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心14年 她不言弃
洪艺菁(2005-10-30)
过去十多年来,单身的陈水碹皮包里总是放着一名陌生男子的照片,她虽然和这个男子素未谋面,却对他终生感激。
在新加坡心脏移植病人中,陈水碹(45岁)的“心龄”是最久的,已达14年。她也是本地第一个女换心人。她皮包里放的就是她的心脏捐献者的照片。
她说:“我是从报章上知道我所接受的心脏来自一个27岁的青年,听说他是死于脑充血,我对他的感激是无法言喻的。”
陈水碹说:“我常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的活,不辜负捐心脏给我的人。能够活到45岁,我已经感觉自己很长命了,听说有人换心后,还活了20年,希望我也可以做到。”
16岁患骨癌
陈水碹的生活相当坎坷。她出身贫困,吃过不少苦头。她的父亲生前是个三轮车夫,母亲生前为人包伙食,而她只读到小五就辍学,卖过报纸也当过小贩助手,甚至曾一天跑四个摊位,赚取微薄的工资。”
16岁那年,有一天她在冒雨上班时跌倒,没想到一个月后,脚开始肿起来,经过X光扫描,发现她已患上骨癌。她不但因此在医院里躺了两年,而且也因此失去右腿,当时才18岁。
陈水碹仍然保持开朗乐观,她在残疾人士援助协会协助下,从事装钉书本的工作,积极面对生活。
然而,恶梦并没结束,8年后她又因服食抗癌药物引发副作用,心脏功能衰退。
她说:“1991年,医生说,药物已无法控制病情,我必须换心,否则我可能只有一年的命。”
陈水碹说:“起初医生告诉我有适合的心脏可以动手术时,我原本还说不要。我不知道换心后会不会好。
医生再次拨电给陈水碹,说那个心脏很适合她,手术的成功率达85%,她这才答应进行手术。
手术后,陈水碹只休息3个月,又回到工作岗位,一点也不敢歇息。她态度认真,工作勤快,因此同事们都称她为“飞机手”。
陈水碹说,她多次和死神擦身而过,因此她十分珍惜生命。
她说:“现在许多青少年也许因为从小没吃过苦,所以一遇到小挫折,就容易轻生,动不动就自杀。”
陈水碹透露,她也经历过非常沮丧的日子,也曾想过自杀,但最终还是咬紧牙根,继续生活下去。
她说:“也许我比许多人来得不幸,但是还是有一些人,比我更加不幸,他们也是这样勇敢地活下去,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
15年来29人成功换心
我国每年平均有25名心脏病人需要换心,然而从1990年至今,在本地成功换心的病人只有29人。
这主要是为心脏病人搭配适当的心脏并不容易,捐心人不但必须在45岁以下,血型和心脏的大小也要和病人吻合。
另一重要条件是,只有脑死病人的心脏才适合移植。而对脑死病人的家属来说,往往不忍亲人的遗体“不全”,此外,也难接受脑死就是死亡的象征,仍希望奇迹出现。
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是:6个月的存活率为91%、3年83%及5年65%。
东南亚活得最久的换心人,则是早期《新加坡箴言报》前总编辑佘长年。这名新加坡老报人现年65岁,刚在本月12日庆祝换心20周年。他在1985年10月12日于澳洲移植心脏。
http://gongjinfa.blogspot.com/2008/11/blog-post_6419.html
主页||医学||保健||电影||学术||环保||财经||科教||少儿||社会||人物||宗教与信仰||计算机与 Internet Explor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你的留言、评论、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