食物。此外,平时服用一些药材也可养生防老。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如果吃葡萄不吐葡萄籽,那么所摄取的水果营养就更丰厚了。

  生活要存粮,以防不时之需。身体健康也须存粮,因此防病抗老已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

注重高纤、低脂、低盐

  日常饮食中,何物能延缓老化?行医28年的本地中医师林金水(59岁)受访时指出,饮食均衡,蔬菜水果少不了。另外,应注重高纤、低 脂、低盐,多吃含碱性的蔬菜,以中和肉类的酸性,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人将更健康。虽然强调低盐饮食,但是盐的摄取量也不能太少,否则血压偏低,人易倦 怠。盐份摄取太多,又会造成水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同样的,摄取高脂饮食,患上中风、心脏疾病的几率也偏高,一些疾病将加速人们的老化。

吃葡萄连籽也吃

  他说:“高热量和高糖分的饮食,包括煎炸食物等,会使体内产生自由基,导致细胞损伤,引发疾病,造成衰老和死亡。人们用餐时,不要吃得 太饱,大概八分饱就行了,所产生的自由基也较少一些。人们应在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抗自由基的食物。其中,番茄是抗氧化最好的食物,即使煮熟了,它的茄红 素也很丰富。再来是葡萄籽,吃葡萄是应该连籽也吃下去,它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C多20倍,比维生素E多50倍,但是,多数人很少把葡萄籽吃下去,因为 味道较生涩。现在,市面上已有出售葡萄籽研制的成药,服用更方便。其他对抗自由基的食品包括绿茶、花椰菜、蒜等等。

绿茶有助于对抗自由基。

  他说,人们每天应喝1200cc至1500cc的清水,不能多喝,否则增加心脏负荷;喝不足,废物无法排出体外,皮肤易老。

   他说,一般人对养生防老的意识仍不强,很多人还是喜欢满足口腹之欲,等到疾病缠身后,才来开始治疗,那时要抗老已迟了一步。“人们年轻时,体内有很多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的简称),可抑制自由基。年纪渐大,这类SOD就减少,因此需要靠外在的饮食调理来抗老。

中药 调理脏腑 养生防老

  曾在同济医院行医多年的林金水医师说,除了食物外,平时也可服用一些药材来养生防老。中药可调和阴阳,调理脏腑,畅通经络,达到去病强身,未病先防的作用,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调理脏腑以脾、肾为主,肾是先天之本,包括体质、遗传等问题;后天为脾,包括饮食,因此这两方面得调理好。

  林金水医师指出下列养生药材。

  ·补气:人参、北芪、白术、灵芝。

  ·养血:当归、首乌、阿胶。

  ·滋阴:麦冬、黄精、沙参。

  ·助阳:鹿茸、肉苁蓉、巴戟。

   他说:“人们得辨证进补,不是每个人都得吃同样的中药养生。我们常听人说‘虚不受补’,不是不能补,而是补得不恰当。非阳虚者补阳的话,病人就更燥热, 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进补时得看病人的体质、表现、症状得来进行。不过,人们一般可用北芪、丹参、首乌、北沙参(各4钱)来养生。阳盛者(易发热),可用太 子代北芪。”

  林医师说,压力使人老。在工作上压力少,或是晓得如何舒解压力的人,其样貌看起来会年轻一些,这也是抗老的方式之一。

《联合早报》(编辑:黄爱莲)

http://health.zaobao.com/pages8/healthy090205.s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多吃五谷杂粮 有助抗癌防中风


多吃五谷杂粮 有助抗癌防中风

黄涓 (2009-02-05)
谈到养生,不能不说五谷杂粮。 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老人协会曾对长寿老人的饮食习惯作出调查统计,结果发现,长寿老人中50%的人常吃杂粮和素食。

·预防中风

  粗杂粮还能够预防中风。据《内科学杂志》报道,美国一项长达12年的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全谷物食物,可使患中风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1984年至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对7万多名年龄在38岁至63岁调查前没有患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或其他心血管病的护士进行健康调查。结果表明,与 每天食用不到半片全麦面包或等量全麦食品的妇女相比,食用粗粮多者,患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低30%-40%,即使是每天把1份食物换成粗粮,也会明显有助 于降低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营养丰富

  五谷杂粮范围相当广,对于现代人而言,一般是指糙米、玉米、燕麦、黑豆、红豆、绿豆、蚕豆、核桃、小米及栗子等。椐营养学家分析,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其营养价值较高,也较具防癌抗癌的功效。

  不同的五谷杂粮,其营养成分也各有不同,例如玉米中脂肪、磷元素、维生素B2的含量居谷类食物之首,其中脂肪含量为面粉、大米的1倍多,胡萝卜素的含量更是面粉、大米所望尘莫及的。

五谷杂粮范围相当广,一般是指糙米、玉米、燕麦、黑豆、红豆、绿豆、蚕豆、核桃、小米及栗子等。五谷杂粮比起精制的面粉和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也较具防癌抗癌的功效。

  又如玉米中含亚油酸和维生素E,能使人体内胆固醇水平降低,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玉米中含钙质较多,而缺钙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 因;玉米中含有丰富的曲谷胱甘肽,是一种抗癌因子,它能促使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排出体外;玉米所含丰富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缩短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减少 有毒物质的吸收和致癌物质对结肠的刺激,因而可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燕麦的营养价值也很高,燕麦中蛋白含量高,燕麦蛋白是天然的优质蛋白质,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营养学家发现,燕麦还是预防动脉粥样 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理想食品。过去有研究显示,燕麦能有效降低胆固醇。许多临床研究显示胆固醇过高是心脏病主要高危因素,而研究指出高胆固醇人士每降 低1%总胆固醇,其患上心脏病之几率便因而减低2%。另外,燕麦也含丰富的亚油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燕麦还含有多种酶,不但能抑制老 年斑的形成,而且能延缓人体细胞的衰老,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佳保健食品。营养学者发现,燕麦是产妇、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疗佳品。

  薏米像米更像仁,所以也称为薏仁。中医上说,薏米能强筋骨、健脾胃、消水肿、去风湿、清肺热等作用。

  又如黄豆、绿豆、红豆等豆类食品都各具营养成分,例如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有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可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绿豆富含 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钙质和磷,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保肝等也有明显作用。红豆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及多 种矿物质,有补血、利尿、消肿等功效。

·烹煮不难

  五谷杂粮并不难烹煮,例如糙米适合做粥,糙米粥的口感和气味都比白粥要好。  糙米最大的特点是含有胚芽,其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含量都很高,常吃能够起到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作用,糙米中含锌也很多,能够改善皮肤粗糙的情况。在做糙 米粥之前,可先把糙米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与做正常的米粥一样煮就可以了。糙米粥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薏米的煮法也简单,一般煮成薏米水或是腐竹薏米白果甜汤,是许多人爱吃的甜品。至于绿豆、红豆,煮成甜汤是轻而易举的事,而燕麦的吃法更简单,通常被人们用来泡在牛奶中食用。

《联合早报》
(编辑:黄爱莲)

http://health.zaobao.com/pages8/healthy090205a.s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2009年2月5日星期四

如何眾叛親離 - Megan Fox水池篇

如何眾叛親離 - Kirsten Dunst酒醉篇

如何眾叛親離 - 狗狗篇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十分之一的人患有的恐惧症是可治疗的


十分之一的人患有的恐惧症是可治疗的


感觉恐惧或者恐慌,并非坏事,因为它可以救命,它提高我们的警觉,防范威胁。然而,世界上却有4亿人左右患有恐惧或恐慌障碍症,其中女性比男性多一倍。令他们恐慌的东西,客观上来说其实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蜘蛛、老鼠、高塔,还有人多的地方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的患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耐人寻味。恐惧症是可以治疗的,德国明斯特大学就专于此项。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道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各地的恐惧障碍患病率都差不多,即每10人当中,就有一人患有此病。这个结果推翻了此前的观点,即主要是生活在自然恐惧对象如熊、虎、豹等猛兽早已消失的地方的人才容易得恐惧障碍,使该病的病因更加令人费解。但即便病因不明,恐惧症专家还是试图想办法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感,因为这种感觉会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患者就介绍她的感受说: "遇到某些情况,我的身体反应就很激烈,心慌意乱、虚汗大发什么的,我母亲也没想到,这会和恐惧有关。"

这位患者小的时候就有症状表现了。当她跟母亲坐电梯的时候,就表现出典型的恐慌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令她感觉恐慌的情况越来越多,使她的日常生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今年34岁的这位患者现在既不能坐地铁,也不能到人多的地方,更不要说坐飞机了。德国明斯特大学的恐惧症专家菲根鲍姆(Wolfgang Fiegenbaum)教授表示,这个患者的病情发展是很典型的。他说: "晚期患者确实有连家门都不敢出的,不去看朋友,工作也丢了,其后果当然是精神抑郁,只好想办法对付自己的恐惧感和抑郁症,精神药很受欢迎,但更受欢迎的是--酒精。"

对健康有益的恐惧感和恐惧障碍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或许出于这个原因,很多患者都是很晚才去求医,但此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所谓的普遍性恐惧障碍阶段了,也就是同时害怕很多东西,最后是什么都怕。其原因各种各样。菲根鲍姆教授说: "很大一群人是因为过去的创伤性经历,比如说飞机坠毁、爆炸事件等等留下的隐患。有些人引发症状的诱因很明确,比如说一坐地铁就不行了。但还有一些人,你再聪明、再怎么诊断,也找不到什么诱因。然而最关键的是,即便这些'疑难患者'我们也有办法治疗,而且成功率和前者一样。"

菲根鲍姆教授所在的明斯特大学下属的克里斯多夫-道尼尔基金会(Christoph-Dornier-Stiftung)就专门治疗恐惧症患者。他们的经验表明,患者完全可以掌握主动,通过各种放松练习,脱离持续的警备状态,减轻身体的发病症状。

然而最终每个患者都必须正视自己的恐惧感才有可能根治。在此,心理学家应用所谓的对峙疗法,也就是有意让患者面对最让他感到恐慌的情景,使身体对这种情景的戒备反应渐渐迟钝,久而久之,恐惧症状就会消失。菲根鲍姆教授说: "有些长期研究表明,相对较快进入恐惧状态,对患者来说更好受些,比一点儿一点儿来好受。就像下冷水游泳一样,一头栽下去,大抖一次,比一寸一寸地下水,每寸都得抖一下要好受多了。"

具体治疗办法,举例来说,就是对害怕蜘蛛的患者,在他们手上放一个大蜘蛛;对恐高症患者,带他们上本地最高的塔。据菲根鲍姆教授告知,成功率在80%。

然而,有意置身最让自己恐慌的情景,单是这个想象就已经使许多患者恐惧万分。因此,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患者还是情愿选择难度最小的方式:躲在家里,避免对峙。然而其代价却是:寂寞孤独、与世隔绝。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Karin Lamsfuss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3732009,00.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骨髓移植治愈癌症和艾滋病的奇迹


骨髓移植治愈癌症和艾滋病的奇迹

柏林的大学附属医院——夏利特医院传出的一则消息如同奇迹:三年前,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因患血癌接受骨髓移植治疗。治疗后,不仅癌细胞消失了,艾滋病毒也消失了。但专家们认为,这一成功案例取决于运气,难以如法炮制。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三年前,生活在柏林的一位美国人因得了血癌,来到夏利特医院就医。尽管这位患者也感染了艾滋病毒,医生们还是决定对他施行治疗血癌的常用疗法--骨髓移植法。具体做法是把从健康人身上摄取的干细胞注射到患者负责造血的骨髓里。就这位美国患者来说,主治医生许特尔(Gero Hütter)需要的骨髓捐献者,不仅要求其骨髓合适,而且还要求捐献者携带一种特殊的、抗艾滋病毒的基因。许特尔介绍说: "这样做的背景是,艾滋病病毒要想进入人体细胞,需要两种受体,即代号CD-4和CCR5的受体。CD-4受体改不了,但有1%的人口,他们的CCR5受体有基因突变,这些人就不会感染艾滋病毒。"

CCR5受体是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主要大门。如果它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艾滋病毒就无门可入。这也是新一代抗艾药,所谓的受体阻断类药的作用原理。

那位42岁的美国患者接受治疗成功:骨髓移植没什么问题;近两年来,他的血液中也全无艾滋病毒的踪影,就是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也没有病毒,虽然他为了接受骨髓移植而不得不停止服用抗艾药。但在主治医生许特尔看来,这并不意味着艾滋病治疗方面的突破。他说: "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方法都不适合于治疗艾滋病。"

因为寻找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太难了,真如同海底捞针。单为移植骨髓,捐献者和接受者的某些组织特征就必须相符才行。一般来说,只有1到5名捐献者的情况满足要求。而在这几人当中,还要有一人的CCR5基因有突变,这几率微乎其乎,因为百人当中才有一人的基因突变。因此,德国艾滋病研究联合会发言人布洛克麦耶(Norbert Brockmeyer)告诫不要误导患者期望过高,因为即便找到合适的捐献者,骨髓移植法本身依然还是风险很大。他说: "为了进行骨髓移植,必须先进行化疗,抑制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防止它们排斥外来细胞。这不仅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危险,而是对所有患者都危险。"

对医生们来说,这个风险太大了。因此,他们只对还患有另一种致命疾病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应用此法。

柏林那位运气的美国患者目前看上去算是康愈了,但其实并没有人知道他能保持多长时间。尽管如此,这种暂时的痊愈已经算是骄人的成果了。或许,人们可以从这个福星高照的案例中,为将来的艾滋病研究总结出一些新的认识。布洛克麦耶就说: "我们眼前突然又呈现出条条大路。很久以来,我们一直以为这些大路行不通呢。"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Anja Koch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3812936,00.html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艾滋病已经不再是绝症


艾滋病已经不再是绝症



德国大约有五万九千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近年来,因为已有很不错的药物遏制疗法,他们的生活状况已经得到极大改善,甚至可以开始规划未来。在德国以及工业发达国家,艾滋病,已经由致死病变成了无期病。

"如今我们达到的治疗水平肯定是5年前不可想象的。"施特默里希(Carlos Stemmerich)在科隆的患者自救组织--艾滋援助协会已经工作了14年,他的任务之一是提供医疗咨询。他说:"过去,来这儿的人每天都有人死。谢天谢地,现在少多了!但我们也必须强调,在其他国家,尤其是在非洲,人们得不到特效药,所以艾滋病依然还是一个致命病。发达国家确实得天独厚。而且,没有哪个疾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人们就开发出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却能有效遏制病情发展的药。"

新药可以长时间控制艾滋病毒。一般来说,医生都是组合使用几种药。如今,人们对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原理已经非常清楚,每种药针对的环节都有所不同,下手越早,效果越好。比如最新的艾滋药--德国一年前批准使用的Maraviroc就把艾滋病毒进入细胞的大门封住,使病毒无"家"可归。

许多新药的副作用也小,服用也更方便。施特默里希介绍说:"过去吃药可麻烦呢,药多,有些还得和高脂肪食品一起吃,完了还得严格注意时间间隔,真麻烦。今天简单多了。大部分药,一天吃两次就行了。有一种甚至是三合一,三种药合在一片药里,一天一片就够了。"

因为治疗机会比较好,工业发达国家的艾滋病毒携带者如今的寿命明显延长,有些科学家甚至预言,今天30岁感染艾滋病毒的患者,如果及时接受治疗,寿命和没感染者一样长。这种前景也改变了患者的生活态度,比如许多人现在开始注意饮食健康、心境放松等等。施特默里希说:"目前德国的艾滋病毒携带者正在改变观念,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携带病毒也可以活得很长,必须像其他人那样为养老做准备。当然,还是有些人万念俱灰,放任自流,但这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为自己的身体着想。"

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人们可以根治艾滋病。虽然人们现在可以有效遏制病毒繁殖,以至血液中几乎查不出来,但病毒也可以藏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淋巴结,因此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偶尔出现的特殊情况,被媒体操之过急地报道成好像找到了根治疗法,误导患者。比如今年11月有报道介绍柏林一位携带艾滋病毒的血癌患者,为治疗癌症接受了一名健康人的干细胞,该健康人的某个基因突变,正好阻挡了艾滋病毒进入细胞的大门,使患者一举两得:即战胜了血癌,又摆脱了艾滋病毒。

这条消息令艾滋援助协会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施特默里希说:"我们确实接到许多患者的电话,询问可以在哪里接受这种治疗、价格多少、医保公司付不付钱等等。……其实,那是一个非常巧合的病例,完全不适合普及。不用说找到合适的干细胞捐献者如同海底捞针,就是干细胞移植手术本身也风险极大,医生都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做。"

就是在接种预防方面情况也不看好。去年曾有几个方案好像蛮有希望,但后来还是以失败告终。施特默里希不得不一再告诉人们,10年内没指望,因为即使今天发现疫苗,从首批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试验结束,至少需要10年时间。因此,他不断告诫人们,使用安全套,因为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

Verena von Keitz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人工受精的风险研究


人工受精的风险研究


全世界人工受精数量越来越多。对不孕不育、但却期盼生儿育女的夫妇来说,人工受精技术为他们带来福音。然而,这一福音却也隐藏风险,不仅是人工受精的过程本身很折腾人,有时很令不孕夫妇沮丧,就是对婴儿来说,也存在先天畸形的风险。现在,德国学者就人工受精的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3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呱呱落地。从那时开始,人工受精技术普及世界。德国卫生学家贝特尔斯曼(Hilke Bertelsmann)介绍说: "我们注意到,不孕情况越来越多,原因肯定也和现在的父母想要孩子的时间越来越晚有关。年龄大了,生育能力就会下降。表现在女方身上就是输卵管不畅通,卵子根本到不了宫腔。表现在男方身上就是精子变形或者活力不够,游不到宫腔。而且精子本身的染色体也可能会发生病变,使它们无法和卵子结合。"

假如精子和卵子靠自己的力量结合不到一起,那就只好求救于生殖医学,进行体外受精。做法是从女方身上取出成熟的卵子,和男方的精子一起放到试管里。贝特尔斯曼说: "卵子和精子真的会在试管里自己结合。体外受精的进一步发展是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做法是将一个精子的细胞核分离出来,直接注射到一个卵子里,促成结合。"

1994年德国首次成功应用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造就了一个婴儿。至于父亲的不育症是否会传给儿子,使儿子自动成为该法的候选人,还有待实际证明。不过,这种方法是否会增加婴儿畸形风险?对此,人们其实一开始就心存担忧。贝特尔斯曼说: "这里所说的畸形既包括外表可见的,也包括不可见的,如内脏缺陷等等。另一个担心是在操作过程中会损害精子和卵子。因此,人们也担心,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的畸形风险大于单纯的试管受精法。"

因此,卫生学者贝特尔斯曼受德国卫生行业自我管理的最高机构--联邦共同委员会的委托,就各种人工受精法的婴儿畸形风险,对已发表的有关文献和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分析。她说: "有10项研究探讨了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法和试管受精法的差别,没有一项发现有明显差别,意味着两种方法的畸形风险极有可能是一样的。"

但和自然受精相比,无论使用哪种方法,人工受精都增大了婴儿畸形风险。但贝特尔斯曼也补充解释道:"不过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原因究竟何在,是因为人工受精的方法呢,还是因为父母本身的情况就带有一定风险,也就是精子和卵子本身有问题。毕竟,这也是他们之所以不能通过自然方式生儿育女的原因所在。"

人工受精的成功率并不很高,只有40%怀孕成功,10%到15%生下孩子。因此,不少夫妇决定一次移植多个受精卵,希望至少有一个成功着床。但这样做的后果却往往是多胎, "多胎本来就容易流产,胎儿畸形风险或者是分娩时受伤的风险也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人工受精较高的流产风险、较高的婴儿畸形风险很可能都和多胎怀孕率高有关。"

因此,德国生殖医学家要求德国政府修改法律,像不少其他欧洲国家那样,允许医生挑选着床机会最大的胚胎进行移植。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

Verena von Keitz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3955044,00.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美国妇女5分钟产下8胞胎 母婴平安


美国妇女5分钟产下8胞胎 母婴平安

2009年01月2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28北京时间 15:28发表
美国妇女5分钟产下8胞胎 母婴平安
楚克伍太太在1988年顺利产下8胞胎
多胞胎母亲楚克伍表示,那对新父母有许多可以期待的东西

美国加州一名妇女顺利产下8胞胎,母婴平安,这是世界上第二例8胞胎全部存活的记录。

包括6名男婴和两名女婴在内的8名婴儿,是在美国加州洛杉矶附近的一家医院分娩的。

据悉院方出动了46名医护人员参与接生。

这8名婴儿先后在5分钟内出生,体重最重的有3.4磅,最轻的仅1.8磅。

接生的亨利医生对电视台称:"这些新生儿在出生后都在尖叫,他们踢腿的动作很有力。"

医院没有披露新生儿母亲的身份。院方表示,8胞胎的父母不希望透露他们的姓名和住处。

医院医生说,8名新生儿状况稳定,早产9周的婴儿中的3个需要呼吸机的帮助,但其他婴儿的健康状况还不错。

医生们表示,这些婴儿至少将在保育箱内生长6个星期,8胞胎的母亲希望自己用母乳喂养他们。

美国休士顿一名妇女在1988年顺利产下8胞胎,但其中一名婴儿出生一周后不久夭折,但其余7个孩子最近已欢度了10岁生日。

他们的父母称,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已成长为健康活泼的孩子感到惊讶,他们心存感激。

多胞胎的母亲楚克伍太太称,那对新父母有许多可以期待的东西。她说:"好好享受吧,这是一个赐福,真正的赐福。我们将会一直为他们祈祷。"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850000/newsid_7852600/7852688.stm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最新研究质疑针灸疗法功效


最新研究质疑针灸疗法功效

2009年01月2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47北京时间 23:47发表
最新研究质疑针灸疗法功效


中国千年文化针灸:功效如何?
一项研究发现,接受"真"针灸治疗和"假"针灸治疗的病人,效果似乎差不多。

研究人员在3000名病人身上进行测试。

这些病人都患有关节炎、偏头疼、下腰痛、手术后疼痛等症状。

研究人员为部分病人做真的针灸(也就是把针扎在穴位上);此外也为另一部分病人做"假"针灸(把针扎在远离穴位的地方)。

丹麦科学家发现,两种针灸方法的效果没有什么差异,接受"假"针灸治疗的病人也觉得自己的疼痛减少了。

科学家认为,未来应该做进一步的研究,看看减少疼痛有多少是归功于针灸,有多少只是病人的心理作用。

上述研究得出的结论与一个星期前公布的另一项同类研究相反。

上周的研究发现,真假针灸在防治头疼方面的功效都比服用传统止痛药为好。

长期以来,西方医学界对于传统中医的功效进行了很多临床研究,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

针灸治疗法在西方社会也日益受到欢迎,被视为是传统西医以外的另一种治疗方法。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7850000/newsid_7856400/7856476.stm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精选博文

人体奥秘:探索呼吸、神经系统、肌肉张力和更多

  人体奥秘:探索呼吸、神经系统、肌肉张力和更多 这里只是一个索引,我们将一步一步来探索 1  帖子原文 CO2 + T3 + B1 @spheno_xiphoid https://x.com/spheno_xiphoid/status/1788213384825176546 2...

热门博文

长者精神健康系列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