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2日星期二

2016年3月20日星期日

奥修谈法句经34:从世俗的享乐中,他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奥修谈法句经34:从世俗的享乐中,他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2016-03-18 奥修每日分享

死亡追上那个

采集花朵的人

他心神涣散且充满饥渴

在世界的种种享乐之中

枉费功夫地苦苦追求快乐

死亡一把攫走他

就像洪水卷走沉睡的村落般

如果你因为欲望、享乐、成功,而变得精神涣散,如果你过度渴求官能的快感,如果你愚昧地向外界寻求快乐,那么死亡就会到来并把你攫走,就像洪水卷走沉睡的村落般。

在外在世界寻求快乐的人就是沉睡中的人。他没有察觉到自己在做什么,因为快乐绝不可能从外界寻得。而且不论原本看来多么快乐的事物,到最后终将被证实是不快乐的源头。外在的世界只会开空头支票,它保证过的事情从来没有兑现过。当你隔一段距离看的时候,事事看起来都很美。等你愈走愈近,它们也变得愈来愈模糊不清。当你在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努力,得到它们之后,却只会落得不知所措。你会完全无法相信所发生的一切,原来那竟然只是海市蜃楼而已。

事情只有远观才会美。当你拥有它们后,才会知道它们只是虚有其表罢了。金钱只对没钱的人才会有意义,有钱的人知道金钱的无能;名声只会对那些默默无名的人才有意义,去问那些有名的人,他们会厌烦于自己的出名,完完全全烦透了,有些甚至想要隐姓埋名,成为无名小卒。

伏尔泰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他默默无名的时候,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变得有名气,他愿意牺牲一切求得名声。记住,如果持续不断地去追求某物,你必定会得到它。有一天,伏尔泰成名了,他写道,"我非常厌倦我的名声,因为我生活中所有的隐私都不见了,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消失了——我这么有名所以我不论在哪里,或者我去哪里,总是会被人群包围。如果我去花园里散步,就会有一群人跟来。我几乎就像是一件展览品,一个活动马戏团。"

他的名声如是,甚而危及他的生命。有一次他旅行结束后从车站回家,回到家时遍体鳞伤,几乎一丝不挂,而且还有多处挂彩。因为当时法国有这个迷信:如果能从名人身上拿到他衣服的一小块,你也会成名。所以人们撕扯他的衣服,而在撕扯的时候抓伤了他的身体。
那天他哭着说:"过去我多么愚蠢地想要成名。当没人认识我而我是个自由人的时候,真是太美了!现在我再也不是个自由人了。"

然后他想要成为一个无名小卒。也恰巧他的名望又消失了。在这个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情是永恒的,某一天年很有名,隔天你又默默无闻了。他死的那天,只有四个人送他到墓地;这四个之中有一个是他的狗,所以事实上只有三个人。人们完全忘记他的存在,他们已经忘记他还活着。只有在报纸刊登他的死讯时,他们才知道,然后,才开始询问彼此:"他还活着吗?"

如果有名,你会厌倦于名声;如果有钱,你会不知道要怎么用钱;如果受人尊敬,你会成为一个奴隶,因为你必须不断地达成他们的期待,否则你的光环会消失。只有在默默无闻的时候,你才会认为名声是有意义的东西;当不受敬重时,你渴望受人敬重;当受人敬重时,你就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人们愈尊敬你,就会愈密切地注意你,看你是否达到他们的期待;你所有的自由都报销了。这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

佛陀说那像是一座沉睡的村落,洪水来了,卷走了整个村落——死亡的洪水来了。

死亡追赶上他

他心神涣散且充满饥渴地

在采集花朵

从世俗的享乐中

他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

没有人能在这个世界上得到满足,那是不可能的事。你只会变得愈来愈不满足,如此而已。唯有当你往内走时,满足才可能发生。满足时你最深处的天性,满足不属于物质。你可能因为物质而觉得舒服——一栋美丽的房子,一个美丽的花园,对金钱不必挂记——是的,你可能觉得比较舒适,但你保持是老样子:舒服地不满足。事实上,当享有一切的舒适而且又不必去赚钱时,你将会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察觉到自己的不满足,因为你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做什么。

那就是为什么富人比穷人更不满足的原因所在,照道理来说,应该不是这个样子——逻辑上不应该是如此——但生命就是如此,生命并不依循亚理斯多德和他的逻辑。从西方来的富人,看到满脸知足的印度穷人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人什么也没有,为什么看起来这么满足呢?而印度所谓的圣人,大圣人和政治领导人,不断地向世界夸耀:"我们国家充满灵性,看!人们即使很穷,还是很满足,这是因为他们的内在很富裕。"

这全是胡扯。他们不是内在富裕。你在印度穷人脸上所看见的满足不是内在完成的满足,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一心一意忙着赚钱,维持最起码的生存,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感觉不满足。他们没有多余的间暇坐下来沉思他们的悲惨,他们悲惨得没有时间去感觉悲惨!他们悲惨到,从来不知道享乐为何,所以也无从比较。

当一个社会变得富有时就有时间去想:"接下来呢……?"似乎无事可做了。当所有外在之物都变得唾手可得时,你会开始去想:"那么我在这里做什么?一切都有了,但是我还是跟以前一样空虚。"这个人于是开始转向内在。

乞丐看起来很心满意足的样子,是因为他们从来未尝过富有的滋味。但是富人变得非常不满足,他会因为他的富裕而察觉到财富的无能。死亡追赶上他,他心神涣散且充满饥渴地采集花蜜,他永远不可能从世俗的享乐中得到满足。

你不可能满足,绝对不可能,你百分之百不可能对物质感到满足;头脑会继续要求更多。你有的愈多,就会为自己制造出愈多的麻烦。事实上,当你手中握有太多时间,以至竟不知要如何好好利用这些时间时,你会开始到处乱晃,你会开始想到要自杀。

富裕的国家比贫穷的国家有更多人自杀。另外一种情形则是:你会不满足到也许发疯,变成疯子。富裕的国家比贫穷的国家有更多人发疯。

从某方面看来,富有是很危险的事:它可能逼你走向自杀之途,也可能逼你走向疯狂。但是富有也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也有可能驱策你走向宗教,走向你的内在,有可能变成一个内在的革命。情况依你而定,选择是开放的。富人要不是会变得神经质、有自杀倾向,就是会变成一个静心者;对他而言,没有第三条可走之路。

穷人不可能有自杀的倾向,不可能变得神经质;他甚至没有足够的面包,又如何谈及灵性?在黑夜来临前他就已经累坏了,无法再多想什么,而且他也没有精力去想……就睡着了。到了早上又是一天赚取面包的例行公事。每天他都必须取赚钱,想法子来维持生存,没有多余的时间发神经,没有间暇进行心理分析,这些都是富人才供得起的奢侈。而且他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静心者。他会去庙里,但是为了求世俗之物而去;他太太病了,孩子无法就学,他失业了,他去庙里祈求这些东西。穷人的宗教品质非常的低。

世界上有两种宗教:一种是穷人的宗教,它非常的世俗化、非常的物质化;一种是富人的宗教,它非常的精神化,非常的非物质化。富人祈祷的时候不会祈求金钱,如果他祈求金钱,那显示他不够富裕。
有一个苏菲圣人,叫法瑞得(Farid)。有一次村民问他说:"法瑞得,阿卡巴大王来看你这么多次,你为什么不请他在我们村里为穷人开办一所学校呢?我们没有学校。"

法瑞得说:"好。但为什么要等他来?我可以去找他。"

他到德里去,受到热烈的接待,每个人都知道阿卡巴非常敬重他。当阿卡巴在他的私人清真寺里祈祷时,法瑞得被引进。他进去时,看见阿卡巴在祈祷。那时他站在阿卡巴后面,可以听得到阿卡巴在说些什么。当阿卡巴高举双手正要结束祈祷时,对神说:"全能慈悲的唯一真主,洒下更多的财富给我吧!赐给我一个更大的王国吧!"

法瑞得立刻转身走开。因为祈祷快要结束了,所以阿卡巴注意到有人来过而且走开,他回头看到法瑞得走下阶梯,于是跑过去触摸法瑞得的脚问他:"你为何而来——因为这是他第一次来——却又为何走掉?"
法瑞得说:"我以为你很富有所以才来找你,但听了你的祈祷词后,我了解到你还是很穷。如果你还在祈求金钱,祈求更多的权力,那么我不该向你要钱,因为我原本是为了在村里筹办一所学校而来向你募钱的。不,我不能跟一位穷人要钱,你自己更需要钱。我会向村民募集一些钱给你!至于学校,如果你需要去求神,我也可以直接求神,又何必用你当媒介呢?"

这个故事是阿卡巴在他的自传中记载的。他说"我生平第一次察觉到:是的,我还不够富裕,我对钱还没有满足。金钱不曾给我任何东西而我却不断地要求更多,这几乎完全是无意识地行为!是我该结束这些东西的时候了。生命已经从我的手中流逝,而我却仍然在祈求这些垃圾。我已经堆积很多这样的垃圾了,却仍然一无所得。"

但是人们几乎是机械化地不停索求。记住,当你在俗世生活过,认识了俗世及其贫瘠之后所产生的宗教,和你因为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宗教,会有完全不同的味道。

穷人的宗教很贫乏,富人的宗教很丰富。而我想让世界上有一个丰富的宗教;因此我并不反对科技或工业化,我并不反对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我举双手赞成,因为我观察到:唯有富人们在世俗的财富上完全受挫时,宗教才能到达颠峰。而唯一能让他们彻底挫折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去经历一切。

摘自:奥修《佛陀法句经》卷2章3




2016年3月19日星期六

坚持喝它让你至少多活20年

坚持喝它让你至少多活20年

2016年03月19日 1:04  


芒果多吃可增加血液循环,保持心脏健康。

吃什么能长寿你们都知道吗?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活到一百岁,但大多数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找对方法,坚持吃长寿食物的话,有效保护你的身心健康,就能够让你至少多活20年。想知道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以及长寿的秘诀吗?

基本上很多人在吃完芒果后,都会习惯性的把皮丢掉,觉得芒果皮完全没用,其实这是非常可惜的。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芒果皮中含有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能调节人体内脂肪生成和脂质分解代谢过程,增强脂酶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减少脂质在体内蓄积。

除了降脂外,还能改善机体功能,提高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具体方法

芒果皮15克,切成黄豆大小的碎块,用开水冲泡20分钟,每日午饭后半小时服1杯,连服2周。

昆士兰大学研究员最新研究显示,芒果皮含有一种类似维他命P复合物的槲黄素,能增加血管的弹性、帮助维他命C维护胶原蛋白,多吃可增加血液循环,保持心脏健康。

研究员表示,绿色植物中有一种重要因子称为"PPARs引藻活性分子",能启动人类细胞核内荷尔蒙受体族群。

将人类细胞核内与生俱来的PPARs活化,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促进新陈代谢,使人延年益寿,而芒果皮也富含这种PPARs。


葱类 含有一种特殊辛辣成分,可刺激人体生成谷胱甘肽。

葱属植物

大蒜、葱、洋葱及其他葱类含有一种特殊辛辣成分,可刺激人体生成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肝脏中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可帮助肝脏提高解毒能力、排解致癌物质。

大麦

大麦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可溶性纤维可帮助身体对脂肪、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并降低胆固醇;不可溶性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并预防癌症。

藻类食品

海藻能降低胆固醇、血压,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

荞麦

荞麦比大米、小麦、小米等所含的蛋白质更多,其中高量的氨基酸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其中的类黄酮对血液循环和心脏健康都有好处,被称为补血食品。

豆类

豆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只要和谷类食物合用,便可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氨基酸。

辣椒

辣椒所含的辣椒素不光给你味觉上的刺激,还具备抗感染、止痛、防癌的功效,并对心脏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坚果

坚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种,其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和抗炎症元素。坚果可以让你的心脏更健康,还能起到抗癌的效果。

豆芽

豆芽中含有高量、集中的酶,这些酶使豆芽比成熟的豆类更易消化。豆芽中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可延缓衰老。

酸奶

酸奶等发酵食物。酸奶等发酵食物中的有益菌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抑制慢性炎症。

玉米

玉米素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纤维素及多糖等,具有开发高营养、高生物学功能食品的巨大潜力。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主要生产于北方,有黄玉米、白玉米两种,其中黄玉米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人的视力十分有益。

火麻

经实践证明火麻是非常有效的抗衰老和抗辐射植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卵磷脂、及延缓衰老的维生素E、硒、锌、锰、锗、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现火麻已开发出多种保健产品,火麻油、火麻糊、火麻糕等。

五行益寿养生粥

材料

通心(去核)红枣20枚,通心(去芯)莲子20粒,葡萄干30粒,干黄豆30粒,黑米适量。

做法

将以上五种食物浸泡一宿,共同煮烂后即可食用。

补气长寿汤


补气长寿汤。

材料

枸杞5钱,淮山1两,党参5钱,桂圆5钱,沙参5钱,生姜片3片,玉竹1两,红枣5颗。

作法

将600cc的水注锅中煮开后,放入所有材料用小火熬煮出味即可。

寿星水鱼


寿星水鱼。

材料

甲鱼,人参,红枣,桂圆肉,焐油青菜心,葱段,姜片,绍酒,精盐,鸡清汤。

做法

1、将鸭鱼治净,放鸡清汤,葱,姜,酒,盐。

2、再入桂圆肉,红枣,人参,蒸入味。

3、放入青菜心,然后再放入桂圆。

长寿海带烧排骨

材料

排骨700克~800克,干海带20根左右,600克,盐、酱和生姜适量。

作法

1、将排骨用热水氽一遍,然后放进锅里,加水到差不多盖住排骨,点火烧开。

2、将水倒掉或将浮沫去掉。

3、海带洗后,放到水里浸泡至柔软,剪成6~8厘米宽、10厘米长的小段,打"海带结"。

4、萝卜切成小块。

5、在锅里放入水和刚才预煮过一遍的排骨,大火烧开,小火煮1~1.5小时。

6、加入海带,煮30~40分钟后,加萝卜、盐和酱油,继续用小火炖熟即可。

7、按照冲绳的习惯,准备一点姜末,吃时随自己的口味添加,据说味道会更好。

益寿软烧豆腐


益寿软烧豆腐。(以上皆為网路图片)

材料

豆腐250克。芝麻油100克、花椒3克、白糖20克、葱丝15克、姜丝15克,酱油10克、绍酒15克、味精1克、清汤100克、花椒油10克。

做法

1、豆腐入屉蒸熟透,削去四边黄皮,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温水锅内用小火炖煮,至浮起时捞出沥净水。

2、炒锅放芝麻油中火烧六成热(约150℃),放入花椒略炸呈黄色时捞出不用、加入白糖,改用小火炒至红色时,放入豆腐炒匀。

3、待其上色后,即将葱丝、姜丝、酱油、绍酒、味精、清汤、白糖放入。

4、用慢火煨炆至豆腐呈枣红色,汤汁稠浓时,淋上花椒油即成。

结语: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坚持喝它让你至少多活20年,你们都了解了吧。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好的。看了上面说的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以及长寿的秘诀,感兴趣的就去试试看,多点健康多点快乐。

责任编辑: 白容

2016年3月18日星期五

19个很少人知道的可怕事实 活着真是不容易

19个很少人知道的可怕事实 活着真是不容易

【阿波罗新闻网 2016-03-18 讯】



1、地球每天都被100吨的小行星撞击。

2、我们每分每秒都以时速67000英里(107826公里)的速度在宇宙中移动。

3、只要一颗2英里(约3.2公里)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就能消灭全人类。

4、美国亚利桑那州在5万年前竟曾有0.74英里(约1.2公里)大小的行星撞击。

5、世界上95%的海域是尚未被探索过的未知地带。

6、如果用一根约2.4公尺长的吸管望向天空的任一方向,就有办法看到1万个银河系的踪影。(如果眼睛够强的话啦!)

7、一般人当选总统的机率比赢得乐透的机率还要大。

8、站在地球赤道上时,你其实正以超音速绕着地球核心旋转吗?

9、黄石国家公园底下的岩浆足以把大峡谷填满。

10、到了2100年,海平面会上升约76-198公分。

11、坦博拉火山于1815年爆发时,1200英里(约1931公里)外的地区都听得到爆炸声响。

12、当时71000印尼人因而死亡。

13、世界上每6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他杀。

14、人死掉时,会先后失去触觉、味觉、嗅觉、视觉,最后才是听觉。

15、每年都有2500个左撇子因为右撇子专门设计品而亡。

举例来说,左撇子使用开罐器时一定很懂这种痛。

16、2014年的5、6月是人类纪录上最热的月份。

17、世上有80个人拥有比全世界50%的人还要多的财产。

18、一般人普遍在一年之中,会花上约一整周的时间在塞车上。

19、数学有时真的令人很难解释。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赵丽 来源:KZ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克里昂答问】《自由选择的星球,死亡的过程,奇迹课程,土著疗法》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c14b47c60102wlwl&vid=1457000137&extparam=&from=1063095010&wm=2468_1001&ip=112.122.254.3

【大卫威尔科克】【智慧教导】[S01E05]源场疗愈 Part 2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c14b47c60102wlxs&vid=1457000137&extparam=&from=1063095010&wm=2468_1001&ip=112.122.254.3

冥想之力,重塑大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E0NDAyNQ==&mid=210893830&idx=1&sn=9d22210ed41033f0079440b3d8e9b1b0&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2016年3月17日星期四

理论究竟能帮你多少?——关于目的论和可选择性的错觉

理论究竟能帮你多少?——关于目的论和可选择性的错觉

文/

Sylar

知识型社会总是会对复杂的衍生工具做出奖励,但从来不对简单的头脑做出惩罚。才华横溢的人们只会去专注于那些了不起的大议题,就算他们解决了明显和琐碎的问题、哪怕解决这些问题能对现实生活起到关键助益,比如发明晾衣杆和痒痒挠,也很可能一无所「获」。想象一下,一个著作等身的学者、连说梦话都是专业术语,却因为踩着椅子晾衣服而摔断了脚脖子,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呢。

政府、高校在推动创新和发现方面的贡献非常少,原因除了他们盲目的理性主义外,更有,他们总是喜欢去寻找那些复杂的、耸人听闻的、有新闻报道价值的,或者被认为宏伟的东西,却很少关注晾衣杆和痒痒挠。简单这事儿很难给人戴上桂冠.

反之,一项发现或者一个道理,越是简单和明显,越不容易经由复杂的方法将它弄明白,只能通过实践去揭示它的意义。晾衣杆对伟大学者来说就是个嘲讽。于今为止仍有很多简单平凡的启发法就站在那里嘲笑我们。

换个思路想问题可能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有一定身份的专业人士来说。越是专业性强的人越会缺乏冒险的精神,因为他们惧怕改变会危及到自己的工作和声誉。

关于知识的因果错觉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你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能在考试中用来获得分数的东西,它可以写文章、可以在事后做解释、可以学术化、理论化、官僚化、国家化、形式化或者理性化,也是可证的。另一种属于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做事方式(也称为否定法),但我们确确实实在身体力行,而且做得很好。

理性主义让人们高估了第一种知识,即学术在人类事物中的必要性和现实作用,学位和头衔非常亮眼,它能让你在社会中拥有足够程度的地位。同时人们也低估了第二种知识的价值,就是那些无法成文的、更为直觉式的,或者依赖于经验的东西。这两种知识有时还会互相冲突,第一种会用繁杂的推演公式和名人名言来告诉你第二种是错的。李世石或许可以写下重量级棋谱,但他写不出的是,自己临场对战时对对手心态的捕捉技巧,这来自于长期磨练出的经验,已进入潜意识,无法言传,精准的预判在战役中占据绝高的优势,丝毫不逊那本棋谱。

事实上,有些时候可以解释的知识(叙述性知识)在真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你很可能一直认为理论是重要的根基,所有技能、思想都来自于书籍和推理,却不知它们中的很多实际上是通过反脆弱性的实践获得的——可选择性驱动的自由探索和试错法,也或者是自然生产出来的(来自人类生存的本能)。

这不是狂妄,并且一点都不好笑。想起一个故事:一群拥有超长头衔的神圣级学者给鸟类上课,教它们如何飞翔。学者们通过复杂的论述,列出了很多方程式,然后鸟果然飞起来了——完美的实践验证啊。学者们赶紧写下了很多论文报告、著书立说,来记录鸟们是听了他们的理论飞起来的。学者们会因此赢得学术奖和值得骄傲的声誉。

但鸟们写不出学术论文,人们也得不到鸟的证词,于是不会去讨论如果鸟没有这些理论「做根基」到底能不能飞起来,这个问题。以及有多少鸟的飞行不需要学术界的援助。

理论在先、实践在后——你刚才已经认可了的顺序,那就不要笑。好吧,你一样不认为理论能说服鸟去飞行。但如果把上面的「鸟」换成「人」,说人类之所以会做事是学者授课的结果、把行动力归功于理论,你会觉得没问题呢?难道只因为人类有语言功能吗?

有句话忘了谁说的了:「学生很聪明,但受到称赞的却是老师」。有些关乎贡献的错觉来自于证实谬误——历史是属于那些会写历史的人,这已经很可悲了,更糟糕的是,会写字的人虽然提供了证实性事实(行得通的东西),却忽略的那些行不通的东西,这就形成了第二种偏见。比如,定向研究会告诉你在援助下哪些项目能成功,但不会告诉你的是,哪些不能成功,于是便助长了一种援助项目比随机项目更有效的错觉。政治家在此处跟学术界很相似,拼命的告诉你他们做了什么,以显示其自身的重要性。

目的论和可选择性之间的区别

纯叙述性知识的弊端有多种,比如它在变化面前会显得极其脆弱、用牵强的理由解释过去、带来目的论的行动、是认识性的,并由认识产生逃避风险的假性安逸;可选择性的自由探索则不会惧怕变化,它能驯服不确定性,它是机会主义的行动,虽然不能给你带来十足的安逸,但能获得历险的刺激。

这不意味着自由探索和试错法就不需要叙述,它只是不会过多依赖于叙述来证明自己——叙述不属于认知论范畴,而是工具和手段。知识分子有点太过看重自己了,认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这是件危险的事。卡尔·波佩尔称之为进化认知伦的东西说的是经验法的传承,这种进化不是关于思想之间的竞争,而是基于这些思想的人和系统之间的竞争。

查下字典——什么是技能,它被定义为「科学知识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这让我们相信,知识主要、甚至完全是从高高在上顶着很多头衔的学界,流向下层的实践(被认为是不学无术的执行者)。知识的产生流程被描述为:基础研究产生出科学知识,继而又产生出技术,后者进入实际应用。不否定它的正确性,它长期被高调宣传,但它只能在某些非常狭窄的领域表现明显,比如原子弹制造、火星探测。但在大多数领域,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是正确的。

学术的确有可能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反过来推动实践,但它却是在无意识的、非技术的方式下进行的。换句话说就是,上述的所谓定向研究,有可能只是一种假象。随机的反脆弱性的冒险在促进创新和增长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教科书会掩盖这个事实。

绝不是说高等院校生产不出知识,别误会,这里指的是,它们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学校成员似乎仅凭肤浅的印象、利用我们的亲信建立起了错误的因果关系。

一个叫做副现象的因果错觉

给鸟类开设飞行训练课,并认为这些课程是鸟类具有精湛飞行技艺的原因,这属于一种被称之为「副现象」的因果错觉。在一个副现象里,如果你看到了A的同时通常都能看到B,那么你可能会认为是A引起了B,或者B导致了A。这取决于文化架构或者媒体记者在当时认为哪种解释更合理。这类糊涂账比比皆是。

其实你很容易会陷入副现象,尤其是栖身于新闻驱动的文化中时。

前几天出现了一篇传得火热的「要求习近平辞职」的公开信,之后又有港媒说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被问到是否拥护习近平领导」时回答「再说吧」。这种无稽之谈都能构成一个副现象,于是有人便将两个消息连成了逻辑,还编排出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背景故事,无法不感叹想象力之奇葩。如果此后张春贤被所谓的反腐拿下了呢?还会有人将前面的故事全串起来去解读吧,再赞习近平智勇双全平息叛乱?……你可能不会因为只看到长头发就认为是个女人,也不会仅因为一个人戴上了领带就认其为名流,但如果你就此便相信张春贤正策划倒习,那就不要笑话长头发和领带了。此处的重点不是张春贤,所以不讨论上述消息的准确程度。即便真的有「再说吧」那句也不过是话赶话,连IS都是事后才承责,有谁见过把杀人计划写在Twitter上的杀手吗?

人们很容易掉进一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独裁者会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替代方法被隐藏住了,人们很难看到。极权政府最擅长的强行干预为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伤害,但仍有很多人认为严加监管和所谓顶层设计是有效的。

副现象的真面目

曾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格兰杰的方法是科学哲学家可以用来建立因果关系的严谨的科学技术,利用它通过观察事物的顺序便能推断出所谓的格兰杰因果。在有副现象的时候,你最终看到的是A和B在一起,但如果通过考虑顺序来优化分析方法,从而引入一个时间维度——A和B谁先发生——并分析证据,那么你就会能看到A是否会造成B。但做为叙述性知识它是有限的,若以其为根本仍会犯错。

格兰杰还提出过研究差异的构想,也就是说研究A和B的变化,而不仅仅是A和B的当前状态。这个方法不一定能说服人相信A造成B,但肯定可以揭露假的因果关系,至少指明事件顺序的证据不足。

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区别恰恰在于对事件的洞察,并在记忆中保留那种顺序。如果生活是先前的,记忆是向后的,那么书籍会加剧这个效果——记忆、学习能力和本能都有内含的顺序。这是叔本华的观察。毫无亲身经历的人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顾过去,往往会在因果上产生错觉,主要是打乱了事件本身的顺序。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偏见,倒也不至于像历史记录中那么多的颠倒和扭曲。

一个未来的作者读了一本现在的书,会去寻找书中观念的来源,然后据此发展出自己的理论,就像人人都需要先读书才能有想法,却不曾想过或许应该反过来——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支持自己想法的书。理论能为你提供多大的帮助,要看你如何去获取了。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关系网是认同者的汇集,是认同在先汇聚在后,后者加强前者,而不是反过来,或许互联网不是个提升自身的绝佳场域,同时它还是叙述性知识的自助餐盛宴,于是也很可能成为脆弱性的滋生地。

真实的世界依赖于反脆弱性的智慧,但没有一所大学会主动承认这点,就如干预主义者从来不会接受没有他们的介入也可以改善的事实。反脆弱性赋予人们可以选择的能力,但不会确保我们真的使用它,它可能近在咫尺却未被发现。当你苦于在成堆的论文和谷歌搜索那些铿锵有力的时评文章里找不到想要的方法和策略时,请记得这句话。

 


文/

Sylar

知识型社会总是会对复杂的衍生工具做出奖励,但从来不对简单的头脑做出惩罚。才华横溢的人们只会去专注于那些了不起的大议题,就算他们解决了明显和琐碎的问题、哪怕解决这些问题能对现实生活起到关键助益,比如发明晾衣杆和痒痒挠,也很可能一无所「获」。想象一下,一个著作等身的学者、连说梦话都是专业术语,却因为踩着椅子晾衣服而摔断了脚脖子,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呢。

政府、高校在推动创新和发现方面的贡献非常少,原因除了他们盲目的理性主义外,更有,他们总是喜欢去寻找那些复杂的、耸人听闻的、有新闻报道价值的,或者被认为宏伟的东西,却很少关注晾衣杆和痒痒挠。简单这事儿很难给人戴上桂冠.

反之,一项发现或者一个道理,越是简单和明显,越不容易经由复杂的方法将它弄明白,只能通过实践去揭示它的意义。晾衣杆对伟大学者来说就是个嘲讽。于今为止仍有很多简单平凡的启发法就站在那里嘲笑我们。

换个思路想问题可能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有一定身份的专业人士来说。越是专业性强的人越会缺乏冒险的精神,因为他们惧怕改变会危及到自己的工作和声誉。

关于知识的因果错觉

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你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些、能在考试中用来获得分数的东西,它可以写文章、可以在事后做解释、可以学术化、理论化、官僚化、国家化、形式化或者理性化,也是可证的。另一种属于很难用语言表达的做事方式(也称为否定法),但我们确确实实在身体力行,而且做得很好。

理性主义让人们高估了第一种知识,即学术在人类事物中的必要性和现实作用,学位和头衔非常亮眼,它能让你在社会中拥有足够程度的地位。同时人们也低估了第二种知识的价值,就是那些无法成文的、更为直觉式的,或者依赖于经验的东西。这两种知识有时还会互相冲突,第一种会用繁杂的推演公式和名人名言来告诉你第二种是错的。李世石或许可以写下重量级棋谱,但他写不出的是,自己临场对战时对对手心态的捕捉技巧,这来自于长期磨练出的经验,已进入潜意识,无法言传,精准的预判在战役中占据绝高的优势,丝毫不逊那本棋谱。

事实上,有些时候可以解释的知识(叙述性知识)在真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是微不足道的。你很可能一直认为理论是重要的根基,所有技能、思想都来自于书籍和推理,却不知它们中的很多实际上是通过反脆弱性的实践获得的——可选择性驱动的自由探索和试错法,也或者是自然生产出来的(来自人类生存的本能)。

这不是狂妄,并且一点都不好笑。想起一个故事:一群拥有超长头衔的神圣级学者给鸟类上课,教它们如何飞翔。学者们通过复杂的论述,列出了很多方程式,然后鸟果然飞起来了——完美的实践验证啊。学者们赶紧写下了很多论文报告、著书立说,来记录鸟们是听了他们的理论飞起来的。学者们会因此赢得学术奖和值得骄傲的声誉。

但鸟们写不出学术论文,人们也得不到鸟的证词,于是不会去讨论如果鸟没有这些理论「做根基」到底能不能飞起来,这个问题。以及有多少鸟的飞行不需要学术界的援助。

理论在先、实践在后——你刚才已经认可了的顺序,那就不要笑。好吧,你一样不认为理论能说服鸟去飞行。但如果把上面的「鸟」换成「人」,说人类之所以会做事是学者授课的结果、把行动力归功于理论,你会觉得没问题呢?难道只因为人类有语言功能吗?

有句话忘了谁说的了:「学生很聪明,但受到称赞的却是老师」。有些关乎贡献的错觉来自于证实谬误——历史是属于那些会写历史的人,这已经很可悲了,更糟糕的是,会写字的人虽然提供了证实性事实(行得通的东西),却忽略的那些行不通的东西,这就形成了第二种偏见。比如,定向研究会告诉你在援助下哪些项目能成功,但不会告诉你的是,哪些不能成功,于是便助长了一种援助项目比随机项目更有效的错觉。政治家在此处跟学术界很相似,拼命的告诉你他们做了什么,以显示其自身的重要性。

目的论和可选择性之间的区别

纯叙述性知识的弊端有多种,比如它在变化面前会显得极其脆弱、用牵强的理由解释过去、带来目的论的行动、是认识性的,并由认识产生逃避风险的假性安逸;可选择性的自由探索则不会惧怕变化,它能驯服不确定性,它是机会主义的行动,虽然不能给你带来十足的安逸,但能获得历险的刺激。

这不意味着自由探索和试错法就不需要叙述,它只是不会过多依赖于叙述来证明自己——叙述不属于认知论范畴,而是工具和手段。知识分子有点太过看重自己了,认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这是件危险的事。卡尔·波佩尔称之为进化认知伦的东西说的是经验法的传承,这种进化不是关于思想之间的竞争,而是基于这些思想的人和系统之间的竞争。

查下字典——什么是技能,它被定义为「科学知识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这让我们相信,知识主要、甚至完全是从高高在上顶着很多头衔的学界,流向下层的实践(被认为是不学无术的执行者)。知识的产生流程被描述为:基础研究产生出科学知识,继而又产生出技术,后者进入实际应用。不否定它的正确性,它长期被高调宣传,但它只能在某些非常狭窄的领域表现明显,比如原子弹制造、火星探测。但在大多数领域,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是正确的。

学术的确有可能推动科学和技术发展,反过来推动实践,但它却是在无意识的、非技术的方式下进行的。换句话说就是,上述的所谓定向研究,有可能只是一种假象。随机的反脆弱性的冒险在促进创新和增长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教科书会掩盖这个事实。

绝不是说高等院校生产不出知识,别误会,这里指的是,它们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学校成员似乎仅凭肤浅的印象、利用我们的亲信建立起了错误的因果关系。

一个叫做副现象的因果错觉

给鸟类开设飞行训练课,并认为这些课程是鸟类具有精湛飞行技艺的原因,这属于一种被称之为「副现象」的因果错觉。在一个副现象里,如果你看到了A的同时通常都能看到B,那么你可能会认为是A引起了B,或者B导致了A。这取决于文化架构或者媒体记者在当时认为哪种解释更合理。这类糊涂账比比皆是。

其实你很容易会陷入副现象,尤其是栖身于新闻驱动的文化中时。

前几天出现了一篇传得火热的「要求习近平辞职」的公开信,之后又有港媒说新疆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被问到是否拥护习近平领导」时回答「再说吧」。这种无稽之谈都能构成一个副现象,于是有人便将两个消息连成了逻辑,还编排出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背景故事,无法不感叹想象力之奇葩。如果此后张春贤被所谓的反腐拿下了呢?还会有人将前面的故事全串起来去解读吧,再赞习近平智勇双全平息叛乱?……你可能不会因为只看到长头发就认为是个女人,也不会仅因为一个人戴上了领带就认其为名流,但如果你就此便相信张春贤正策划倒习,那就不要笑话长头发和领带了。此处的重点不是张春贤,所以不讨论上述消息的准确程度。即便真的有「再说吧」那句也不过是话赶话,连IS都是事后才承责,有谁见过把杀人计划写在Twitter上的杀手吗?

人们很容易掉进一个陷阱:副现象引发社会行为,事后又为行为寻找合理化的解释。独裁者会认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替代方法被隐藏住了,人们很难看到。极权政府最擅长的强行干预为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伤害,但仍有很多人认为严加监管和所谓顶层设计是有效的。

副现象的真面目

曾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格兰杰的方法是科学哲学家可以用来建立因果关系的严谨的科学技术,利用它通过观察事物的顺序便能推断出所谓的格兰杰因果。在有副现象的时候,你最终看到的是A和B在一起,但如果通过考虑顺序来优化分析方法,从而引入一个时间维度——A和B谁先发生——并分析证据,那么你就会能看到A是否会造成B。但做为叙述性知识它是有限的,若以其为根本仍会犯错。

格兰杰还提出过研究差异的构想,也就是说研究A和B的变化,而不仅仅是A和B的当前状态。这个方法不一定能说服人相信A造成B,但肯定可以揭露假的因果关系,至少指明事件顺序的证据不足。

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区别恰恰在于对事件的洞察,并在记忆中保留那种顺序。如果生活是先前的,记忆是向后的,那么书籍会加剧这个效果——记忆、学习能力和本能都有内含的顺序。这是叔本华的观察。毫无亲身经历的人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顾过去,往往会在因果上产生错觉,主要是打乱了事件本身的顺序。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偏见,倒也不至于像历史记录中那么多的颠倒和扭曲。

一个未来的作者读了一本现在的书,会去寻找书中观念的来源,然后据此发展出自己的理论,就像人人都需要先读书才能有想法,却不曾想过或许应该反过来——人们正在努力寻找支持自己想法的书。理论能为你提供多大的帮助,要看你如何去获取了。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关系网是认同者的汇集,是认同在先汇聚在后,后者加强前者,而不是反过来,或许互联网不是个提升自身的绝佳场域,同时它还是叙述性知识的自助餐盛宴,于是也很可能成为脆弱性的滋生地。

真实的世界依赖于反脆弱性的智慧,但没有一所大学会主动承认这点,就如干预主义者从来不会接受没有他们的介入也可以改善的事实。反脆弱性赋予人们可以选择的能力,但不会确保我们真的使用它,它可能近在咫尺却未被发现。当你苦于在成堆的论文和谷歌搜索那些铿锵有力的时评文章里找不到想要的方法和策略时,请记得这句话。

 

內脏越干净,疾病越少!教你最有效的“有机清洁法”

內脏越干净,疾病越少!教你最有效的"有机清洁法"

2016-03-15 05:30


身体每天要呼进成分复杂的空气、吃下各种各样的食物等等,虽然很多营养被我们吸收,但是也有很多杂质一起被摄入体内,长期下来在我们的体内累积大量"垃圾",需要排出。内脏越干净,疾病越少!底下教你最有效的"有机清洁法"。




经常打嗝、腹胀、放屁多而臭等现象,就是肠胃中的"脏东西"在作祟。

肠道中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于平衡各菌群,维持肠道健康。但如果饮食不规律,人体抵抗力下降,这些益生菌就会转变为致病菌,引起腹泻、胃溃疡等疾病。而经常打嗝、腹胀、放屁多而臭等现象,就是肠胃中的"脏东西"在作祟。

尤其是大肠,本身就是一个很脏的器官。因为体内最终代谢的废物,也就是大便会进入大肠中。尤其对便秘的人来说,大便中的多种毒素会被肠道反覆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导致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痤疮等。

清洁方法:


喝一点蜂蜜。

最重要的是保持肠道通畅。比如,多吃苹果、香蕉等水果,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多吃粗粮;外出旅游时,容易便秘,可以喝一点蜂蜜;工作压力大、久坐也会导致便秘,因此最好每天都运动一下,保持好心情。




大部分胃癌、胃炎、胃溃疡患者体内都有幽门螺杆菌存在。

胃里有一种名为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不干净的饮食是它的主要源头,全世界约 50%的人胃部都有这种细菌繁殖。大部分胃癌、胃炎、胃溃疡患者体内都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大多数人感染后没有什么症状,但 10%-15%的感染者会得胃溃疡。

清洁方法:


保持好心情。

不熬夜,保持好心情。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会使胃酸分泌增多,会有反酸水、烧心、恶心等不适。此外,要少吃过甜、咸、辣、酸、冷、烫的食物。




除了酒精,暴饮暴食、吃得过于油腻等饮食习惯会使肝脏变得很"脏"。

美国迈阿密大学肝脏病学首席专家保罗·马丁指出,肝脏就像一个化工厂,除了能分解摄入体内的酒精外,至少还有 250 种功能。它有一根重要的血管通往肠道,将肠道中不易吸收的代谢物质带回肝脏进行"解毒"。如果经常喝酒或者大口、连着喝,分解速度跟不上,就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除了酒精,暴饮暴食、吃得过于油腻等饮食习惯会使肝脏变得很"脏"。"比如说,导致过多脂肪沉积在你的肝脏上,肝功能也会受到损害,脂肪肝就是最典型的病例。"

清洁方法:


每天运动10分钟。

发表在《肝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10分钟,就能保证肝脏在最好状态下工作。

喝酒时速度要慢,最好用小杯。美国公共卫生研究院酒精研究小组的研究发现,即使限制饮酒次数,如果大口喝,用大杯子喝,喝得总量反而更多。吃饭有规律。一日三餐按点吃,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物。保持愉快的心情。




正常人的肺是红色的,烟民的肺则完全被熏黑了!

在所有器官中,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可以说是最受委屈的一个器官。吸烟是肺部最大的污染源,正常人的肺是红色的,烟民的肺则完全被熏黑了!尼古丁、二氧化硫等所有吸入的有害物质,都可以看成附着在肺上的脏东西,肺肯定是所有器官中最脏的一个。

其次是空气污染。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可能将漂浮的颗粒、有害气体带进体内。虽然肺叶上排列的细小纤毛能将一些污染物、细菌清扫出去。但如果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即使再坚强的肺,也会受不了。此外,人们的衣食住行、四季交替都对肺有影响。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严重的还会导致癌变。

清洁方法:


多吃苹果。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表明,经常吃苹果的人咳嗽、生痰的几率比不经常吃的人低33%,这是因为苹果皮中的果胶和抗氧化物能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

阴霾天气少出门。如果要出门最好戴口罩,尽量避开早上这段时间。多喝水,不吸烟。如果经常处于吸烟环境,一定要多喝水,可以加速排出体内有害物质。有数据显示,八成肺癌的成因是烟草,因此建议不要吸烟。

胆囊


爱吃肉、久坐等习惯容易让胆囊产生废物胆结石。

胆囊具有储存胆汁的作用,用来帮助消化脂肪,还可以吸收其中的水分,让精华物质发挥最大的作用。

爱吃肉、久坐等习惯容易让胆囊产生废物胆结石,最常见的有胆固醇结石和胆红素结石,前者易形成坚硬如石的物质,而后者多呈泥沙状,多与胆管内入侵的细菌等"脏物"有关。

清洁方法:


多吃高纤维的食物

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谷物、地瓜等。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少坐多活动。否则容易引起腹壁松弛,内脏下垂,时间久了会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沉积而形成结石。
便前便后都要洗手。肠道感染后,一些肠道细菌、寄生虫就会游走至胆管、胆囊,从而引起结石。

肾脏


肾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排水不畅,毒素出不来。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内分泌。",一旦肾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排水不畅,毒素出不来,这时多余的水分和积蓄下来的毒素对全身健康都有影响,产生相应症状,叫做尿毒症,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憋气等,甚至有生命危险。

清洁方法:


多喝水。

少吃盐,多喝水。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摄入太多盐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不仅能预防肾结石,也有利于尿液变淡,从而保护肾脏。每天一杯橙汁,可以增强尿液中柠檬酸水平,减少结石机率。

切忌乱吃药。引起尿毒症的五大原因是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多囊肾和乱吃药。

胰腺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卫生死角",那就是胰腺。它位于上腹部,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与肝胆、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相邻。胰腺虽小,但与生命息息相关。近几年,胰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表现是疼痛、恶心、呕吐、黄疸,严重的甚至致命。

清洁方法:


少喝酒。

建议要少喝酒、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外伤。



责任编辑: 李慈

热门博文

长者精神健康系列

返回主页