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

[在路上] 李开复:人生不能同时追赶两只兔子

 [在路上]

李开复:人生不能同时追赶两只兔子

 

    李开复给人的感觉总是大开大阖,敢于舍弃丰厚的既得利益。表面看,是李开复很善于经营自己的人生,十足的精明和理性,但背后,是李开复对科技趋势、时代背景的充分分析和独到把握,一言以蔽之,是强大的思考能力。

    1961年出生的李开复已近知天命之年,但无论是面相还是心态,他都保持了一个三十而立之年的状态。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主政四年的GOOLE中国总部,创办创新工场。他吐露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

    李开复告别了20年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开始了创业之旅。20年中,他陆续供职于苹果、SGI、微软、GOOGLE这些牛企,其中有十年时间与中国这个成长 最快的经济体结缘。十年中,出生在台湾、成长在美国的李开复,在中国大陆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无论事业、生活,还是社会影响力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 高度。

    李开复说过,“人生总是有所缺撼,往往得到此,也就失去了彼,人生重要的是应该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同时追赶两只兔子,其结果往往一无所获!”这或可谓之李开复的人生加减法,在李开复的生活历程中,曾面临无数大大小小的选择,而其中最关键的几个选择,李开复总是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而不能简单地以成功或失败来形容。

    李开复11岁求学美国之后,一直在美国成长。1970年代末,他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 治方面。他经常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发现他在选修的计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 把程序写完而无所事事。他像发疯一样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自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 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他听从了内心的选择,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

    接下来,无论是辞去卡耐基梅隆大学副教授的教职,加盟苹果从事实业,还是去职微软全球副总裁,出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到最后结束20年职业经理人生 涯,创业担任创新工场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给人的感觉总是大开大阖,敢于舍弃自己丰厚的既得利益。表面看,是李开复很善于经营自己的人生,十足的 精明和理性,但背后,是李开复对科技趋势、时代背景的充分分析和独到把握,一言以蔽之,是强大的思考能力。美国两位领导科学的研究者曾考察美国成功企业的 领导者风格,开始,研究者冀图通过总结成功企业的领导者是民主还是专制的风格来总结一般规律,结果,他们发现成功企业的领导者风格既有民主的,也有专断 的,也就是领导风格是民主还是专制是一个伪问题,真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是否有思考能力,无一例外,成功企业的领导者均具有强大的思考力,对时代趋势的把握 能力。

对3G的关注体现了李开复对IT行业的判断。截至2008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亿1700万。由于ARPU的压力和激烈竞争,运营商将 重心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对手机上网业务的重视,用户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山寨手机的异军突起,都给移动互联网的进步奠定了基础。而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 上网会有更大飞跃。随着3G网络的成熟,手机上网环境的改变,必将有更多用户乐于使用手机上网。李开复本人在3G手机推出之前几周才上一次网,3G手机推 出之后,他每天都会上网。

    李开复在最近的一次业界会议上还展望,互联网的成长是从基础性工具到娱乐加社交,最后一个阶段才是高级应用或者商业应用,所以移动互联网一定会走一样的过 程。今天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用的是基础性的居多,我们会在这里预测,在未来的一年或者两年,我们会看到很多的娱乐、社交。

    目前,移动互联网业务是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关注的重点之一。

    完全可以说,在理性的层面,强大的思考力是今日李开复在多个领域游刃有余的核心竞争力。但仅止于此的话,则不足以解释他所从事的诸多专业之外的事业。

    李开复不但是中国IT界的领军人物,在更为广泛的影响力上,他还以一个“校园教父”的形象示人。2005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 一书,这是李开复“为中国青年写的一本书”,也是他近年来关注中国学生和中国教育的一次总结,行销不到一个月,便登上畅销书榜首。人民出版社方面透露,这 是他们出版的最畅销的非政治类书籍。

    此外,从2004年至今,他写给中国学生的七封公开信,就学业、生活、品格、人际关系、时代大势等问题进行交流,在大学校园乃至整个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一个知名跨国公司的高层,IT精英,热衷于中国教育和中国学生成长的困惑,成为全国高校的“超级辅导员”。

    也许,李开复所做的种种意料之内或出人意料的举动,只能以他一直推崇的“Follow your heart”来解释。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 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吴敬琏:中国股市正处于强盗贵族时代 新京报

阅读提示:

中国的私募是太子党的钱袋子,人民币长期低估对产业创新的巨大破坏力,是通胀的根源

 

 

舆论把华尔街妖魔化了

  新京报:今年有部叫做《华尔街》的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好几遍了。你是这部片子的总顾问对吧?

  吴敬琏:对,片子的导演李成才是我的老朋友,他拍《大国崛起》时我们就认识了。

  新京报:平时工作和研究那么忙,怎么会想起做一部纪录片呢?

  吴敬琏:成才要拍片子我肯定要支持;美国的经济学家很多也做演说,做讲座。

  另外,我感觉金融危机后,舆论把华尔街妖魔化得比较厉害,这样不好。我希望有一种理性的声音和态度。

  新京报:如果让你用一句话介绍华尔街,你会怎么介绍?

  吴敬琏:我不会用这种方式介绍,现在社会太复杂,你把他简化了以后,一定有歧义。

  新京报:你觉得华尔街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吴敬琏:不断地变革。

  股市正常化信息需对称

  新京报:《华尔街》中讲述了美国市场发展史,如果和美国股市相比,你觉得当前的中国股市处于哪个历史阶段?

  吴敬琏:十九世纪末期吧,美国人管那个时代叫强盗贵族时代。比如,那时候美国开发西部,如果谁承修了一条铁路,铁路两边的地就给他了,然后找银行、政府给钱,铁路其实不是他自己的钱修的,还占了大片的土地。

  有一本书就叫《强盗贵族》,就一个一个地讲他们的故事,包括摩根、洛克菲勒、斯坦福(均为华尔街大佬)等等。

  这本书后来得了普利策奖。

  新京报:为什么认为我们的股市处于那个时期?

  吴敬琏:股市要正常化,政府监管、证券公司以及媒体,都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他们都可能发生扭曲。政府监管尤其要解决信息不对称,但是如果有些官员想的不是这个,他们想的是寻租,就会利用各种行政许可、审批来寻租。

  高西庆(中投公司总经理)写过一篇文章谈两种监管路线:一种监管路线的要点是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这样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种叫实质性审批制度。中国就是用的后一种制度,后一种制度很容易造成权力寻租。

  私募好多不真正做私募

  新京报:你刚才讲到寻租,能举个例子吗?

  吴敬琏:比如现在私募基金的问题就非常严重。我感觉,私募基金好多都不是真正做私募基金了。

  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帮助你改善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所以一般都培育好几年,平均大概要五六年。但目前我们的私募基金不是这样。现在有个说法叫做“临门一脚”,就是你条件都具备了,我就找你了,我要入股。

  新京报:证券公司存在这种情况吗?

  吴敬琏:证券公司本来是中介,因为他本来可以有研究班子,可以研究股票,然后给投资者说买哪个股票能够赚钱。就像《华尔街》里讲的那家,他把他 们的分析全部公布到网上,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中国有些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不是这样,他们操纵市场、内幕交易,都干。为什么罗斯福当时要分业经营呢,就 是因为他玩这些东西。

  新京报: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

  吴敬琏:对,所以这里面就是人性的问题。“文化大革命”想把人性改了,想通过运动斗私批修把人性净化了,结果搞得一塌糊涂。

  媒体是信披的重要一环

  新京报:我记得你以前曾经提过一个“权贵资本主义”的说法。

  吴敬琏:现在仍然是这个说法。权贵资本主义就是官僚资本主义。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了。

  新京报: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应该做些什么?

  吴敬琏:媒体的作用很重要,是信息披露里面的重要一环。前不久我给《凤凰周刊》写祝词,我说“在四十年代的时候,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和党报延安《解放 日报》、重庆《新华日报》都高度评价了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但是我觉得现在看起来,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还是有局限性。

  现在看来一个最重要的自由,就是信息传播的自由。媒体在促进信息对称上,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媒体在起这个作用的时候,又会有人利用这样一 个职能谋求个人私利。所以《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道琼斯有一个守则,守则里面对于员工的个人投资规定得非常严格:持股时间不得短于六个月。

  最紧迫任务是全面改革

  新京报:你最近在经济增长模式方面写了一些文章,提了些建议。

  吴敬琏:主要是产业升级方面吧,现在看来在产业升级方面,广东的决心比较大。

  新京报:为什么这么说?

  吴敬琏:产业升级,我并不太看好转移。要升级原地增加知识含量,增加技术含量,改进产品,就可以。

  新京报:看来你不支持“腾笼换鸟”这个说法。

  吴敬琏:我觉得“腾笼换鸟”这个说法有危险。我在广东其实也讲到了这些。

  腾笼以后,凤凰不来怎么办?后来他们也改了说法,叫“筑巢引凤”什么的。

  新京报:“十二五”规划中,你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吴敬琏:一个全面的改革。经济上,主要就是要减少政府、国企控制的资源,要实现民进国退;司法上,要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的审判要保证独立性。

  保护创新需要具体措施

  新京报:说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搜狐董事长张朝阳曾经抱怨过,现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保护创新很不够,搜狐被人剽窃创意最终起诉,结果被判各打五十大板。你怎么看?

  吴敬琏:我赞同张朝阳要保护创新的呼吁。我也挺好奇,他以前赚钱赚得很多,然后吃喝玩乐了,好像不太关心这些宏观的事,但近年这方面的表态不少,是个积极的表现。

  2003年我们做过调查,大多数的出口企业都说人民币不能升值,因为我们只有微薄的利润。但是在浙江,有一个老板就说,近期不升值,好。长期看,三五年如果继续这样,要出大事儿。因为没有人搞技术革新了。

  新京报:不搞技术革新了都怎么办?

  吴敬琏:像浙江北部这些服装出口什么的,一点创新都没有,样子都不改。怎么形成的?

  就是开始有少部分人搞了设计了,很少很少,然后呢,别人就抄。抄了以后,搞设计的当然不干了,不干就闹。闹到当地政府,政府就出来说“大家都是 中国人,都是乡亲嘛,别打了,大家共享”。共享的结果,就是不再创新了。以至于形成一种风气,大家都等着,你要创新,我就抄。这样几年下来以后,问题就大 了。

  新京报:“十二五”规划里也有很多鼓励创新的内容。

  吴敬琏:现在需要有具体措施,具体内容。现在司法地方化非常严重,我在你这儿搞一个发明,我拿着这个发明跑了,只要跑到另外一个地方,那个法院就会支持他。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国企有些是政企不分的,就会获得行政力量来保护。

  应允许民间银行运行

    新京报:其实地方的民营企业发展不起来,金融业是不是也有原因?

  吴敬琏:应该反省,我们的正规金融为什么不够发达,民营企业没有办法拿到资金。

  新京报:你觉得正规金融不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吴敬琏:还是国有垄断。

  管制太严了。过度管制其实是不好的。

  新京报:前一段时间有传闻说,阿里巴巴想开一个银行。

  吴敬琏:我觉得很好。

  新京报:听说到监管层,这事就没下文了。

  吴敬琏:宁波的民营银行准备多少年了,五年以上了,还没有上市。

  新京报:不让民营银行上市,担心什么?

  吴敬琏:不知道,有一个专门的组织,由一百多位经济学家组成,专门去跟监管部门谈,应该允许民间银行运行。他们说可以,这样,你们来改造信用社。

  新京报:这好像是金融系统中比较显著的不良资产?

  吴敬琏:对,但是这些人说资产倒不怕,就是文化改不了。

  新京报:是国有银行的文化?

  吴敬琏:对,信用社其实也是国有的。

  保护中小企业要落实制度

  新京报:大量的创新其实来自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似乎压力很大。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吴敬琏:今年第三季度以后国务院制定了“新36条”,但是总的来说改善得不够好。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那些措施落实得比较好。所以,到了1999年、2000年,中小企业有一个急速增长。当时国企下岗职工有几千万,很快就解决了就业。

  现在保护中小企业,政府还是应该要从制度上来落实,光是号召大家要重视,恐怕还是不够的。

  新京报:你认为应该从哪里突破呢?

  吴敬琏:我说一个小事。

  我们有些地方,民间办了一些小额贷款、微小贷款,最高限额2万、3万那种微小贷款,民间办得不错,但是资金量有限。吴晓灵(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就提出来过,建议我们的国有大银行对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做批发。

  如果让国有大银行去做几千块钱的贷款成本太高,这种贷款国有大银行很难做。吴晓灵建议国有大银行批发,比如说贷100万给一个声誉比较好、经过审核的小额贷款公司,然后由它再去做零售。

  转变方式要创造创新

  新京报:你对“十二五”规划有什么建议?

  吴敬琏:老有人问我“十二五”会怎么样。其实“十二五”基本的调子和方向和“十一五”是一样的。

  我们其实有很好的“十一五”规划,但是执行的情况并不理想。

  世界增长委员会主席、诺贝尔奖获得者迈克尔。斯班斯,前段时间受邀做“十二五”研究,我跟他座谈了几次。他看了我们的“十一五”,听了发改委的 一些司长、秘书长讲“十一五”的过程以后,他评价非常高。但是他说,为什么这个上面写的东西看来并没有发生。其实,落实是最根本的问题。

  新京报:你认为该如何落实呢?

  吴敬琏:“十一五”的时候就讨论过,经济发展方式要转变。其实,“九五”计划里面就提到经济方式转变的问题了。为什么“九五”没有落实呢?所以看起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制度性障碍。

  新京报:制度性障碍体现在哪里?

  吴敬琏:大概有四个:第一,把GDP增长看作政绩的首要标志,追求高GDP;第二,政府掌握了太多的资源控制权力,各级政府,比如土地、贷款。 这两条一来,各级政府都运用资源的权力去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方式就转变不过来了;第三,财政体制。财税体制迫使各级政府官员都要去搞GDP,不然它日 子很难过;第四,价格扭曲。各种资源价格太低,就鼓励人们浪费资源。

  要转变增长方式,就要提高技术含量,要鼓励创造创新,要提高附加值。

  本报记者 阳淼

  “货币超发必然制造股市泡沫”

  货币超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刺激经济,一个是为了人民币不升值,去收购美元,收购外汇。你看最近升值很快,如果升值到了位就不需要发票子去买外汇了。

  Q:你认为明年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明显的通胀情况?

  A:目前我们国家处于货币超发的状态,这必然会造成通胀,制造股市泡沫,抬高房价。超发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刺激经济,一个是为了人民币不升值,去收购美元,收购外汇。你看最近升值很快,如果升值到了位就不需要发票子去买外汇了。

  中美两国存在经济结构差异,美国储蓄率很低,是入超国家,中国是出超国家,因为我们有大量的人需要就业。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外汇多了,自然要求升值。要求升值就得压制它不升值,就得发钞票,去买外汇。

  Q:你对自己所在的行业在2011年的发展有怎样的预测?

  A:我们的资本市场比起九十年代还是有进步的。进步的动力来自多种多样的力量。比如说,有来自知识分子、中产阶级,以及一些有改革思想的和政治抱负的 官员。但目前阻碍改革的力量也非常大。这两股力量现在还看不出来是谁强谁弱,只能说希望这个健康的趋向变得更强。

  Q:目前还在世的人中,你对谁的印象比较深刻?

  A:有一些人吧。比如梁小民不错,他能够把经济学说得很通俗,他写的那些短文也挺好。

茅于轼: 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和展望

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和展望    茅于轼

 

 

我这一辈子生活在一个非常动荡,大起大落的时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样大的变 化恐怕是唯一的。过去有过大的战争,死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口的大事情,但是没有这三十年的财富的巨大增长。我亲眼看到了中国完全变了样,从贫穷挨饿,变到小汽车满街跑。但是中国的问题并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前途还非常不确定。

   回 顾过去的生活,决定我一生命运的许多事情中,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参与进来。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有一点我想是相同的,即,既有感到幸福的时刻,也有感 到悲哀的时刻。而且这些感觉无例外地都是与另外一些人有关的,甚至完全是自己周围的人引起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回忆过去时,会对一些人产生怨恨的心情,对 另一些产生感谢的心情。

就我自己而言,自从1957年被划为右派之后,厄运就降临到我和我一家的头上。每次运动免不了都要当运动员。我周围的人中自有不少由于各种原因积极响应号召,以阶级斗争为纲,紧抓阶级敌人不放的积极分子。这 种非生产,甚至反生产的内耗活动,把人民共和国的元气伤尽。解放后的大好形势终于弄到了1976年 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那些对我实施专政的人,实际上 他们所伤害的并不是我个人,而是包含他们自己在内的整个社会。另一方面,即使在那样险恶的环境下,仍有一些同志不顾自身的安全,暗中保护我。使我的处境没 有落到最悲惨的境地。他们是谁,我至今也并不完全知道。他们并不是向我讨好什么,他们是有良知的中国人,是鲁迅所说的中国人的脊梁

对 于助纣为虐的那些人我并不准备宽恕他们。倒不是因为个人的复仇心态,而是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我们不能把犯了错误的人和作出贡献的人不加区分。一个是 非不辨的社会就谈不上发扬正气,压抑邪气。当然,对待这些人,我不赞成以其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曾经主张对待敌人要狠,要无中生有,罗织罪名。非但要打 倒,而且打倒之后还要踏上千百只脚,让敌人永世不得翻身。我主张对他们既要揭露错误,教育后人,也要教育他们自身。让他们认识错误,鼓励他们改正错误。这 个原则非但适用于对待过去犯错误的人,也适用于对待现在犯错误的人。我们这个社会在如何对待坏人的问题上需要深刻的反省。过去的控诉会、斗争会,以挑动群 众的仇恨心理为目的。对待敌人是用加倍的恶去回报他。将群众培养成嗜血的暴民,这决不是社会安定的福音。

我 很担心社会犯了健忘症,对过去的错误有意或无意地加以掩饰,以至于类似的错误卷土重来。这丝毫也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类似于文化革命的悲剧在中外历史上发 生过许多次,尽管口号不同,理由不同,大规模的迫害是相同的,有一批助纣为虐的人也是相同的。对于那些暗中帮助过我的人,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始终 怀着感激的心情。他们这样做并不图回报,甚至还冒着危险。他们是从良知出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绵 延几千年,中国的文化得以保存至今,正是靠着他们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报答他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他们,并用他们的精神教育后人。

     无疑,中国必须走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之路。这不但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也是理论上可以证明的。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需要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分析,我试图称之为社会科学中的牛顿定律, 为此我写过一篇文章。社会发展只能达到一个状态,才能够保持稳 定。这个状态就是人与人平等。道理很简单,如果不平等,处于地位低下的人不会安定,不平则鸣。过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平等引起的斗争史。所以平等是社会发展 的目的地。但是还要进一步说明所谓的平等是什么意思。它不是财富拥有的平等,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财富的拥有是不平等的。我们不可能达到二者都平 等,只能牺牲财富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保持有利于鼓励财富的创造,有其必要性。我们吃过大锅饭,结果并不好。当然,财富的不平等要有限度。

人 与人平等,必然导致自由。因为不自由是因为有人有特权,可以干涉你的自由而不受限制。一旦人与人平等了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自由。这就是自由主义者所标榜的自 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人人有同样的自由空间。这就是人权。所谓人权就是没有特权,就是人与人平等。在这种条件下必然发生交换,因为交换给人带来好 处。而且每一桩平等自由的交换必定有财富(或方便)的创造或改进。如果没有新的财富被创造出来,不可能双方都得到好处。交换使人类走上富裕之路;交换彻底 改变了人类社会。科学的发达和应用也都靠交换才能实现。人类发明了以交换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之后,发展的轨迹全 变了。人口迅速增加,寿命迅速延长。这都发生在市场经济慢慢地建立起来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人对此最有体会。

展望未来,自然资源越用越少,人类必须节约地使用。经济学证明了市场机制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所以人类社会离不开市场制度;离不开交换;离不开价格。一切抛弃市场的想法都是空想,是极其有害的。它有可能误导我们再次走上歧路。

如果人与人平等,没有了权威,社会如何治理?过去靠有特权的人,皇帝,大官。社会平等了谁来治理?这就有民主政治。所以市场经济是和民主政治相联系的。

市 场经济并不是没有毛病的。它的特点是私有制和分散决策,所以难免有盲目性。而且平等自由的交换有时候会有不利的外部性,所以要有市场之外的力量来纠正。这 时候我们常常想到政府。这是政府存在的理由之一。可是在这儿人们往往忘记一个极重要的事实,就是政府同样会犯错误,它并非永远正确,靠它也不一定能解决 问题。而且一旦政府犯了错误纠正起来更困难十倍。全世界因为政府犯错误造成的人员死亡不计其数,因为市场盲目性造成的死亡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市 场经济有一万条好处,但是有一条极大的坏处,那就是贫富不均。所以需要政府和民间合力,对它加以限制。限制贫富差距就要限制特权,要对富人温和地剥夺。而 这在通常的政治结构中是极难做到的。因为掌权的人多半就是有权有势的人,或者说,是有特权,和有钱人。他们很难对自己开刀。依我看,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 矛盾。贫富差距需要限制,但不能完全取消,否则就是吃大锅饭。这种制度我们试验过,非常不成功,全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经济几乎崩溃。

我的理想是掌权的人要更多地代表低收入群众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有普选,结果当选的人必定是倾向穷人的。如果他们牺牲了穷人的利益,就会被选下去。因为在社会中低收入者占大多数。我理解北欧社会就是接近于这样的一种贫富的均衡状态。

如 何从现在的状态和平过渡到理想状态?要靠各方面的高度自觉和技巧。当政者要排除权势的干扰,大众要有耐心。不然的话形势将引导我们走向暴力冲突,对一切 人都不利。但是能不能做到,这是非常没有把握的。所以中国的命运将会充满着不确定性。从理性出发,我对前景不得不抱悲观态度。中国占人口一半多的人,还处 于文革状态,或皇权统治状态。基本上不懂得现代社会的处事原则。要么是一些缺乏理性的文革战士,要么是逆来顺从的奴隶状态。这从网上很多的发言可以看出 来。现在当局提出和谐社会,我非常赞成。但是具体做法还是老一套,没有多大的改进,更没有分析不和谐的原因何在,对症下药。所以中国的前途真是难说得很。

中 国社会的深刻危机在于道德的缺失。最可怕的是社会充满谎言,说谎不以为耻。这一状况和隐瞒过去的错误有密切关系。从抗日战争的谎言开始,到文革,到后 来,犯了那么多的错误,伤害了那么多的人,从来不痛痛快快地认错,就只好说假话。由于假话不受限制,行动就无所顾忌,说假话就可以掩盖行动的错误。社会就 没有了是非感。这是中国最大的社会危机。有识之士提倡说真话,可是没有说真话的环境,提倡的人也不敢说真话。因为说真话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弄得不好会抓 去坐牢。这也是统治者能够继续维持中国道德缺失社会的根本原因。(博客管理员:陆思同)


Link: http://lesnouvelleslumieres.over-blog.com/article-61268396.html (via shareaholic.com)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袁莉wsj:美国人的礼数

 

袁莉wsj:美国人的礼数

@潘石屹:盖茨和巴菲特他们办事很周到,见面后写份感谢信来。 原文转发|原文评论


 

徐小平:在两者之间徘徊,你疯啦!

 

徐小平:亲爱的,如果你的创业项目很红火的话,赶快退学办你的企业吧。2003年,有几个北大研究生想挣点外快,搞了一个培训公司,2010年,他们就上市了,现在公司总值十多亿美金……在两者之间徘徊,你疯啦!

@乐活城:向@徐小平 提问:............博友提问多,望老师看见(第7次)....小平老师,我在北大读研,同时创业1年多了。明年就面临毕业,毕设和创业已经产 生明显的冲突了,我也有些无所适从,请问小平老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是延期毕业休学先做创业的事情还是先毕业再说呢?该如何抉择?很想听您的建议想法。 原文转发|原文评论

感恩确实有益健康

 
恩确实有益健康

不断有研究提出,保持感恩态度可以增进心理、情绪和精神健康。

过去10年进行的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充满感激之情的成人比不这样的人拥有更多活力、更多乐观、更多人际交往,以及更多的幸福感。他们抑郁、嫉妒、贪婪或嗜酒的可能性也更少。这些人挣钱更多,睡眠更深,锻炼更频繁,还拥有更强的抗病毒感染能力。

Michael Rubenstei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纽约州霍夫斯特拉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弗罗一天中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睡前给他四岁的儿子讲故事。
如今研究人员发现,感恩也会给幼儿和青少年带来相似的好处。研究表明,充满感激之情并做出感恩之举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少物质主义,学习成绩更好,定的目标更高,抱怨头痛肚子痛的次数更少,对朋友、家人和学校也更加满意。

纽 约州Hempstead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心理学助理教授弗罗(Jeffrey J. Froh)说,这些发现当中,有很多都是我们在幼儿园期间学到的东西,或者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告诉我们的,而现在我们拿出了科学依据来证明。弗罗的很多研究 都是在儿童身上展开的。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心理学教授、感恩研究先行者埃蒙斯(Robert Emmons)说,关键是不要到感恩节才感恩。另外他还提到,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就会意识到报答的必要性。

当然,表达感谢也是有可能做过头的,特别是如果你想通过送礼来表达感谢的话。弗罗说,如果感谢某人的方式与两人的关系不相称,比如说学生向老师赠送iPod,那就会引起怨恨、愧疚、愤怒和一种义务感。

感恩同样有可能陷入对接受感恩的人施加控制、并强迫对方对自己保持忠诚的误区。弗罗说,你可以将心比心地为你要感谢的人考虑,并发自心内地判断自己的本意,从而避免犯下这样的错误。

在 即将发表于《幸福研究杂志》(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的论文中,弗罗及其同事对1,035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最感恩的学生朋友更多,成绩也更好,而最物质主义的学生成绩更低,更容易嫉 妒,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弗罗说,对物质主义的最佳疗法之一,是让人对其拥有的东西充满感激。

很大一部分感恩研究考察的都是关联性,而不 是因果关系;其实可能只是快乐、健康和成功的人要感谢的东西更多。但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年发表的一篇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埃蒙斯和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心理学家麦卡洛(Michael McCullough)证明,“知福”确实可以让人感觉更好。

埃蒙斯博士说,感恩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它是一个需求很高的、复杂情感,要求人们进行自我反省,要有能力承认个人依赖于其他人的帮助,并要谦卑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局限性。

感恩还让人们克服心理学家所说的“负面倾向”,即胶着于问题、恼怒和不公平而非积极乐观情况的固有倾向。根据对受911恐怖袭击事件和卡特里娜飓风影响的人们的研究,注重发生在人身上的正面的事情,可以帮助抵御忧伤情绪,并在有压力、悲伤或遭受灾难的时候增强韧性。

人 们能学会关注光明面,想要他们已经得到的并为此感恩吗?专家认为,这种性格特征有一半是遗传的,其余来自于经验,所以有充足的机会可以改变。 Candlewood中学校长格林(Andrew Greene)说,儿童和成年人都可以选择如何感受和看待世界,他说“意识到幸福”是弗罗博士研究结果的持久遗产之一。

对于岁数稍大的儿 童和成年人来说,培养感恩的一个简单方式是真正数数你的好事。记日记并定期记录当天你感恩的事情。要具体。弗罗博士说,日复一日列出“我的朋友、学校和 狗”意味着“感恩疲劳”。如果在日记里写上“我的狗在我悲伤的时候舔了我的脸”就让人耳目一新。一些人在他们的Facebook或MySpace页面里, 或是在线感恩小组里这样做。现在还有一个iPod感恩日记应用程序。真正的好处是改变你对世界的感受。寻找可以感恩的事情,然后你会处处都能看到可以感恩 的事情。

亲自表达感谢尤其有力量。一项研究显示,四年级学生进行“感恩访问”后,即使在两个月后他们仍对自己感觉良好,尤其是那些此前情绪不佳的人。

采取更乐观的思维模式也可以激发感恩。不要跟朋友一起发牢骚或表示愤怒,而要试着分享你感恩的事情。为了避免听起来像是自吹自擂,你要注重于赞扬其他人,比如,“我妈妈请了一整天的假,来看我的比赛。”

研 究发现,使用负面、贬损的语言,即使你对自己说,也会使你的心情变糟。在你的头脑里装满积极的思想,大声表达感谢和鼓励,寻找你周围可以感恩,而不是批评 的事情,尤其是你热爱的人。纽约精神病专家拉姆齐(Drew Ramsey)说,这是度过假期的基本方法。他说,感谢他们帮你应对日常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烦心事。

最后,假如你认为很多东西都是理所当然,那么就试试“人生真美好”这样的方法:相像如果没有配偶、孩子或工作这样的好事情,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

Melinda Bec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徐小平:最好自己独立生活

徐小平:最好自己独立生活。你可以爱你的父母,但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很没意思——老人的爱好,岂能和年轻人的爱好相同?而且,你真的认为你的男朋友会喜欢和你父母一起去看电影吗?对父母,也要给他们独立人生。

@甜甜麦芽:向@徐小平 提问:提问:徐老师 我是独生女,今年我父母支助在北京买了房子,我觉得一家人应该生活在一起,可是买了房子后我父母表示不愿意来北京和我一起生活,怎么办 原文转发|原文评论
Link: http://t.sina.com.cn/gongjinfa (via shareaholic.com)
 

感恩节:火鸡的人工培育 | 中文主页 | Chinese

感恩节:火鸡的人工培育 | 中文主页 | Chinese

感恩节:火鸡的人工培育

今天的火鸡和17世纪清教徒们吃的火鸡很不一样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帕拉西奥

今天的火鸡和17世纪清教徒们吃的火鸡很不一样

分享

相关文章

11月25号感恩节这天,美国人要吃掉4,500万只火鸡。不过,今天我们吃的火鸡和17世纪清教徒们吃的火鸡可不一样。现在的火鸡个大肉白,是美国农业部多年研究的结果。科学家们已经排列出了家养火鸡的基因图谱。

今天的火鸡和它们的祖先相像的地方很少。美国清教徒们1621年第一次吃的火鸡不超过6磅重,而现在这些火鸡能长到36磅。

朱莉·朗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所专门研究火鸡繁殖的科学家。她说:“通过自然选择,火鸡养殖者培育出胸部特别大的火鸡,这些火鸡个头也很大。”

几十年前,当消费者开始青睐有更多胸脯肉的大个儿火鸡时,这种选择就开始了。到1960年代,家禽饲养业开始通过人工受精培育所谓“大胸脯白火鸡”。

朱莉·朗说:“美国所有的火鸡都是通过人工受精培育的,很花时间。”

火鸡人工受精之所以成为常规作法,是有很多原因的。一个原因是产量。另一个原因是重量。雌火鸡个头小一些,大约11公斤重。个头大的是雄火鸡,比雌火鸡重一倍,大约32公斤。由于雄火鸡胸脯很大,影响了交配。

美国农业部家禽繁殖专家穆雷·巴克斯特说:“假如不进行人工受精,火鸡饲养业就会开始萎缩。自然受精率非常低。”

巴克斯特说,火鸡肉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火鸡饲养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长:“目前的孵化能力非常大,孵化厂一个星期能孵化100万只蛋。”

在农业部的研究基地,孵化器一次可以容纳好几百个蛋。苏·罗索夫是孵化厂的负责人。她说:“火鸡蛋在这里放25天,到第25天,我们把它们搬进另外一个房间的孵化器。”

在进入孵化器之前,工作人员要进行检查,确保这些都是受精蛋。

小火鸡出壳以后,研究人员还要密切观察它们,记录人工受精的成功率和火鸡的抗病能力。最近,农业部和28个其他研究机构完成了火鸡基因图谱的绘制工作。

这些基因图谱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一步对火鸡品种进行改良,为每天都在增加的人类人口提供食物。

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

1115

2010 1115

Firefighters try to extinguish a fire at a building in Shanghai, China on November 15, 2010. (REUTERS/Aly Song)

In this photo released by China's Xinhua news agency, spectators watch an apartment building on fire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anghai on Monday Nov. 15, 2010. (AP Photo/Xinhua) #

In this citizen journalism photo acquired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people watch as an apartment building burns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anghai on Monday Nov. 15, 2010. (AP Photo/Karl Loo) #

A person waits for rescue in the scaffolding of a burning apartment building in Shanghai on Monday Nov. 15, 2010. (AP Photo/Xinhua) #

People from another building watch firefighters extinguish a fire on an apartment building in downtown Shanghai on Monday Nov. 15, 2010. (AP Photo) #

A huge fire engulfs a high-rise in Shanghai, after construction scaffolding surrounding the building initially caught fire, spreading to the building itself on November 15, 2010. (STR/AFP/Getty Images) #

People watch a burn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2010. (REUTERS/Aly Song) #

Firefighters spray foam and water on the lower portion of an apartment building on fire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anghai on Monday Nov. 15, 2010. (AP Photo) #

A man takes a photo of a burning building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2010. (REUTERS/Aly Song) #

Fire rages inside a 30-story Shanghai apartment building as fighters work to extinguish it on November 15, 2010. (REUTERS/Aly Song) #

Rescue workers carry a victim out of a burning building in Shanghai, November 15, 2010. (REUTERS/Aly Song) #

Firefighters work into the night, extinguishing a fire at a building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2010. (REUTERS/Aly Song) #

A resident watches a burning building in Shanghai, November 15, 2010. (REUTERS/Aly Song) #

Chinese firefighters work inside a high-rise apartment building that was just engulfed in flames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2010. (STR/AFP/Getty Images) #

In this picture taken on November 15, 2010, medical personnel transport a victim's body after a massive fire engulfed a high-rise building in Shanghai, China. (STR/AFP/Getty Images) #

An elderly man looks out from the apartment building which was damaged by fire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anghai on Monday Nov. 15, 2010. (AP Photo) #

Residents hang onto scaffolding as they wait for help after a fire broke out at their apartment building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anghai on Monday, Nov. 15, 2010. (AP Photo) #

A survivor receives treatment at a hospital after a massive fire burned a high-rise building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2010. (STR/AFP/Getty Images) #

People gather to watch an apartment building that was destroyed by fire, while flowers and wreaths are placed around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Shanghai on Nov. 17, 2010. (AP Photo) #

This photo taken on November 17, 2010 shows two fire extinguishers hanging from damaged scaffolding after a huge fire at a high-rise building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STR/AFP/Getty Images) #

People look up at the entrance of a burnt apartment building in Shanghai, November 18, 2010. (REUTERS/Aly Song) #

A Chinese girl, on her way to lay flowers for victims who were killed in an apartment building fire in Shanghai on Saturday, Nov. 20, 2010. Thousands of somber Chinese marked a traditional day of mourning Sunday for 58 people killed in a high-rise fire in a gathering closely watched by police. (AP Photo/Color China Photo) #

A man prays for victims killed in an apartment block blaz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building, in Shanghai November 21, 2010. (REUTERS/Aly Song) #

Relatives burn the belongings of their relatives who were killed in the apartment fire in Shanghai, November 16, 2010. (REUTERS/Aly Song) #

On November 18, 2010, Chinese people mourn for the victims at a makeshift memorial at the scene of a huge apartment fire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STR/AFP/Getty Images) #

Standing behind a barrier, people look on during a memorial service at the scene of a huge fire which engulfed a high-rise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5. Photo taken on November 18, 2010. (STR/AFP/Getty Images) #

A woman weeps as she looks at the entrance of a burnt apartment block in Shanghai November 18, 2010. (REUTERS/Aly Song) #

Chinese police officers stand guard while a sign reading, "Don't Cry Shanghai," is held up amongst a crowd as they gather to view a fire-damaged apartment building on Nov. 21, 2010. (AP Photo) #

A policeman, center, stands watch as people lay flowers for victims, who were killed in a fire accident on an apartment building in Shanghai on Saturday, Nov. 20, 2010. (AP Photo/Color China Photo) #

Chinese people bring flowers to place at a makeshift memorial at the scene of a huge fire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8, 2010. (STR/AFP/Getty Images) #

A Chinese woman places flowers at a makeshift memorial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8, 2010. (STR/AFP/Getty Images) #

A man mourns for his relatives at a makeshift memorial at the scene of a deadly fire in Shanghai on November 18, 2010. (STR/AFP/Getty Images) #

香柏领导力:神秘访客

#
[香柏领导力]

香柏领导力:神秘访客在德胜公司是个秘密武器,他可以在德胜遍布全国的工地,以客户的身份进行监督,并得到丰厚的薪水。这对于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的效益都有丰厚的回报。值得国内的企业参考。 据说松下幸之助也曾经采用过这个策略。

主旨:

"香柏领导力:神秘访客在德胜公司是个秘密武器,他可以在德胜遍布全国的工地,以客户的身份进行监督,并得到丰厚的薪水。这对于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的效益都有丰厚的回报。值得国内的企业参考。 据说松下幸之助也曾经采用过这个策略。"
- 我的首页 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查看 Google 边栏评注

香柏领导力:神秘访客

 

香柏领导力:神秘访客在德胜公司是个秘密武器,他可以在德胜遍布全国的工地,以客户的身份进行监督,并得到丰厚的薪水。这对于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的效益都有丰厚的回报。值得国内的企业参考。 据说松下幸之助也曾经采用过这个策略。

精选博文

巴氏杀菌牛奶探讨

  巴氏杀菌牛奶探讨 1 帖子原文 Caveman @cavepaleo https://x.com/cavepaleo/status/1789170456479637876 Pasteurized milk has - no enzymes - no immunoglobuli...

热门博文

长者精神健康系列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